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瓷器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陈叔逸字数:1946更新时间:24/12/20 12:47:47
长安-万年县
遂安夫人在这里有一间瓷器工坊,这里生产的瓷器,是专供市面的,东市、西市都有铺面销售,而且还与一些西域胡商合作,远销西方。
这里生产的瓷器,主要有白瓷、黄瓷、青瓷、黑瓷、青花瓷、绞胎瓷六种,其中白瓷、青瓷、青花瓷最受欢迎,也是卖的最好的。
卖的最贵的是绞胎瓷,因为绞胎瓷要有纹理如木纹类一般,对烧造条件的要求极为严苛,因此烧造的数量并不多。物以稀为贵,所以卖的自然贵而且,也没有大件的物式,大多都是以碗、盘、枕为主。
因为与西域胡商来往频繁,工坊还得到了一些波斯风格的图画,匠人们会根据这些图画,加以改动,形成独特的图案和花纹。造型上也会像波斯风格。
就说李承乾把玩的这件,龙柄凤头壶,造型巧妙,器身堆贴瑰丽文饰,壶盖塑成一个高冠、大眼、尖嘴的凤头,与壶口相合,由口沿平底部连以形状生动活泼的蟠龙柄,这可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样式。
“夫人,这往西的贸易,孤看出来,你们做的的确不错,这个孤没什么可担心的。”
“那对南洋国家的贸易呢?你们的瓷器,是怎么准备的?”
虽然,现在官方的海上贸易还没有开始,但余杭的五艘贞观舰以后具备远洋的能力,所以李承乾想用一些五牙大舰,与之混编为了一个舰队,开启试航。雇佣一些常走海运的老水手在舰队做向导。先走一走,熟悉熟悉环境,航路,各国的风土人情,然后再做打算。
既然要出去,货物自然是要准备的,否则拿什么跟人家交易,如何促进交流呢?
而以往的对外贸易,尤其是海上贸易,除了丝绸外,瓷器也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李承乾想知道,遂安夫人在关中、河北的大小三十多个工坊,有多少储备,又做了什么准备。
关于这个,太子早两年就交代过了,所以她早早的就做了一些安排。要说瓷器的定形,那是需要借鉴和了解往外地文化的,对南洋诸国,她们是一窍不通,更不知道人家喜欢什么。
既然什么都不知道,那不如按照已有标准来执行,把自己的瓷器做到最好,让人家去接受。而随着交易的增多,来往的频繁,再按照一定的规则去该,也是来得及的。
遂安夫人,给李承乾介绍目前最成熟的青瓷、白瓷。青瓷,造型端庄,器壁减薄,色泽青绿,瓷胎细密,胎洁釉均,圈足纤细,釉层十分滋润,但是不透明,颇有玉质感。上面有刻花、划花、堆贴、镂空器。纹饰方面多为花鸟、水草和人物纹,线条流畅而生动,最受文人墨客的喜欢。
白瓷呢,胎坚釉洁,滋润莹白,造型规整,内施满釉,纹饰方面,比较推崇光素,以展现釉质之美。
当然,她听说南边的海上贸易,出口的多是黑瓷,这种瓷器之所以畅销,是因为它的价格足够低廉,利润足够大。
但一旦我朝将工艺、造型更优的青瓷、白瓷加入其中,必然能抢占更大的份额,获得更多的销量,如此就算卖的与黑瓷一样的价格,利润也是很可观的。
先期的瓷器,将现存各地的瓷器,集中在一起便足够应对贸易量并不大的现状。等销路开了,各地的工坊也会增加人手、扩大产量,是绝不可能给太子拖后腿的。
李承乾点了点头,海上贸易的清单,他让户部的人拉了一份,像丁香、肉豆蔻、白檀、沉香木、乌木、肉桂、玳瑁、琥珀、宝石、锡、铅、铜、黄金、白银、铁、棉花、粮食等等等等。
这些东西,有的是大唐没有,有的则是需要储存,反正不管怎么样,都要在海上贸易中大量获取。而贸易最关键的,还是产品的质量,只有你的东西更好,才能换回更多的大唐需要的东西。所以,遂安夫人一定要把好质量关,确保贸易的瓷器没有瑕疵。
至于海运,风浪大,未知的情况太多,瓷器又是易碎的东西,所以包装的问题上,一定要上心。要全部用木箱子装,多多的放稻草,确保瓷器不碎。
“其他的货物,孤已经下令,向余杭运了。你的瓷器,也可以起运了。具体的问题,户有户部的人与你接洽。”
.........
离开工坊,上了马车的李承乾,靠着垫子,拄着头,眼皮是直打架,也不知道怎么了,竟然就困了。
赵节看太子,也是将披风解下来,给太子盖在了身上。
“殿下,臣是不是动作大了。”
“不怪你,孤就是最近特别嗜睡,也不知道怎么了?”
赵节嘿嘿一笑:“春困秋乏夏打盹,人的体力、精神总是有限的,殿下还是休息的时间太短了。”
其实,在赵节看来,李承乾完全没有必要那么累,东宫已经走上正轨了,很多事下面的人又都是得力的,自然会办好,殿下真心没必要事事亲力亲为。而且,朝务方面,还有长孙无忌、上官仪等人辅佐,殿下想休息,那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瞧瞧人家吴王、魏王,那才真是劳逸结合,办差的同时,也没忘了自己享受。吃喝玩乐,那是一样都没落下啊!
李承乾笑了笑:“孤不是信不过下面,也不是不会享受,孤只是不看看,心里不安。”
朝廷的事是累年的增加,东宫的家业也越拉越大,让他操心的事,也会越来越多。千头万绪的,他不看着怎么办!
“殿下,东宫这么多臣子,就不能为你分忧吗?”
赵节这话倒是提醒了李承乾,东宫的事务,日渐泛多,现有的机构又因朝臣兼任,很多都成了摆设,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看来,是该好好整顿一下,安排一些实干的官吏,进入东宫的体系,能够让东宫的政务、内务,有效的运转,这样他也可以解放了。
“走,回东宫,回去咱们就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