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身为户部尚书一味守成,岂不是有负圣恩?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纵横小秦王字数:2512更新时间:24/12/22 20:59:52
此刻的朝堂之上,静谧得如同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水,没有丝毫波澜。
文武百官那略微沉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
恰似这寂静湖面下,偶尔泛起的微弱涟漪,是这寂静氛围里唯一的律动。
偶尔衣袂相互摩擦发出的沙沙声,在这寂静之中竟被放大了数倍。
每一下都像是秋风扫过枯枝,发出的那种干涩声响。
轻轻敲打在众人紧绷的心弦之上,让那原本就紧张的气氛愈发浓烈。
仿佛这朝堂之上,笼罩着一层密不透风的厚重乌云,随时都可能降下倾盆大雨。
朱元璋高坐在那象征着无上权威的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朝堂之下的群臣。
见此凝重的情形,他不禁微微皱了皱眉头。
那原本就透着威严的面容上,瞬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犹如平静湖面下潜藏的暗涌。
片刻之后,朱元璋缓缓开口。
他的声音低沉而又沉稳,仿佛洪钟大吕在朝堂间回响。
震得这寂静的朝堂,似有微微的颤动。
“刚才晋王所提之法,乍听之下,似确有几分道理。
然而这天下诸事,向来知易行难。
具体实施起来,恐非易事呐。
不过既已提出,不妨一试。
可先于小范围内试行一番,且看看成效究竟如何。”
朱棡一听顿时心中大喜,赶忙躬身行礼。
那姿态恭敬到了极致,口中忙不迭地说道:“多谢父皇信任,儿臣定当全力以赴。
必确保此次试行顺顺利利,不负父皇所托。”
于是在朱元璋的首肯之下,朱棡所提出的财政新办法,便在应天府的部分区域悄然开始试行起来。
然而天不遂人愿,似乎命运总爱与人作对一般。
没过多久各种各样的问题,便如同那决了堤的洪水汹涌而至,令人猝不及防。
那洪水裹挟着泥沙石块,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恰似这试行新办法引发的诸多乱象,将原本看似平静的局势,搅得混乱不堪。
翌日,朝堂之上依旧是那副庄严肃穆的模样。
只是今日的气氛,似乎比往日更加凝重了几分。
宛如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
新任太监总管吴成,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上前,那神情仿佛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触怒了龙颜。
待走到合适的位置,他先是深深躬身行了一礼,这才小心翼翼开口说道:“陛下,老奴斗胆插句话。
最近在试行晋王殿下这筹集军费之法时,可出了不少事情,老奴实在是忧心呐。”
朱元璋原本还算平和的脸色,顿时微微一皱。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悦,犹如平静天空中突然划过的一道闪电。
虽转瞬即逝,却也让人心中一凛。
朱元璋目光如电,冷冷看了吴成一眼。
不过他还是微微抬手,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吴成见状赶忙又躬身行了一礼,这才赶忙说道:“回陛下,那王大年负责去跟一些富户交涉筹集资金一事。
可谁知那些富户一听是为了军费,各个都吓得不轻呀,还以为朝廷要加征赋税呢!
当下他们纷纷紧闭大门,任王大年在门外如何劝说,就是不肯见人呐。
王大年也是好说歹说,磨破了嘴皮子,这才勉强进了几家的门。
可人家一听要把钱投到这新法子里头,都觉得不靠谱,怕血本无归呀。
有一家姓张的富户,那更是厉害,甚至还放出话来。
说要是朝廷敢强行收钱,他就举家搬迁。
闹得那一片地方是人心惶惶的呀,陛下。”
朱元璋闻言面色顿时阴沉下来,那脸色黑得如同锅底一般,眼中更是闪过一丝深深的失望。
好似那冬日里阴霾密布的天空,透着无尽的寒意与灰暗。
那目光仿若冬日里凛冽的寒风,直直刺向朱棡,带着一股寒意与责备。
他冷冷的说道:“老三,这是怎么回事?”
朱棡顿时如遭雷击,整个人愣在原地,一时间竟是不知所措。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毫无血色。
此时朱棡的嘴唇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起来,仿佛所有的血液,都在这一瞬间被抽离了身体一般。
就像一片深秋里被寒霜打过的树叶,瞬间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只见他瞪大了眼睛,眼中满是惊慌与无措。
就像一只迷失在茫茫森林里的小鹿,慌乱地找不到方向。
过了好一会,朱棡才回过神来,语气急切地解释道:“父皇,这只是个例呀!
那些富户他们不懂其中的好处,要是朝廷能出面做个担保,给他们吃颗定心丸,肯定不会这样的!
儿臣提出这法子,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实在是想着能为我大明的财政困境,寻个出路呐。”
朱元璋却面色阴沉地冷哼一声,“哼,老三,你听听!
这还没正式推行呢,就闹来如此鸡飞狗跳。
真要是大力推行了,还不知道要捅出多少娄子来!
这天下大事,岂是你想得那般简单?”
粟恕见状在一旁赶忙附和道:“陛下所言极是,这财政之事,向来牵一发而动全身呐。
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诸多乱子。
此次试行便已如此,可见晋王殿下所提之法实难施行呀。”
朱棡听闻粟恕此言,只觉一股热血猛地涌上脑门,气得浑身微微发颤。
他双目圆睁,眼中似有怒火在熊熊燃烧。
那火焰几乎要喷射而出,将眼前的人物都焚烧殆尽。
宛如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压抑着无尽的怒火。
此时朱棡紧紧盯着粟恕,牙关紧咬,腮帮子上的肌肉鼓起。
看得出他是在极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以免当场失态。
沉默片刻之后,朱棡言辞恳切,却又掷地有声地反驳道:“粟尚书,此言差矣!
财政之事,其繁杂艰难,孤王岂会不知?
然而正因深知其重,方不敢有丝毫懈怠。
更绝非如您所言,仅凭一腔热血便贸然行事。
吾身为大明藩王,受父皇恩泽,享百姓供奉。
自当心系家国天下,为大明之兴盛竭尽所能。
这财政新举措,乃是孤王耗费诸多时日。
深入民间考察,详研各方利弊之后,方慎重提出。
如今这世道,风云变幻。
旧有财政之法虽能维持,但长此以往,恐难满足我大明日益增长之需求。
国库若不能充盈,军备何以强化?民生何以改善?
大明即将实施的各项建设,又何以推进?
您身为户部尚书,未对孤王的想法做丝毫探究。
便以这般轻蔑之态、守旧之见,在此妄加指责,实非明智之举。
况且作为把控户部大权的朝廷大员,你本应广纳良策,为国库开源节流。
如今却一味守成,岂不是有负圣恩,阻碍大明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