刘管家两口儿走了,赵李氏又病了,这家中许多事便得重新分派下来。
    作为家中唯一的下人,小小本应承担最多的工作,奈何她年纪太小,即使翻过年,也不过六岁,着实做不了什么精细、粗笨活计。略一商量,便让她往赵李氏跟前伺候汤药什么的。
    小小有些无奈,赵李氏从来就不待见自己,这些人就不怕自己去她跟前伺候,反倒将她气得病重了些么?
    昨日赵李氏病倒,赵明礼并赵老三两个衣不解带地伺候着,深夜她才醒来。却口斜眼歪,说不出话来,两片嘴皮子抖抖索索地,涎水也管不住地往下流。
    大夫诊治时已是说了,这是轻微的中风,若是调养得好,走路、说话都不成问题,最紧要的,就是病人需得心情开朗,才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欠下巨额的印子钱,赵老大下落不明,最疼爱他的赵李氏心情如何开朗得起来?
    陈氏手中把着一笔钱财,赵明礼不是不知。可一来这是媳妇的嫁妆,论理也没有他一个男人家去管的道理,再者赵明礼也知道这是陈氏留下的最后的退路,自己来年赴江陵府参加府试,还有两个孩子往后的用度,只怕都得从这里头出来。
    可昨日那个情形,不将媳妇这钱讨要出来,如何能过得去眼下这个难关?
    于是他软硬兼施,从陈氏手中弄出钱来,没料想粗略一算还不够,幸好刘管家知趣。提出自赎自身,虽说放走了两个能干的下人,好歹凑了些银子出来,况且不用再发月钱。算来还省了一笔。
    只不过这头顾上了,陈氏那头就难以忽略了。思及直到现在陈氏都没正眼看过自己一眼,赵明礼心中颇有些不是滋味。
    不过这个不是眼下最让人忧心的问题。老娘卧病在床,大哥下落不明,一夜未曾合眼的赵明礼想到这些个就头疼。不过收拾收拾书本用具,还是招呼了天赐天佑俩个往蒙学而去。
    孩子最是敏感,昨日刘妈妈两口儿离去,内中原因虽未明说,小兄弟俩也知道跟大伯的欠债脱不了干系。天佑还是懵懂。天赐多少已是晓些世事,对于父亲一力将所有事情承担起来有些忿忿不平,脸上便带了出来。
    见哥哥不高兴,天佑也不晓得是何事,不过昨日刘妈妈离家。他哭到半夜才哽咽着睡着,此时睡意未消,扯着哥哥的手眯着眼驹踉跄跄地跟在后头。
    赵明礼不喜,便叱道:“行如风,坐如钟,天佑,所谓德行,从一投足一举手中便可看出,你自己看看自己的样子。哪里有半点君子之风?”
    听到父亲的话,天佑打了个冷战,乖乖立住低了头不敢答话,天赐护道:“父亲,弟弟还小,正是贪睡的年纪哩。”
    赵明礼也不欲多说。摇摇头嘟囔道:“都是你们母亲惯的。”
    这话让天赐不快,却也不敢顶嘴,鼓着腮帮子拖着弟弟跟上父亲的步伐。
    赵老三带了二郎,还有大嫂王氏一处,跟在他们父子后头出的门,远远看见他们停下说话,文绉绉的,王氏眼神便有些迷茫。
    记得初嫁给赵老大的时候,他嘴里也时不时带些“子曰”“君子”之类的话出来,这大郎也不过十二岁,怎么一切都变了个样。如今好赌成性不说,居然还打坏了二郎,眼下更是连人也不见。那债虽是二叔还上了,可这人情、银子都欠下了,也不知还不还得起。
    赵老三便催了一句:“大嫂,走吧,赶紧些将这印子钱还了,还得去打听大哥下落哩!”
    未出村,迎面便碰见廖家婆娘,远远见了,那廖家婆娘就哼了声,脸上摆出鄙夷之色。
    王氏不愿与她争执,低了头忍气往旁避了便走,心中暗自咒骂赵老大,若不是他这不争气的东西,自己何时在谭家坝有这么灰头土脸?
    廖家婆娘却不罢休,大声说道:“啧啧,真是造孽,又不是揭不开锅,借啥印子钱,这又是阎王债,又是瞎眼娃,谁还敢跟你们家做亲啊!幸好啊幸好!”
    王氏回头盯着她,赵老三心下着急,怕她们又起口角,只得在旁催促。二郎扯了她一把,王氏这才罢了,抬腿便走。
    一路走着一路想,越想越是心酸,还没走到府城外谢老三处,王氏已是哭得成了个泪人。
    赵老三看了眼二郎,叹了一声便作罢,自去寻谢老三还钱,王氏并二郎便去寻赵老大下落去了。
    赵老大终是没有寻着,王氏带着二郎一路打听,最后只是听说有人见赵老大自北门出了城,也没见转来。那北门外都是些下等妓寨,王氏也没脸去寻,回家自哭了一场,也就丢开不提。
    家中一个余钱也没了,赵家兄弟俩一商量,便将猪卖了,反正前头人家送的肉、粮都还有,将就些也能好好过个年,只盼着赵李氏快些好起来,便是这家中福气了。
    已是进了腊月,别人家都是欢欢喜喜,只有赵家,成日里也没个笑声。
    小小服侍赵李氏进了碗药,拿帕子替她揩了揩嘴角,心里悄悄叹气。往日里那么厉害的一个人,一病下来就全没了气势,露出几分垂暮老人的可怜来。
    赵明礼的蒙学要到腊月二十三才散,赵老三又是个三棒子打不出屁的性子,媳妇们个个都不怎么待见她,赵李氏床前伺候的人不少,也还周全,就是没一个人说句话。
    大郎、二郎已是迁到了东厢阁楼下头去,小小住进了东厢房,方便就近照顾她。日夜陪伴着,就是个铁石心肠的人,看着她这副可怜的样子,也要软上几分。
    何况小小硬不起这副心肠。
    于是常常陪着赵李氏自说自话。
    “老夫人,今儿想吃什么啊?三奶奶今儿熬了骨头汤,给您煮碗粥可好?要不再放上两个鸡蛋?您爱吃鸡蛋么?”
    “老夫人,你冷不冷啊?要不要把炭盆里的火拨旺些?”
    “老夫人,您的旱烟杆子给您擦了擦,里头的烟油怎么擦啊?”
    诸如此类的废话,不管赵李氏答不答,小小都自顾自地说着。莫说赵明礼和赵老三看着稀奇,就是陈氏也奇怪,悄悄问她:“往日里老夫人那般骂你,你还跟她对着干过仗,如今怎么倒对她好了起来?”
    小小说:“如今她又不骂奴婢了,再说您看老夫人好可怜,几次夜里奴婢都瞧见她偷偷哭来着。”
    这倒也不是假话,不过那眼泪是为什么而流的,就说不准了。
    陈氏怔了怔,也觉得自己太小气了些,老人都病到这个地步了,还那么生气做啥?至于银子,犹在闺中便常听父亲说,银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捂在手里只能发烂,用了才是银子。
    说起来,自己虽折了银子,赵明礼对自己不是不愧疚的,此时还生甚气,好好拢住丈夫的心才是正经。
    想通了这一层,陈氏端着架子,对赵明礼态度却和缓了些,果然赵明礼心有愧疚,百般体贴小意,两人很快和好如初。
    对于赵李氏,陈氏也乐意接近了些。王氏和小李氏虽然心中诧异,更多的却是对陈氏的愧疚与敬佩,无形中这家里,陈氏地位竟高了起来,隐隐有些一家之主的劲头出来了。
    小小看着暗暗敬佩,陈氏这是审时度势,虽说受了点委屈,可毕竟钱是她拿出来的,救了赵家上下,再对婆母恭敬,对妯娌和气,自然就压了王氏和小李氏一头。
    王氏本就心存愧疚,小李氏也服气,三妯娌里头陈氏自然就占了先。
    没了赵老大,剩下的兄弟两个自然以赵明礼为尊,如今赵明礼也服气陈氏的,自然这家中陈氏成了地位最高的人。
    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吧。
    腊月二十三,赵明礼的蒙学散了馆。在老谭村长家叨扰了许多日子,赵明礼过意不去,便让大郎、二郎两个背了些柴禾去谭家,结果回来硬被谭家塞了好些鸡蛋,说是给赵李氏补补身体。
    放印子钱的谢老三要债,赵老大失踪,赵李氏生病,这许多事情,村中人不是不晓得。可尊敬秀才老爷是一回事,上门探病的一个也没有,皆因这印子钱是村人眼中的忌讳,若是沾惹了,便是麻烦,眼下又进了腊月,谁家不想来年讨个好彩头?
    可老谭村长当着众人的面塞给赵明礼鸡蛋,虽说没有上门去看,这态度还是明显的。不少人便后悔起来,思量自己是不是避得太过。于是大郎等人出门,便不断有村人带东西给赵李氏,倒叫赵家人觉得惶恐起来。
    进了腊月里头,家家都忙活着,赵家也不例外。可人家表示了,总得还礼,赵家人聚了一商量,便决定让妯娌几个出面,上各家还礼致谢去。
    王氏和小李氏倒好,陈氏一双小脚,走了没几步便隐隐作痛。妯娌几个正是相好的时候,王氏和小李氏也不见气,就在道旁寻了处突出的石头,让陈氏歇脚。
    刚歇了没多大一会儿,后头传来隐隐的说话声。
    这山道边是一丛矮树林子,陈氏妯娌几个坐在地上,想来后头也没瞧见。听声音,是两个妇人,说的正是赵家的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