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临危无惧(1)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路人四九字数:1870更新时间:24/12/21 01:34:25
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临危无惧(1)
淮军入陕,左宗棠不快,上疏曰:李鸿章淮军驻秦,本可不必,臣所以不肯调用者,以淮军异帅,自分彼此。以兵事论,淮好用众,陇右谋食太艰,多则必溃,不宜一也。以饷事论,淮军一岁九月实饷,楚军一岁求一月满饷尚不可得,若调并一处,彼此相形,难以抚慰二也。
宗棠奏罢,怨气未消,复札告刘典、穆图善、黄鼎、张曜、金顺、刘锦棠、雷正绾等:我内无奥援,外多宿怨,颠越即在意中。李少荃淮军移驻秦中,本可不必。
吾所以不肯调用者,以淮军异帅,自分彼此。以兵事论,淮好用众,陇右谋食太艰,多则必溃,不宜一也。
以饷事论,淮军一岁九月实饷,楚军一岁求一月满饷尚不可得,若调并一处,彼此相形,难以抚慰二也。
若必言明淮军在秦为赘,则李少荃本未须秦饷,所遣之军,自裹其粮,以备策应,于陕甘若本无损也。吾之处比,委曲出之,不敢多有论说,天地神明共实鉴之。
平心而论,淮军置之无用之地,费饷甚巨!若节此虚靡,以饷我饥军,岂不两利。李少荃固不肯言,而党李少荃者亦不言之,岂非俟楚军饥溃见雠者快耶。
自古用西北之甲兵者,必济以东南之刍粟。吾自东南而西北,所见所闻亦然。及身当西北艰危至极之处,而所为顿异。李少荃不能凉之,旁人不能凉之,即同局之人亦复因有所受命而不肯说一句实话,吁,可异矣!
诸军旧欠各饷,十给其七,士卒不无怨恨。茴匪溢出扰攘,各地皆有警闻;甘陇战事,千钧之于一发,溃局或于旦夕;当务之急,仰仗诸兄各自奋勇,誓死一搏,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黄鼎接札,轻骑简从,夜赴平凉,觐见宗棠,将帅礼毕,黄鼎曰:启禀左帅,甘、陕茴众纷出,吾乘虚而入,反击金积堡,必获胜仗。
宗棠道:寿卿新逝,青铜峡口又失,茴逆扰秦,粮路复堵,军心动荡,各营兵丁弃甲夜遁,吾等恃何而战?
黄鼎道:启禀左帅,标下驻守泾州年余,奉左帅令,饬兵、民屯田约十四万亩,今秋得获甚丰,民仓廪实,军益绕富,此乃最大之依恃!
宗棠叹曰:一年不到,死伤山积,屡失大将,高公连升、刘公松山乃吾左膀右臂,接连骤逝,吾心伤智衰,一时看不透战局,烦请细细讲来。
黄鼎道:启禀左帅,攻守之道,恃要而定。青铜峡口以南二十里,有山名曰牛首山,此处山峡狭隘,为金积堡第一门户,马贼恃为天险,吾攻而占之,扼蛇七寸,控扼大局。
宗棠道:牛首山以南之预望城,固原近郊之黑城子皆被贼占,彝封可有应对之策?
黄鼎道:启禀左帅,吾即饬令徐占彪部,攻击预望城,进逼牛首山;马正和孤军独进黑城子,前无援军,后无策应;吾即会集主力,取其性命。
宗棠道:彝封言语,犹如醍醐灌顶,兄统领南路,必有作为;流贼易制,刘典来报,延、榆、绥及韩城、郃阳、同州续无警报;后路无痒,大局向好。。
黄鼎道:启禀左帅,周盛传淮部入秦,左帅或可遣而用之,以备亟需。
宗棠道:淮乃李少荃之禁脔,岂容旁人染指!尹隆河之战,湘、淮已然决裂;李淮此来,是为取吾而代之;吾军不颓,孰能奈何!吾即札饬刘锦棠、金运昌,即刻抢占永宁洞,反攻吴忠堡,自东而西,进逼金积堡。
刘锦棠接令,急召董福祥、黄万友、金运昌等,道:三军孤悬,稍懈即溃;绝地反击,方得活路。
黄万友道:围攻金积堡之军,本乃三路;北路金顺、张曜,南路雷正绾、周兰亭,踯躅年余,裹足不前;平凉距此六百里,左帅驻节遥远,无力督饬。冗将频调,事权不一,吾等即便攻取吴忠堡、永宁洞,进逼金积堡,又能奈何?
刘锦棠道:吾锐意进击,缘由三,其一,坚守抑或退屯,半月之前,左帅已令择一而抉;而今左帅饬令反攻,吾等万不能逆。二,贼兵倾出金积堡,正可乘虚而入。前时围攻马五寨,非战致败,其乃三。
黄万友道:反击得手,万事大吉;倘有反复,粮路又断,饥兵必溃。
董福祥道:去岁,黑城子一战,黄鼎、雷正绾、周兰亭、简敬临等联手擒杀逆首杨文治,威慑敌胆;今日黄等复于黑城子、预望城血战,吾若袖手旁观,人神共愤!
刘锦棠道:北路,金顺、张曜二军三进王家甿,粮路不日即通;南路,黄鼎援兵至,雷正绾之围已解,黄、雷复临牛首山、预望城、黑城子,鏖战正酣。吾等不进反退,必误大局。明日,吾即率中军,攻寨夺堡,斩杀马五。
1870年3月5日,刘锦棠、黄万友、金运昌三路并进,直取马五寨;董福祥、谭拔萃分击马七、马八条二寨,围而不攻,以作牵制。
马五督饬众茴,誓死顽抗,鏖战一日,人、寨俱焚。
马八条诱杀刘松山,自知性命难保,遂自戕以保寨民。马八条亡后,马七、马八条寨皆竖白旗,俯首请降。
刘锦棠亦不妄杀,枭马五、马八条首级,祭奠刘松山亡魂毕,即饬各营,分进合击,扫寨荡堡,进逼金积堡。
南路,黄鼎亦督饬各军,攻占预望城,斩杀马正和,再抵青铜峡口。
左宗棠闻讯,喜奏:现在延、榆、绥一带及韩城、郃阳、同州续无警报,似窜陕之贼实已全数西趋。按之目前实在情形,袁保恒之所言,不甚符合。刘将松山阵亡之后,即已饬令刘锦棠接统,所扎防线,亦比先前延长八十里之远。
另据陕西各郡县禀报,境内已无匪军出没,新到皖、豫援军,应即飞驰甘肃平凉;未至之淮军、皖军,就地遣撤,以节饷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