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赘婿群体不断扩大,对大明税收产生的不良影响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纵横小秦王字数:2329更新时间:24/12/22 20:59:52
    此时得到大哥眼神暗示的朱棡,在轻抿了一口茶后,继续说道:“那时的王员外,为了延续血脉。

    他便四处求医问药,并邀请名医来为妻子李氏诊治。

    可最终的结果却是,‘夫人已无法再生育了!’

    这无疑给了,他们夫妻沉重的一击。”

    朱棡顿了顿,似乎也感受到了,当时王员外和李氏心中的绝望。

    他深吸一口气,接着讲述道:“对于一个传统的家庭来说,没有儿子意味着无法传承香火,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说到这里,朱棡又轻轻抿了口茶。

    随后他缓缓放下茶杯,继续讲述着这个故事。

    “后来王员外听从母亲的建议决定纳妾,最终好消息传来,妾室怀孕了。

    王员外喜出望外,同时也不忘安慰妻子李氏。

    他表示只要妾室生下儿子,就会交由妻子李氏抚养。”

    朱棡微微一笑,似乎在为王员外感到高兴。

    然而他的笑容很快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惋惜。

    “可命运弄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妾室生下的,依旧是个女儿。

    这对一直期盼着儿子的王员外和李氏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朱棡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至此妻子李氏彻底打消了,之前听到夫君要纳妾时的那股酸意。

    她反而开始主动为王员外,寻觅能够生出儿子的妾室。”

    讲到这里朱棡不禁摇了摇头,似乎对王员外夫妻的这段经历感到无奈。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员外又陆续纳了不少妾室,可始终未能如愿以偿得到个儿子。

    眼看着长女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王员外心中‘生儿子’的期待,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变淡。

    毕竟女儿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同样可以继承家业。

    于是王员外开始考虑,其他的解决方案。

    他对李氏说道:‘既然没有儿子,那不如找个赘婿入门。

    让他和女儿一起经营家族产业,等他们有了孩子,可以跟王家姓氏。

    这样一来,家业依旧会掌握在我们手中。’

    这个想法逐渐在,王员外的脑海中生根发芽,并得到了妻子李氏的支持。

    他们决定寻找一个合适的赘婿,共同延续家族的辉煌。”

    比较了解民间疾苦的朱元璋,再次开口插话道:“正所谓一个女婿半个儿,如果人品确实可靠的话,这也未尝不是个办法。”

    朱元璋深知百姓生活的不易,对于这种情况表示理解和支持。

    “只要找到个忠诚可靠、勤劳善良的赘婿,不仅能帮助王员外一家继续繁荣昌盛,而且还能减轻社会压力。”

    然而这种做法,并非所有人都认同。

    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最早对入赘之人,进行打压的是秦朝。

    因为大秦的法律规定,男人成年以后必须要分家。

    这样原来一个家庭,就变成了两个家庭。

    原本朝廷只能收一户人家的税,现在就能收两户人家的税了。

    这种政策使得入赘成为一种被歧视的行为,许多人不愿意接受。

    尽管如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无子嗣或家境困难时,招赘仍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只是如此一来赘婿在家庭中的地位,往往都较低,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和责任。

    对于秦朝来说,入赘之人本来是个成年男子。

    按照常理若这名男子正常成亲,那么大秦就会多一户人家,朝廷也能够多收到一份税务收入。

    然而当一个成年男子,选择入赘女方家。

    原本应该增加的户籍却没有增加,这意味着朝廷将少收一份税收来源。

    面对这样的情况,秦朝政府采取了一种严厉的措施:将入赘之人打入贱籍。

    赘婿在秦朝社会中的身份,与罪犯相差无几。

    无论是劳役还是兵役,都会优先安排给他们。

    这一政策使得赘婿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备受歧视。

    秦朝政府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政策,一方面是因为入赘行为减少了国家的税收,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考虑。

    通过贬低赘婿的地位,可以防止更多的男人选择入赘,从而保证国家的税收稳定。

    由于秦朝将入赘之人打入贱籍,这导致民间百姓也对赘婿产生了偏见,甚至看不起那些愿意做上门女婿的人。

    在这种背景下,赘婿失去了对子嗣的冠名权,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然当封建王朝进展到了明朝,相关政策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如果出现绝户这种特殊情况,出嫁女确实是可以全盘接收娘家财产的。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所谓“绝户”就是负责户籍登记的相关部门,找不到其他可继承家产的男性家属信息。

    然而洪武年间的大明律例,同样明确规定:户主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完成对相应赋税的缴纳,以及兵役或徭役的征发。

    也就是说大明对于女性财产权利的照顾,并不是基于对她们切身利益的关注,更多的是从国家层面上的综合考量。

    父母也不希望看到女儿去服徭役,为了避免自己的女儿受到影响。

    有一定资产的富绅们,通常会选择通过“招赘婿”的方式来规避风险。

    因此朱棡在讲解“戏猴局”的相关寓言故事时,之所以要做这么长的铺垫,就是想让大哥朱标明白一个道理。

    无论是谁都不能,只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

    同时朱棡也是为了提醒朱元璋,关注这项大明律法的相应弊端。

    从而降低赘婿群体不断扩大,对税收产生的潜在不良影响。

    然而在场的两位大明核心决策人,似乎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朱标看到朱棡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一脸迫不及待地催促道:“后面王员外一家的情况如何了?”

    坐在不远处的朱元璋,也同样面带不满地说道:“之前咱看老三交上来的那几本书,就和他现在讲的这个故事一样。

    一部分是心理描写,还有一部分掺杂着自己的旁白观点。

    另外一个剧情写了上万字,居然都没结束。

    好不容易有本《三国演义》,还算能让人看得过去。

    结果还是人家罗贯中写的,和老三这个晋王一点关系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