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安抚营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钥匙孔字数:2280更新时间:24/12/20 06:58:14

    两路大军在敦煌汇合后,只休整了四日,便又开拔了。

    在他们身后,甘肃镇已经派出五千人进驻青海,控制大军拿下来的地盘,以保证他们后方无忧。

    这给了戚继光更多的操作空间。

    如果后方不稳,他必须速战速决。

    但在谭纶的帮助下,后方已经在明军控制之下,戚继光就可以娓娓道来了。

    明军总共三万人,巴特尔带来了两千蒙古骑兵。

    这一点朱载坖很欣慰。

    因为朵颜三卫,在明初的巅峰时期,也不过万余兵马。

    两千人已经是很大的诚意了!

    青海那边俘虏了四千土默特残部,马匹两万匹。

    本来三万明军有一万都是骑兵,战马共三万。

    朱载坖登基以来,一直在养马上砸重金。

    加上蒙古各部的支持,四年时间,朱载坖已经养了十万匹马。

    相比于汉武帝举全国之力,八年时间养了四十万匹马相比,十万,已经是朱载坖的极限了。

    皇帝大手一挥,三万匹都给了西征军。

    战争告一段落,西征军的马匹反而增加了两万。

    戚继光这次并没有选择闪电战,而是步步为营。

    因为敦煌到哈密的路线,有戈壁,有沙漠,有山地,有峡谷。

    行军缓慢,难以加速,只能选择稳扎稳打了。

    其实朱载坖也是这个意思。

    他之前连续拿下土默特残部和哈密的意思,本就是不让他们走到一起的意思。

    并不是要快速拿下哈密。

    哈密地理位置太重要,急不得。

    历史上,大明和吐鲁番之间,为了哈密从明初一直争到了嘉靖年间,哈密城连续五次易主。

    有历史教训在前,明军更不能操之过急。

    匆忙拿下哈密有什么用?不彻底解决隐患,周而复始,没完没了。

    明朝和吐鲁番对哈密的争夺主要是由于哈密地区的战略位置和资源价值。

    哈密位于西域东部,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控制了东西方的商路。

    明朝初期,哈密被纳入中央政府的版图,设置了哈密卫,作为防御北方蒙古势力和维护西域稳定的前沿阵地。

    吐鲁番汗国则是东察合台汗国的一支,位于哈密的西部,具有较强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力。

    明朝中后期,吐鲁番汗国逐渐强大,开始觊觎哈密,并在瓦剌势力衰落后成为明朝在西域的主要对手。

    吐鲁番汗国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手段,多次占领哈密,试图切断明朝与西域的联系,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明朝为了维护在西域的利益和领土完整,多次派遣军队反击吐鲁番的侵略,尝试收复哈密。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军事补给困难以及政治、军事上的种种挑战,明朝在与吐鲁番的争夺中处于劣势,最终在嘉靖朝放弃了哈密。

    此外,哈密地区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也是各方争夺的重要原因。在干旱的西域地区,水资源尤为宝贵,控制哈密意味着掌握了重要的水源和农业生产基地。

    因此,对哈密的争夺不只是拿下一座城那么简单。

    背后是大明和吐鲁番的博弈。

    明军有情报上的优势,对哈密城的结构,薄弱处,周围城堡村庄一清二楚。

    三万多兵马,号称十万,浩浩荡荡向哈密进发。

    在先锋军中,有两个特殊的军队。

    一个是紫金卫。

    他们都是身份显赫的宗室成员,虽然跟皇帝不是直系亲戚,但依然是皇亲贵胄。

    戚继光也不是派他们去送死。

    原因是听闻明军赶来,沿途百姓惶恐逃亡。

    这些皇亲贵胄的到来,可以安抚有投降之意的百姓。

    一个紫金卫战士上前去,老子是太祖皇帝后裔,按辈分是当今皇帝的叔叔巴拉巴拉…

    一顿摆设身份,足以震慑,安抚那些人。

    第二个,便是安抚营。

    顾名思义,这不是作战军团,而是主要负责宣传,安抚,拉拢当地百姓的。

    皇帝教了戚继光三招。

    第一招曰打豪绅,分田地,开仓放粮。

    第二招曰报纸宣传。

    第三招曰八大纪律。

    后世的某个人类历史上最坚韧,最亲民的军队,已经证明过这三招的威力了。

    特别是打豪绅,分田地。

    连战后朝廷统计田地,丈量屯田的事都省了。

    直接让军队解决土地矛盾。

    而安抚营,就是干这些事的。

    戚继光治军本来就非常严格,以纪律严明闻名,无疑可以完美施行这三招。

    他们之中有朱家宗室,有国子监文人,有投降的敌军将领。

    为什么戚继光那么快就可以清扫盘踞青海的土默特残部?

    主要原因就是安抚营的工作做的很好。

    在青海,甚至有当地居民得到了田地后,主动组织人手,进山抓贼的事情。

    而俘虏们,明军也没有为难。

    戚继光对待俘虏还是比较仁慈的。

    他让俘虏们自由选择,跟着那些土默特贵族子弟回去也好,还是跟着明军打仗也好,都随他们。

    在有一部分人回草原之后,前面说的几千个俘虏,直接转换成了战斗力。

    半个月后,路程走了一半。

    一路上,明军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因为安抚营和紫金卫组织当地居民,在明军赶到之前,和当地人沟通。

    其他人一看 ,索性也就不抵抗了。

    他们的抵抗意志本来就不强,知道自己不仅不会被屠杀和奴役,反而会得到土地,甚至不少地方不等明军赶到,把地主豪绅绑了,开城门迎接王师。

    这一天,在拿下了一处城堡之后,朱载坮被派去附近的村子安抚。

    “这村人少,不用世子殿下亲自来的!”

    “只有八百多人,都以耕地为生!”

    朱载坮身边带着二十个骑兵,带着当地带路党,靠近村子。

    “战事之中,再小的村子,哪怕只有一个人,安抚营和紫金卫也一定会去!”

    “殿下仁德!”

    不听带路党的马屁,朱载坮观察起这里来。

    只见村子在峡谷之间,两边高,中间陷了下去。

    满目尽是悬崖峭壁。

    “这地方…真是易守难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