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晋王带着陈寿六回京告御状,沐英劳苦功高终封侯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纵横小秦王字数:2309更新时间:24/12/22 20:59:52
朱棡一行人刚回到县衙,那名负责吏房的县吏,便跑过来来了个恶人先告状。
“晋王殿下,你总算是回来了。
郑知县非要对顾明杰动用大刑屈打成招,小人拦都拦不住。”
由于古代讲究“无口供,不定罪”的原则,因此为了避免地方官采取强制手段逼供,导致冤假错案激起民变。
历朝历代的法律,都对官员用刑作出了详细规定。
比如唐朝就有这样的规定:诸拷囚不得过三度,数总不得过二百,杖罪以下不得过所犯之数。
《唐律》不仅对用刑的条件作了规定,而且还特别规定了在用刑时的部位、次数、频率,以避免地方官随意对犯人用刑。
同时如果地方官在用刑时,意外导致犯人死亡,那么他是要被判流放一年的。
虽然明朝在朱元璋的统治思想下讲究小罪重典,但实际上这只是对官员的震慑。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老朱反而更多照顾到其切身利益。
比如《大明律》就规定只有满足4个条件,才能对犯人用刑。
即犯了重罪,赃仗证佐明白;不服招承,明立文案。
宜兴负责吏房的县吏,显然是知道这条法律,还特地拿出来给郑克元挖坑。
可堂堂晋王殿下,还能被一个连品级都没有的县吏给忽悠瘸了?
只见朱棡厉声喝道:“张龙,赵虎何在?”
他话音刚落,两名身穿隐龙卫专用夜行衣的魁梧汉子,便形同鬼魅一般出现在众人面前。
“隐龙卫指挥使张龙,见过晋王殿下。”
“隐龙卫副指挥使赵虎,见过晋王殿下。”
朱棡摆了摆手,语气沉稳地说道:“免礼!
张龙,现在就把你在郑知县离开之后,所看到的情况如实说来。”
隐龙卫指挥使张龙面色凝重,认真地回答道:“回殿下,当时负责吏房的县吏,走上前对顾明杰动用了刑罚。
不到一盏茶的时间,顾明杰便忍受不了痛苦,将所有的罪行都一五一十地招供了。”
听完张龙的汇报,朱棡心中不禁燃起一股怒火。
他咬牙切齿地说道:“好一个恶人先告状啊!如果不是本王早就有所防备,恐怕真要被你这个小人得逞了。”
说罢朱棡立刻下令,让人帮助陈寿六起草诉状。
准备将顾明杰、宜兴的吏房县吏,以及前任知县杭思鼎一同告到御前,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
待到一切事情都处理完毕后,朱棡转头看向陈寿六。
他一脸关切地询问道:“你如今可还有什么困难之处?
若是有需要,尽管提出来便是。”
陈寿六点了点头,感激涕零地将自己眼下所面临的困境一一道出。
朱棡沉思片刻后,当机立断做出决定。
他不仅主动邀请陈寿六跟随自己一同回到京城,而且还承诺会替他安排一份合适的差事。
虽然宜兴距离应天府足足有300多里的距离,但由于朱棡一行人路上并未多做停留,因此只用了三天的时间便返回了京城。
朱元璋闻讯第一时间,就把朱棡召进了坤宁宫。
“今天找你来一共有两件喜事,第一件就是老大沐英和老二朱樉,两面夹击彻底攻破了乌斯藏。
你二哥目前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封赏的了,倒是沐英从12岁开始就跟咱四处征战,的确可以称得上劳苦功高了。
咱打算封他一个西平侯,赐丹书铁券。
老三,你觉得怎么样?”
至正十二年,八岁的沐英流浪到濠州城,被当时的义军将领朱元璋发现并收留。
当时朱元璋与马皇后膝下无子,就认沐英为义子。
于是沐英改姓朱,在老朱夫妇身边生活。
朱元璋夫妇对待沐英,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两人不仅教沐英识字读书,还教他如何带兵打仗。
至正十六年,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
沐英随军出征,侍奉朱元璋,不辞辛劳。
至正二十二年,年仅十八岁的沐英,便开始担当军事要任。
先是被老朱封为帐前都尉,参与镇守镇江。
后来他又被提拔为指挥使,守江西重镇广信
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派水军和陆军取福建。
沐英领兵自西进攻,攻破江西、福建交界处的分水关,占领崇安。
随后他又攻破闵溪十八寨,俘虏“闽三忠”之一陈友定的部将冯谷保。
朱元璋命他恢复沐姓。
之后沐英奉命移师镇守建宁,节制邵武、延平、汀州三卫。
洪武三年,沐英被授镇国将军,任大都督府佥事。
次年,他又被升任大都督府同知。
大都督府是明初军事中枢,掌天下兵马。
沐英年纪虽轻,但聪明敏悟。
在府中七年处事果断,解决问题明快,毫无遗漏。
马皇后多次称赞沐英的才干,朱元璋也十分器重他。
洪武九年,朱元璋命沐英乘船前往关陕。
体察民情,布施恩惠,又命他练兵准备征战。
同年十一月,沐英担任征西副将军,跟随朱樉出征乌斯藏。
有这些赫赫功勋在身,谁又敢说沐英配不上西平侯呢?
“儿臣对此没有任何意义,现在只关心第二件喜事,还请老爹不要再卖关子了。”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到底还是已经成家立业了,可好不容易回来一趟,配合一下咱这个当爹的就不行吗?”
朱棡闻言一本正经的说道:“成长过程中,是很容易犯错的。
人毕竟就是人,不是机器,不可能一辈子都只做对的事。
你能意识到自己做错时,那就已经是在进步了……”
朱元璋起初还在点头,可后来越琢磨越不对劲。
还不等朱棡把话说完,他便一个巴掌扇在了这个逆子的脑袋上。
“你这个臭小子,简直是道反天罡!
咱可是你老子,有这么跟自己爹说话的吗?”
不知什么时候走进来的朱标,揉着有些发酸的脖子说道:“标儿倒是觉得三弟这番话没有错,至少在母后生病期间,您纳熊氏为妃就不对。
那段时间很多大臣都上奏本说,此举是在动摇国本。”
自知理亏的朱元璋,摸了摸鼻子说道:“那咱不是及时改正了嘛,况且如果抛开事实不谈的话,你和老三难道就没有错吗?
身为距离咱最近的两个儿子,难道你们就不能站出来劝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