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另类!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陈叔逸字数:1939更新时间:24/12/20 12:47:47

    博弈,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而博弈中,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是齐、魏、赵的一场三方博弈。要救赵,齐国要有足够的实力,但魏、赵不清楚齐国是强还是弱。如果假设齐国唯一的能选择的是“示之不能”,但如果齐强,齐可以选择示之“能”或示之“不能”,接着魏则要选择是否要继续攻打邯郸或者退兵,如魏继续进攻,赵要选择是否投降。

    救赵孰与勿救?救赵必先围魏!在齐、魏、赵三国间的这场博弈,孙膑运用“能而示之不能”的策略,使齐国利用魏赵之争达到强齐、弊魏赵的最佳结果。要知道,在一般的三方博弈中,三方僵持不下、不胜不败或两方胜、一方败是比较常见的结果。但一方胜、两方败,胜方还不是最强的,这就很不寻常了,而孙膑的“围魏救赵”就创造了这样的战果,使人不得不感叹孙子之所以为者尽矣,这才是兵圣的智慧。

    这个故事,李安仁的祖父-李纲活着时,就给他讲过。那时候听,总觉得自己用不上,因为他觉得有皇权的加持,他完全可以一力降十会。

    但通过辩机这个事,李承乾明白了,权力再大也没用,有时候就必须按照规则走下去。

    “安仁,你确定吗?”

    “殿下,臣还能跟您打趣么!”

    李安仁比他大近十岁,年过四旬了,人稳重非常,所以李承乾把他摆在了京兆府长史的位置上。

    要是按照李安仁的说法,这次楚恒表现的很含糊,颇有自保的意思,这很好理解,朝廷已经在议下一任的京兆尹了,再有一些日子议出来新人,他就可以光荣致仕,享受三品官员的退休生活了,没必要掺和太多,影响到自己。

    京兆少尹-永宁郡公-王崇基,王珪的长子,驸马都尉-王敬直的兄长。他算是京兆尹的得力人选之一,按理说这个时候,他应该很积极才对,毕竟京兆尹是从三品的要职,进入这个品级,才能服紫,步入重臣的行列。他,不是清心寡欲的人,为什么也如此的消极呢?他在忌讳什么?

    是,这个事,李承乾交给了大理寺,但并没有限制京兆府不能查啊,王崇基这种表现,很不正常!

    “不正常不止这个,臣以为他整个人都不正常!”

    李安仁的祖父-李纲,父亲-李少植、李立言,生前全都是东宫的属官,他自然也是子随父志,投入东宫效力。

    王崇基的父亲-王珪,是魏王一系的人,而在其父过世后,他却没有投到魏王帐下,而是直接躺平了,啥都不干。

    李安仁开始以为,他是太原王氏的子弟,不想再步其父的前尘,反正他守着王氏的牌子,谁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但这么多年了,李安仁也没发现,他跟太原王氏有多少来往,甚至王氏的人找他办事,他也是能推就推了。

    “要是你这么说,这个王崇基还真挺奇怪的!”,李承乾无奈的笑了笑。

    ..........

    永宁郡公府

    王敬直急的团团转,他真不明白,大哥为什么不着急。他们这一脉,从父亲过世后,就一直没抬起过来头。

    京兆尹,从三品的大员,王家得有个穿紫袍的啊!

    王崇基淡淡一笑,放下茶盏:“二弟,你不要急,听为兄慢慢与你说!”

    西汉时期,诸侯王势大,汉景帝削藩不成,酿成七王之乱,到了汉武帝登基后,采取“推恩令”策略,把原该诸侯王的嫡长子一个人得到的好处,拿来分给诸侯的所有儿子。就连诸侯王也觉得这样不错,自己的领地没有减少,而且还能多捞几个王位。

    汉王朝就借着“推恩令”这无本买卖顺利瓦解了诸侯国的势力,使得原本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为削弱,搞了几年,废除了一百零六个诸侯国、列侯国,使得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再也没法与朝廷抗衡!

    京兆尹,看起来很诱人,那身紫袍跟汉王朝的诸侯王位一样诱人。但穿了那身衣服,可就身不由己了!

    可王敬直还是想不明白,这怎么能一样,他们又不姓李,有那么危险吗?

    “二弟,对陛下和太子来说,咱们这些世家比皇族子弟还危险。你觉得愚兄领了紫袍,是不是时刻都得钢丝上走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做官啊,差不多就行了,多大是大,萧瑀的官够大了吧,前后六次拜相,最后的结局是什么,王敬直也是看到的了的。再说说王敬直羡慕的房玄龄,满朝文武,天下官员,这么多人,有几个能做好房玄龄这样,上上下下都说好的人。

    既然做不到,也知道自己有缺陷,那就没去揽那瓷器活,否则是容易崩的,还容易祸及子孙。看看魏征就知道,结了多少仇人,要不是有太子罩着,他家那几个儿子,非得让仇家们给撕把了不可。

    老头子活着时,一门心思的扶植魏王,为此没少给魏王出谋划策,而且清一色的是坑东宫的,太子就是心胸再宽广,也不会不忌讳吧!王汾,也是他们的王家的长辈,甚至不惜砸锅卖跌的与东宫为难,太子能望了?

    他们兄弟俩去投效太子,人家就只会嫌弃他们肉臭,至于魏王那里,他根本就不想,因为他都看得出来,这皇位基本没他啥事了!

    对王崇基来说,不招灾,不惹祸,不站队,到点上下值,是事不管,是人不得罪,混一天算一天。等太子将来做了皇帝,哪怕是容不下他们,最多也就是罢官,起码不会丢了性命,还可以回去做富家翁,这还不好吗?人得学会知足,知足者长乐,别没事给自己找不自在,贪多了,是会拉肚子的。

    “行了,这事,你就被掺和,也跟公主说,咱们家不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