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家里有两件大事,都是大喜事,第一件就是张淼和严文军马上要办事了。
第二件是卢秀玉以36岁高龄终于成功有孕,不止老高家激动万分,老卢家所有人也都松了一大口气,这结婚六年多了才怀上第一胎,中间真是没少吃药没少操心。
梁桂兰带卢秀贞和殷兰上门去看她,现在正是头三个月关键的时候,上班那么远,大家都劝她先请假,卢秀玉也应允了,反正现在厂里也很空闲。两位妈妈坐在一起交流照顾孕妇的心得,梁桂兰自是感谢高母这些年来对卢秀玉的包容,结婚多年没孩子,有的婆婆厉害点的,早就让儿子离婚了。
殷兰也在跟大姑子说注意事项,这边卢秀贞看二姐夫高兴的都没边了,偷偷逗他“姐夫,我姐接下来几个月可就交给你啦!”
“那是那是!”
“孕妇情绪起伏大,倒时候脾气怪你可得帮着我姐让伯母多包涵啊!”
“一定一定!”
“可得辛苦你了,你不晓得,有的时候半夜会突然想吃什么东西,你就得起来给她弄,到时候你可遭罪了!”
“哪里哪里!”
“看你脾气这么好,肯定很有耐心,记得要天天给孩子做胎教噢!”
“过奖过奖!”
“卢秀贞,你又调皮了,连你姐夫都戏弄。”卢秀玉回头看见卢秀贞捂嘴直乐就知道这家伙又在冒坏水。
“没有没有,秀贞跟我说照顾你的事,你们自便!我去给你们洗点水果”高坚赶紧摆手跟老婆解释,转身出去拿吃的。
“姐,太羡慕你了”看到姐姐姐夫两人互动,卢秀贞想到大家都是成双成对就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来趴在姐姐腿上。
“张磊毕业不就会回来么!再坚持一下,以后你们家日子可好着呢!有什么事不好办就过来叫你姐夫帮忙。”卢秀贞理解她一个人的苦闷,可是总不能拦着不让丈夫上进吧!哎,苦也是只能苦家里的女人。
“秀贞,不行你就去看看张磊,办护照不好办,想想别的辙啊!问问阿华那边有什么办法,看看从香港走是不是容易些。”殷兰一语惊醒梦中人。
“对,这也是条路子,我钻牛角尖了,总想着从上海直接走,哎,阿华他们来的时候错过机会了,等我今天回去写信问问再说。大嫂,要是有戏,你可是大功臣啊!”卢秀贞一拍大腿,真是当局者迷!
“那我可等着你带洋货回来啦!才不跟你客气。”
说说笑笑等十一点来钟三人提出告辞,高母竭力劝她们留下吃饭,梁桂兰就直接说家里还有三个老爷们不会做饭,不回家他们只能饿着。
高母眼见如此只能说下次一块来,看看厅里放的老母鸡啊!水果啊!坚果、干货还有鸡蛋,拉着张母说“亲家母,不是客气啊!下次不要带这么多东西来了,现在物价这么贵,你们自己留着吃,我们家就这么一个儿媳妇,不会亏着她的。”、
“高坚妈妈,我不是客气,这些都是秀贞从做生意地方找人买的,价格比外面低,老母鸡是浦东拿过来的也比这边便宜,我们过来看秀玉也是顺便带来的,你不要有什么想法。”
“这样啊!那感谢了,哎!你说说现在是怎么搞的,我都快看不懂这个世道了,吃的用的一天一个价,你不晓得,最近万体馆”说着指指斜对面的上海体育馆“天天停满小轿车,都说开干部大会讨论什么物价改革,后来人家说的一有小汽车来物价就要涨一涨,昨天下午三点多又开会了,结果早晨怎么样,白糖果然涨了。”80年代的上海体育馆是作为上海全市性党政负责干部大会的指定会议地点,附近的居民只要通过观察广场上的轿车数量,就可以判断最近市里是否有大动作。
梁桂兰也很赞同她说的“我心里也慌的,弄堂里好多人家都在陆陆续续买东西,看来我们回家也得商量一下,亲家母,秀玉交给你了,有什么不方便的叫高坚过来说一声,我们也都在家呆着没事干的,多走动走动。”
“好好,慢走啊!高坚送送你丈母娘和大嫂她们。”
等到了家吃完饭,卢秀鸿、殷兰和卢秀贞都在,一家子围坐在里屋也开始讨论起这个事,87年下半年好多食品和日用品就小涨过,今年翻过年后这种情况愈发明显了,不止鲜菜、猪肉、调料、鸡蛋连耐用品也都开始涨价,报纸上开始有了连续宣传要改革工资和物价的消息。
卢俊方询问几个子女的看法,卢秀贞因为前世这个时候还是个小屁孩,根本对这种事一点印象都没有的,现在对政治也说不出什么建设性意见,卢秀鸿则认为中央既然敢放开价格肯定是有的放矢的,计划经济能够调控这种情况,物价短期上扬后会回落到正常并稳定,卢俊方听了分析了下也觉得很有道理,他的理解角度是现在大家都在拼命买各种物资,以后再生产出来的商品一定时间内肯定会供大于求,那时物价就没多大空间上扬了,国家肯定也会有措施让价格回到正常水平,他们应该把钱捂着到降价时用。
“到底为什么价格会突然涨的这么厉害啊!”殷兰就想不通,吃的用的涨涨也就算了,那些黄金、电视、冰箱谁会没事天天买啊!
“主要是要取消双轨制了”卢秀鸿喝了口茶,卢秀贞也催着他赶紧解释下,她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简单地说就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制定了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一盒火柴两分钱,一斤盐一角三分,这样的方式维持了28年。可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渐引入,价格和市场开始显出不兼容,80年代初,能源、原材料的主管基础工业部门逐渐放松了计划配额制的严格管理,既给企业“计划内指标”,又有“计划外指标”,那么这样企业就可以把计划外指标生产的产品不按照计划价格给指定的单位收购,而是拿出去自行销售。
一种物资有两种价格,市场价要高于计划价,那么计划分配的比例自然逐步缩小,市场销售的份额反而逐步扩大,这就是 “价格双轨制”。
最初的双轨制避免了价格一次性放开对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又同时延续了市场改革的精神,可以说得到了领导的首肯,但渐渐弊端也逐渐显露。
卢秀鸿举了个例子,好比他们单位的钢材,一吨普通钢材计划内价格是700元,市场价格是1800元,如此巨大差额,生产企业肯定不会心甘情愿按照计划合同供货,即使签了的合同他也会以各种借口不去履行,而是尽可能把钢材拿到市场上去销售,下游企业想要拿到钢材,就必须支付额外的补偿才能得到原本的计划供货,可以说,在双轨制政策下,这样的每个环节都是合法的,但是每个环节却又都是倒卖的。
而这种特殊国情下的独特制度也使大量的投机者找到了牟利的机会,“倒爷”们不停地转手倒卖各种流通领域的商品,层出不穷的转手使得物资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甚至有短缺的现象,可想而知其中会滋生多少的*,计划内的物资以市场价出手,“倒手”带来的丰厚利润让这些人前仆后继。这种情况下,物价可以说是“不得不改”,想抓住这最后机会的人,自然就会大量囤积各种货品。
“那这么说,囤点东西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喽!买点常吃常用的还是应该的。”卢秀贞听完觉得买些常用的消耗品也没错,毕竟价格总体还是在上扬。
“你买少量当然没问题,但是像对面他们那样囤就不至于了。”对面老头老太前两天买了一百盒火柴和几十袋白糖、盐回家,让梁桂兰看的咂舌不已。
不管老卢家分析的如何头头是道,听来确实理由充分,但是真理这次没有站在他们这一边,后来的事实证明一切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
5月,中央政治局先后召开了两次会议,形成了长痛不如短痛的共识,会议正式放出了进行价格和工资制度改革的风声,新华社发表通电:“中国的物价改革是一个大胆行动,要冒一定的风险,但是中央有信心把这件事办好”
这条消息一出,直接证明了之前的小道消息不是空穴来风,民众的心理开始发生波动,掀起了第一波抢购狂潮。
凯恩斯有一句名言叫做:“社会心理决定人类永久的经济问题。”大家第一次疯狂采购时,老卢家和老张家还能坐得住,觉得抢购潮一出国家肯定要管的,要管的,可当猪肉涨到了四块九一斤,鸡蛋涨到了两块七一斤,西红柿竟然要八块钱一斤,所有的时令蔬菜都涨了30%时,家里的老人终于坐不住了,十块钱拿出去回家只能炒个西红柿鸡蛋,一个月一百块的工资只够吃十天,可价格还在涨啊!1
老百姓只能被动地加入了抢购大潮,可这显然不是终点。
作者有话要说:1本文及后文中涉及88年物价及政策数据,均参照、引用吴晓波。
这周六日出门,无法回复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