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年轻人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陈叔逸字数:1954更新时间:24/12/20 12:47:47

    永祯九年春,工部尚书-姜行本,雇佣雍州四万一千人,再次扩建长安外郭。有了水泥、钢筋的加持,修筑的速度,要比过去了快多了,仅仅一个月便已经完工了。

    此次扩建,是因为长安的人口达到了一百四十万,已然想的有些拥挤了,一百零八坊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所需了,所以现在扩建到一百五十坊。新扩建的四十八坊,全部用来安顿近三年进入长安的人口。

    四十八坊的工期,会在入冬前做好,也就是说新年前,他们都能搬进新家,过一个温暖,全新的新年。

    当初,下旨建成外城四十八坊的时候,雍州参军-薛景宣上封事,言说汉惠帝城长安,寻晏驾,今复城之,必有大咎。

    李承乾本来是要治他的狂悖之罪的,但中书令马周却说,薛景宣虽狂妄,但因上封事得罪,恐绝言路。所以,李承乾便罚他来跟劳役一起做活。

    今天是落成之日,李承乾特意把他叫来,看着向来整洁的薛景宣,变成了脏兮兮的劳役,李承乾也是含笑不已。

    “怎么样,薛景宣,在这干活,比在公廨里拿笔,累的多吧!”

    薛景宣却是不骄不躁:“参军薛景宣,与劳役薛景宣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陛下与贞观时做太子,也没什么改变!”

    既然陛下想听听他现在的心境,那薛景宣就说几句心里话。

    战国时,秦国的君主武王-赢荡,天生驼背虎腰,身板高大,对于骑马射箭、驭兽猎鹰、摔跤搏击等技艺都十分着迷。为了追求更高的武艺境界,他甚至发布诏令,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拥有神奇力量的人才。

    乌获和任鄙听闻消息后毛遂自荐,前来投靠秦武王,并得到了重用。在这两位力士的带动下,秦国吸引了众多能人异士,九州之内人才的纷纷涌入。

    齐国,有一个叫孟贲的人,以无穷力气著称于乡里,后来他不满足于此,不听的挑战寻名师高友以增进自己实力。当他得知秦武王“征贤纳士”的消息后,也毅然西去,投奔秦武王。

    要说孟贲的实力有多强,有一次,在野外,他见到两头雄壮的公牛交锋,牛角纠缠,僵持不下。孟贲决定出手干预。他竟然直接将牛角拔下,导致这两头公牛惨死。

    后来,秦武王率领任鄙、孟贲等人前往东周洛阳,目的直指九鼎。秦武王便让任鄙和孟贲两位大力士使者举一举雍州鼎。

    任鄙略显顾虑,觉得不要贸然尝试,然而孟贲已经迫不及待,逐一脱下外衣,双手扳住鼎耳,发力试图举起鼎,虽然举起半尺,但没过眨眼宝鼎便再次坠地。

    秦武王觉得自己比二人要强,根本不听任鄙等人劝说,决定亲自巨鼎。然而,秦武王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他刚迈出一步,大鼎沉重地摔在了他的右脚上,鲜血四溅。而这一下,秦武王受创过重,没挺过翌日,便不幸离世了,死的时候只有二十二岁。

    吴国的开创者孙策,少年成名,骁勇绝伦,人称小霸王,区区几年时间,便打下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基业,却不想在丹徒山中打猎,被许贡家的门客所杀,去世时也只有区区二十六岁。

    陛下今年正好四十整,所谓的不惑之年,这个年纪的人,经历了大多的事,人生经验和阅历都已丰富,按照道理来说,多说都会变得沉稳。

    陛下年不及冠,便已经多次监国,自贞观九年直径,二十余年来处置国家大事,掌握权力的时间,甚至比历朝的很多皇帝在位时间都长。

    但薛景宣有些想不明白,皇帝到了如今这个年纪,怎么还如此的热衷军事和城建。在泾阳成立讲武堂,专门培养中下级军官,还费周章的建设城廓,跟二十几岁做皇子的时候,有什么区别!

    李承乾呵呵一笑:“河东薛氏,南北朝以来,家中出了无数名将!你的五位堂伯,与上皇,与朕都是战场上的同袍。”

    “但朕没想到,你们薛氏的子弟,竟然也有硬骨头的文人,有趣,真的很有趣!”

    好吧!今天心情好,李承乾可以给他讲一讲这其中的道理。

    首先,随着大唐周边的敌人越来越少,武器的更新换代,战争规则改变,军队编制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对军官的要求便越来越高,不是光靠武力,或者读几本兵书,便可以包打天下的了!而大唐要保证武力绝对的优势,就要对军队进行改变,以适应日后战争的需要。这一点,别说薛景宣,一个小小的参军,就算是宰相尚书谏言,李承乾也不会改变。上位者必须学会乾纲独断,力排众议,施行自己认为对的举措。

    其次,是外城廓的问题,乡村到镇子,镇子到县城,县城到州府,州府到都城,四阶等级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国家繁荣,百姓自然也希望,日子过得更好,自然心向京师。作为君主,李承乾是不能驱赶百姓,他能做的就是梳理,维护市面的稳定,让京师的经济更加繁荣。

    李承乾知道,薛景宣担心的是什么,无非是担心人口太多,不好控制,长安的守备压力过大,出了事情容易出乱子。

    但有个道理,不用他说,薛景宣也该知道,民情如水,堵不如疏的道理。

    “年轻人,不是朕好大喜功,喜欢折腾,而是这个国家的变化太大了,我们必须打破陈规。”

    “朕接受了新生的事务,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反之,如果朕不这么做,那就会被新的时代淘汰!”

    李承乾一个人无所谓,他能吃多少用多少,整个李氏皇族,还有文武百官,天下世家,又需要占多少?为什么没人站出来反驳,因为他们都清楚, 李承乾这么做,得到更多好处的是他们。

    这世上的事,从来都没有非黑即白的,很多拿不上台面的理由,才是最终决定的因素。薛景宣还年轻,不懂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