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终于有人发现太子不简单了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执笔见春秋字数:4618更新时间:24/12/20 06:18:24

    “太子简直欺人太甚!!!”

    亲仁坊,崔府。

    崔文圣看着手上的结婚请帖,咆哮声在整个府邸回荡。

    崔家嫡女的事情,早就传开了。

    清河崔氏也成了正旦期间,世家各族的笑谈。

    这里头最大的谈资,不仅是嫡女崔凤珠,还包括了嫡系崔广瑞。

    连自家嫡系族人都管不住,可见清河崔氏如今内部出了多大的问题。

    最让崔文圣气愤的是,他写信回家族,要求将崔广瑞一系逐出族谱。

    然而此事,竟然在家族遭到了不少人反对。

    崔广瑞作为嫡系人员,在家族里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其父亲更是上一任的崔家家主。

    要不然也没有能力,帮助女儿多次逃离抓捕了。

    这就导致一部分元老派的人,出面给崔广瑞说情。

    还说如今因修氏族志之事,清河崔氏已然是树大招风,现不宜跟皇室公开作对。

    太子是下一朝的皇帝,恶了太子,崔氏往后的路更不好走。

    元老派的话语也有些道理。

    世家能流传至今,从来不是靠的从龙之功,而是狡兔三窟,分开下注。

    甚至有部分清河崔氏的族人认为,崔广瑞入东宫,换个角度来说,对于清河崔氏亦是好事,勉强也算是跟太子搭上线了。

    这个回复,差点没把崔文圣气死。

    感情他在长安跟太子对着干,后面的族人已经是迫不及待的扯后腿了。

    这可是夺嫡之争啊。

    但很显然,崔文圣并不能完全代表清河崔氏的意志,或者说能流传到如今的世家,从来不曾有某一人,能彻底代表整个家族。

    对于世家来说,一朝一代的兴盛,并不能代表世家的兴盛。

    有序传承,才是世家最为看重的关键。

    “世叔,要去吗?”

    崔盛玉面容沉静,似乎对方才崔文圣发怒之事,毫无反应。

    他便是如今七公子之首,清河崔氏大房一脉长子。

    如今魏王的五千府兵,皆由崔盛玉负责操练,把控。

    听到是崔盛玉的开口,崔文圣怒气消散开来。

    虽然辈分比崔盛玉更高,但崔盛玉俨然已经是下一任家主,崔文圣还是要顾忌许多的。

    “只能去了,太子在长安权势太大,我等明面上,还是要遵从其令。”

    “若不去,则是给了太子对我崔家动手的借口。”

    崔文圣有些憋屈的回道。

    崔盛玉想了想,问道:“不知世叔可有办法,让我去讲武堂,一观太子练兵成效。”

    崔文圣皱眉道:“盛玉对太子练兵感兴趣?”

    “我听说起只是效仿仪仗队的法子,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罢了,若是上了战场,哪里能发挥半分战力。”

    崔盛玉微微摇头:“我昨日看了太子编纂的俗字千字文,简化官字的想法,不得不说很有创意,尤其是对于大字不识的普通人来说,能更快入手。”

    “那拼音,更是可统一口音,杜绝方言谬误之成效,太子如此行事,这练兵之举,绝非坊间传言那般简单。”

    “听说正旦前,陛下看了后,都对其赞赏不已。”

    “陛下文治武功,皆冠绝世人,能得陛下赞赏,练兵成效必然是有大用。”

    崔文圣狐疑道:“陛下确实赞赏,然而也没听说太过看重吧。”

    “或许陛下只是给太子颜面。”

    崔盛玉解释道:“非也,高丽那边,谈判不利,征讨已成定事。”

    “在这等时候,若太子练兵不过玩笑之举,陛下定然斥责,收回其练兵之权。”

    “然看如今讲武堂,已成太子私人之用,非但是在练兵上,便连文字语言都在革新。”

    “盛世行变法,是太子为新政作根基,万万不可小觑。”

    崔盛玉跟崔文圣不同。

    虽然也算是魏王党,但他更多的是站在清河崔氏,家主的层面去看待问题。

    崔文圣沉吟片刻,道:“想要进入讲武堂,并非易事。”

    “里头的讲师,皆为朝廷重臣,跟我崔家关系浅薄。”

    “讲武堂内虽是有一些跟我崔家有所关联之人,然把守森严,难以渗入。”

    其实崔文圣是有办法的,但有些风险,他可不敢让崔盛玉去冒这个风险。

    崔盛玉名头太大,很容易就会被认出来。

    听到这话,崔盛玉感到有些惋惜。

    他是真觉得太子练兵,是有东西的,想要参观借鉴。

    崔文圣想到了什么,嘱咐道:“盛玉,那俗字千字文,乃是太子推行出来,坏我世家根基之用,可是要小心对待。”

    “如今太子只在讲武堂推行,见之成效后,必然会大力推广。”

    “届时,我当联合其他大族,共行抗拒之事,最好能将俗字传播,困于长安之中。”

    崔文圣是有眼光的,当看到俗字写就的千字文,顿时就明白这里头的利弊所在。

    门阀垄断识字,如今太子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打破他们的根基,自然是容不得的。

    “不劳烦世叔担忧,我自有分寸。”

    崔盛玉态度很强硬的没接话茬。

    他的看法跟崔文圣不同,俗字的推广,一定会影响到世家根基吗。

    如果这是大势所趋,那崔家的选择就应该是顺势而为,逆流而上,那不是世家的做派。

    魏王夺嫡,不论胜负如何,崔家都应该要做好两手准备才是。

    对于崔盛玉来说,更多的是未战而先虑败,而不是把崔家都拉到夺嫡的泥潭中去。

    崔文圣闻言,心中虽怒,但也只能讪笑道:“盛玉有分寸便好。”

    崔盛玉点点头,拱手道:“世叔,先告辞了。”

    “好,盛玉慢走。”

    看着崔盛玉离开的背影,崔文圣的面容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

    脸上露出迟疑犹豫之色。

    半晌,对府中管家低声吩咐道:“让他们来吧。”

    管家躬身道:“是,主人。”

    府门外,崔盛玉一出来,背剑少年就迎了过来。

    “公子,我方才打听到消息,崔文圣府中,似有高丽人。”

    崔盛玉微微一顿,道:“随他去,不必多管。”

    “是,公子。”

    另一边。

    两名身穿唐服的高丽贵族,出现在崔文圣府邸的正厅中。

    “高卓翰。”

    “崔宗贵。”

    “拜见崔公。”

    咋一看两人跟汉人区别不大,但仔细看去,就能发现其面相上,眼睛要比汉人更为细长,肤色也更偏白一些。

    所谓高氏高丽,便是以高姓为王族。

    高卓翰便是高丽王族宗室的一员。

    “请坐。”

    崔文圣点点头,摆手道。

    作为清河崔氏,这里可没有如今大唐流行的椅子,都是采取跪坐的形式。

    不过高卓翰跟崔宗贵,显然也很习惯。

    两人对视一眼,首先开口的是崔宗贵。

    “我高丽崔氏与大唐崔氏,同根同源,今能拜见崔公,实属三生有幸。”

    “若要按照族谱,小子当称一声世叔,不知崔公可介意。”

    崔宗贵这话倒是没错。

    高丽崔氏,起源在于中原。

    崔姓源自姜姓,为西周开国功臣姜尚的一支后裔,因定居崔邑而得名。

    从姓氏起源的角度来说,高丽的崔姓和大唐的清河崔氏有着相同的先祖。

    据《晋书》记载,鲜卑慕容廆袭辽东,时任东夷校尉、平州刺史的崔毖率族人逃到高句丽。崔毖是曹魏名臣崔琰的曾孙,属清河郡之望族。

    这意味着有一部分清河崔氏的族人,迁徙到了当时还没改名的高句丽,成为高句丽崔姓的一部分来源。此后这些崔姓族人在高句丽繁衍发展。

    崔氏不仅在大唐是一等一的大族,在高丽也是。

    “祖上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呢,我崔氏先祖,曾经赐姓不少有功之人,是否为同源同宗,此事还有待商榷。”

    崔文圣淡淡的说道,他虽然想跟高丽合作,但作为清河崔氏的骄傲,可从来不曾对高丽崔氏有过任何的认可。

    高丽崔氏攀关系的想法,显然在崔文圣这里是行不通的。

    高卓翰轻咳一声,而后道:“崔公见谅,我等此次前来,实是带着十足的诚意。”

    “如今大唐太子咄咄逼人,对世家多有打压,这对崔公而言,恐非好事。”

    “而我高丽,亦在大唐的压力之下,艰难求存。”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我等若联手,必能寻得一线生机。”

    高丽也是压力很大的。

    人的名,树的影,天策上将的天可汗,大唐皇帝,可不是跟你开玩笑,是实打实打出来的名声。

    当初隋朝三征高丽,看似没能把高丽打下来,但也让高丽动荡不休。

    如今大唐又要打高丽,这对于高丽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在大唐的使者前往高丽时,渊盖苏文就暗中派人来长安,一是探查情报,二是寻求合作。

    “别说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说说渊盖苏文,对于合作之事,尚有几分诚意。”

    崔文圣态度强势的说道。

    清河崔氏可以不跟高丽合作,这对清河崔氏也没有多大的损失。

    对比之下,高丽更需要清河崔氏的帮助,才能更好的抵御唐军。

    在谈判上,崔文圣是占据主导权的。

    高卓翰略微迟疑道:“若崔公能同意此事,可送黄金万两,白银十万两,珠宝字画二十箱,美女”

    崔文圣抬手打断:“若只是这些,那就不用谈了。”

    “难道渊盖苏文,是觉得我清河崔氏,缺少这些金银珠宝吗。”

    高卓翰恭敬问道:“崔公的意思是?”

    崔文圣淡淡道:“高丽边境十二城,盐铁买卖,开采之权。”

    高卓翰:“这怕是我等不能做主。”

    崔文圣冷笑一声:“你做不了主,还来跟老夫谈甚?好走不送。”

    高卓翰顿时急了,连忙道:“崔公,也不是不能谈,只是盐铁开采这块,影响太大,须商议个妥善之策才行。”

    ——

    朱雀大街。

    一辆豪华马车上,崔盛玉正翻看着手中书册。

    正是俗字千字文。

    旁边背剑书童,几番欲言又止。

    “憋不住了吧?那就说出来。”崔盛玉笑着说道。

    书童不由开口:“文圣叔跟高丽勾结,若事情暴露,岂不是要对我崔家有重大影响。”

    “公子可不禀告族中,也好不被其所牵连。”

    崔盛玉合上书籍,看了眼马车外的热闹场景,道:“你又怎知,族中对此不知晓呢。”

    “不过是把当年之事,再做一遍罢了。”

    当年李世民登基,世家勾搭突厥,兵临长安。

    现在勾搭高丽,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打击太子,支持魏王夺嫡,是清河崔氏的主流声音。

    如果不能让魏王的军功压过太子,不如暴露太子行踪,使其大败而归,哪怕伤不了太子性命,也能灭了太子的气焰。

    “高丽小国,真能抵抗得了我大唐大军吗。”书童又问道。

    崔盛玉用书籍打了一下书童的头,说道:“你呀,不要总是被表象迷惑了。”

    “人人都说高丽小国,就真成小国了?隋朝百万大军,都没能一鼓作气的歼灭,使其存留至今,又岂是这般好相与的。”

    书童捂着头辩解道:“不是都说,是因为隋炀帝暴虐,这才失败的吗。”

    崔盛玉摇摇头:“确实如此,但能抵抗百万大军数月时间,也是高丽的厉害了。”

    “届时我带你去看看,你便能知晓。”

    当年游学,崔盛玉是去过高丽的,对于高丽内部的情况,很是清楚。

    易守难攻不说,且民众皆好勇斗狠,如今渊盖苏文,更是把高丽内部经营成铁板一块。

    他始终觉得,太子跟魏王把高丽当称软柿子,最后极有可能崩到牙。

    于此同时。

    万年县公廨。

    新任县尉纪昭,皱眉问道:“你们确定没看错,真是高丽王族?”

    在他对面的,是先前去营州带回来的两名新罗贵族,朴逸云跟金睿轩。

    严格说起来,新罗才是后世王氏高丽的老祖宗。

    因为朝廷已经定下攻打高丽的计划,所以太子原先的安排就用不上了。

    这两名新罗贵族,就干脆成了纪昭小弟。

    纪昭就任县尉后,两人也混了个差役的差事。

    外国人在大唐当官任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长安太繁华了,对比长安,新罗的县城,跟原始地带一样野蛮。

    见惯了花花世界,两人根本就没有回新罗的心思。

    “绝无可能认错,他曾经到过金城,我王亲自招待,当时我就在旁边。”

    “虽然他穿了唐服,但左边下巴那道疤痕却不能掩盖,我记得很清楚。”

    金睿轩信誓旦旦的说道。

    纪昭闻言,皱眉道:“他们离开平康坊后,去了哪里,可是探查清楚了。”

    金睿轩不好意思的回道:“当时偶遇同乡,喜不自胜,也没想那么多,事后才发觉不对,但人已经离开了。”

    金睿轩说的同乡,就是新罗来的新罗婢。

    “蠢货。”

    纪昭骂了一声后说道:“尔等两人去平康坊蹲守,我即刻去禀告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