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类别:武侠仙侠 作者:妙音0字数:11253更新时间:24/12/20 16:30:11

    在《梵网经》里,佛陀开示说: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这个偈颂是佛陀对于受菩萨戒──菩萨弟子的赞叹。说:你这个人发了菩提心、受了菩萨戒,那你受了菩萨戒,你还是跟昨天一样吗?有什么差别呢?不一样了,你的生命产生变化了,就是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你在颠倒的心中,已经产生一个佛种,我们一般说菩萨种性,我们本来是一个凡夫种性,受了菩萨戒以后,从缘境发心当中,心、境的和合,这时候你的心态、这个种性产生变化,你的整个生命的方向产生了变化。所以这个入菩萨种性,印光大师讲出一个很好的譬喻说:这个人是王子坠地,功超群臣。说:这个小孩子在国王的家族里诞生了,他啥事也没干,对国家也没有贡献,但是你可不要忽略他──他是个王种啊!你是一个百官,你对国家再大的贡献,你也不可能做国王,而这个王种他迟早是要继承王位的。

    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

    不是说,你受了菩萨戒就没事了,你要保护你的菩萨种性!因为菩萨种性它是因缘所生法,在因地的时候,我们是缘境而生的,既然是因缘所生法,它也会因为你的疏忽而失掉。比方说…前面说的:偷取佛法、贩卖如来。前面讲到颠倒说法,这一科大妄语戒就是膨胀自我,一个菩萨不断的膨胀自我意识,时间久了,你的菩萨戒的戒体、你的菩萨种性也失掉了;取而代之是爱见魔的生起。

    壬四、大妄语戒

    什么叫妄语呢?

    就是心口不实,欺诳他人;内心所想的跟嘴巴所说的没有相配合,目的是为了欺诳他人。这当中有小妄语跟大妄语。小妄语就是一般我们的六根──见言不见、不见言见,这种世俗的因缘,心口相违。那么大妄语呢?就是讲到果证的问题──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我们一般说的──宣说过人之法。这一条戒,主要是针对大妄语,我们说伤害菩萨种性,断除一切的善根,是偏重大妄语来说的。

    犯戒过失

    杂染成魔: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妄语相貌: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

    损德堕落:

    【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首先我们看违犯大妄语的过失、对菩萨的伤害:

    说:六道众生一个凡位的菩萨,他已经离开了身心当中的杀盗淫三种过失,他的三种梵行已经圆满成就,但是如果他有打大妄语的习气,这种过失出现的话,他的大乘三摩地还是不能清净。这个人不断的膨胀自我、妄谈自己修学的功德,甚至于论断自己的果证,最后终将为自己爱见的烦恼魔所控制,而退失他的如来种性。

    大妄语的过失──

    第一、增长贪爱:你为什么打大妄语呢?因为你贪求名闻利养、贪求别人对你的恭敬供养,贪烦恼在活动。

    第二、见烦恼:一个自我意识很重的人,才会高谈自己的果证…邪见嘛!所有邪见的根本,就是我见;在一念的生灭的五阴身心当中,执着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自我;有自我,就会我爱,就会把自己提高;我爱、我慢,就是把自己膨胀。大妄语就会成爱见魔,失如来种,这是对于自利的伤害。

    大妄语的相貌──

    什么叫大妄语呢?未得谓得,未证言证,这个地方得偏重在菩提智慧,我们没有成就无漏的智慧,宣称自己成就无漏智慧,说你自己大开圆解。未证言证这个是约着涅盘的寂静,证得涅盘等等。或求世间尊胜第一,为了贪求世间美好的名声、得到别人的恭敬。(前面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是──见烦恼;这个贪求世间尊圣第一是──爱烦恼。)依止爱见烦恼,对前人来说:我已经证到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乃至于辟支佛,(辟支佛的智慧超过阿罗汉,因为辟支佛空性的智慧通达…阿罗汉就像是烧木成炭,辟支佛是烧木成灰,他对爱见烦恼的消灭,是更加的彻底!)乃至于大乘的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所以大妄语包括三贤位,三贤的加行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你只要说你有禅定…(我们判定外凡跟内凡──资粮位跟加行位的重要指标就是禅定。)你只要说你得初禅,就是大妄语了,这是过人之法了!凡夫哪有初禅呢?因为你一个菩萨,你有初禅,那就是加行位的菩萨,那可不是简单,那是内凡加行位──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那你对真理的观照,更加透彻了,因为有禅定的加持。

    你只要讲──你是有上述的情况,在戒法里面,只要你说你在修行的时候,看到很多、很多的众生来向你顶礼、来向你请法、来向你皈依,这个就是大妄语了;为一般人所做不到的,这就是过人之法,只要超越凡夫之法,就叫大妄语了,不一定要说禅定喔。

    讲大妄语的目的与后果──

    第一个、求彼礼忏。你自我意识特别重,喜欢别人恭敬赞叹你。第二个、贪求供养。

    这个人可以说是因小失大,为了贪求生命中,短短的供养跟别人的恭敬,结果把他长远的菩萨道,那种生死成佛大事,完全破坏了。是一颠迦,消灭佛种。他过去生花了很多时间,参加拜忏、参加听经,点点滴滴,所累积的这些善根,因为一时的贪爱、一时的邪见,整个善根就隐没了。就好像是一个人,用刀去断这个多罗木,(多罗木就是印度的树,长得很茂盛);比喻这个人资粮力──福德智慧资粮,他能够远离杀盗淫,这个人不简单,福慧双修,但是他打大妄语膨胀自我,就像一个人拿刀,把这多罗木的树干整个砍掉,它的枝叶华果也就没有了。

    佛记是人永殒善根,这样对于他的善根,产生永久的伤害,今生也很难建立一个大乘的知见。一个人没有知见,就很可怕了;一个人对生命没有知见,他只好跟着感觉走、跟着妄想走!一个人跟着妄想走,你的菩萨戒戒体当然失掉了,你还是佛种吗?你还是一个生长在佛家的佛种吗?当然不是了!你成为一个标准的三界凡夫了,只是一个有福报的凡夫,如此而已。所以沉三界的苦海,不成三昧。

    这段文,讲到打大妄语的过失:第一个增长你的贪爱烦恼,第二个增长邪见,最后断除你过去生,辛辛苦苦所栽培的善根,尤其是你发心去受菩萨戒的戒体也失掉了。

    顺逆示现

    随类度化: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秘言无泄: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

    临终阴付:

    【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诸佛教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我们看看佛菩萨的真实示现,前面是完全自己捏造出来的,这以下说明菩萨是怎么示现──说:佛陀在灭度以后,的确是教敕了很多菩萨跟阿罗汉示应身──随类应身,他的确生长在末法时代,而示现种种的形相;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以种种的方便法门,来教化众生,使令众生度脱三界的苦海。

    佛教的大乘经典──比方说《法华经》、《华严经》,佛陀讲完经典的时候,他一定问与会的菩萨,哪一个人发愿在末法时代来护持这个正法?就有很多菩萨出来,跪在佛前说:佛陀你灭度时,我变现各种的色身,只要有人宣说这个法门,我就护持;只要有人修这个法门,我也护持他!所以末法时代,的确是很多菩萨示现,这些人示现的目的就是──度诸轮转,来帮助我们、开启我们的善根,而解脱三界的生死。

    他示现的相状是什么呢?有时候是现出家的沙门,有时是现在家的白衣居士,或者国王,或者政府官员,或者青少男、青少女,乃至于淫女、寡妇,或者作奸犯科、从事杀生…各式各样的相貌,他们的目的,就是示现同事,跟众生能够同一类、同一个事业,依止这样的同事,让众生得到欢喜跟信心;最后称赞佛乘,来宣扬大乘佛法的真实义,使令众生能够听闻以后,如理的思惟而悟入大乘的三摩地。

    蕅益大师说:末法时代菩萨示现主要有两种:

    一、现出善知识的相貌:你看天台宗的祖师、唯识宗的祖师、华严宗的祖师,有很多都是菩萨示现。一旦他现出善知识的相貌,这个菩萨的作风就要很正常——正常的持戒、正常的修定、修慧、宣扬佛法。

    二、现出非善知识的相貌:前面讲顺向,这讲逆向。比方说:济颠和尚,事后证明他是菩萨示现,他示现喝酒吃肉。但只要是逆向操作的菩萨,示现之后,他最后的果报,就不太好。因为菩萨示现是为什么?教化众生!我们不能够让众生说:我喝酒吃肉,最后还是没事,那这样子的话,他来人世间是为什么呢?他的目的就是称赞佛乘。所以菩萨可以广开方便门,但是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开方便门,示真实相,让大家了解因缘果报的道理。换句话说:这个菩萨来到人世间,他表演了一手,不管是现出好的相状,不管是产生坏的相状,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你看到他的相状以后,让你会产生灭恶生善的效果,甚至于能够入理,明白道理,这样他的示现就成功了。

    所以说:称赞佛乘,为什么要现出这淫男淫女的相状呢?你不是现善知识就好了吗?不可以,因为你要让众生欢喜,恒顺众生。现代心理学家也证实了恒顺众生的重要。他说:比方说,你见到一个陌生人,你要跟他沟通,如果你想让他很快的接受你的思想,你不要马上过去,你在远处看看他,他有什么样的小动作、他讲话的语调是什么,如果你能够配合他的动作、他的语调,你把你的身心磁场,调得跟他相类似,他很快接受你的思想。事实上如此——同事摄!

    你一个菩萨,你示现高高在上、很清净庄严,下层的这些…作奸犯科的淫男淫女,他变成淫男淫女但他有善根;这个末法时代,善根强、烦恼重,所谓根利遮重的人多的是。

    从大乘佛法的观点──佛法不怕你烦恼重,也不怕你业障重,但是你没有善根,就很糟糕了!因为没办法度化你,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你听到佛法你不欢喜,你就没救了!你这个人烦恼很重,业障也不少,但是你听佛法起欢喜心,你这个人就有希望,好过外道。你看外道这个人持戒清净,但是他没有善根就没有用。所以菩萨度化你,他不在乎你的烦恼,佛法有的是药方,烦恼本来就是生灭法。佛法最怕的是你不吃药,不是怕你烦恼重,你不吃药就没救了,没救了!你一旦有善根,菩萨就有办法来度化你,他就可以开方便门,不管你是过去造了善业、恶业,他都有办法跟你同事,陪着你成长,然后把你的善根启发起来,是这个意思。

    在整个示现当中,可能是一个顺向善知识的相貌,也可能是一个逆向的、一个染污的相貌,都有一个共同点──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任何一个菩萨来到人世间,他绝对不会把他的本地风光现出来。说:我是某某菩萨示现,我是某某阿罗汉转世,泄漏了佛陀秘密的指令;就是佛陀指定他们,末法时代要护持这些修法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不能够轻言未学──对一个初学者,你随便的妄谈果证,这就有问题了,什么问题呢?其实每一个众生,会跟哪一个菩萨结缘,这个前生都注定好了。你看释迦牟尼佛他的弟子,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跟他好几生、好几世了。

    蕅益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得很清楚:说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呢?佛陀四十八愿,他救我就好,为什么我们要念佛?你要跟佛结缘啊!蕅益大师讲得很明白啊,佛度生,生受化,其中浅易难深,总在于缘。佛菩萨要度你,你跟他没缘,他没办法度你。每一个众生跟善知识结的缘,是不同的。有些人是跟某一个西藏法王有缘,有些人跟忏公师父有缘,有些人跟海公有缘,这个是宿世的因缘,没有什么对错。

    那么你说你是某某…你是文殊菩萨示现,你打乱了众生的因缘,每一个人只好来亲近你了,不管有缘没缘,但是你跟他没缘,他很难接受你教化,他只是来凑热闹而已。所以你今天把你自己的本地风光现出来,把众生跟善知识的整个因缘,完全的乱掉了;他本来应该跟谁学佛法,他依止这个法来修学,他能够增上的,结果整个因缘的相貌,大家都错乱了。因为你是文殊菩萨示现,那大家只好亲近你了,这样子不见得对众生有好处——轻言未学!

    这当中有一个例外──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这个是例外,一定要到临命终的时候,而且这个人,有很重要的遗嘱,要交代给后人。在交代遗嘱的过程当中,为了取信于后世,他不得不把他的本地风光开显出来。为了什么?为了取信后世──开显他最后的遗嘱、最后的教诫,所以他只好说他是某某菩萨的示现,只有这个是例外的。

    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云何,就是佛陀的诃责,说:为什么这个愚痴颠倒的众生,在还没有往生之前,就显出本地风光,迷惑扰乱众生的因缘,而成就大妄语的过失呢?

    我们看中国佛教史,的确有很多菩萨的示现,比方说:丰干禅师——阿弥陀佛示现;寒山、舍得——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示现。

    诸位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只要你的师父还在,你不要说你师父是什么菩萨示现。因为人家问说:那你怎么知道呢?你说:我师父是文殊菩萨示现。我只要问你一句话,你怎么知道呢?因为初地不知二地,那表示你的地位比你的师父还高啰?因为住在楼下的人,不知道楼上的事情,初地不知二地事,你怎么知道呢,是不是?你看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他有一个很忠心的弟子说:我师父是大势至菩萨示现。印光大师…你看文钞他把他骂得非常严重:你这个邪见众生,你再这样讲,我就不承认你是我的弟子!口气很重啊!

    我们一般会印证这是菩萨示现,只有菩萨往生以后,盖棺论定,你才可以说你师父是什么、什么示现,生前都不能讲的,因为你泄漏佛果秘密的旨意啊。所以自己讲自己是什么什么示现,是上品;你讲别人,你也有中下品的过失,因为你怎么知道呢?而且你这样讲,问题是对佛陀的施设教法没有好处,佛陀好不容易来到世间,开方便门,示真实相,语言文字,大家依着文字很有规矩的修学──

    你说:你的师父是某某示现,大家就不再重视佛法的修学了,开始扰乱众生的心思了,对佛教的修学次第,整个打乱,扰乱佛法没有好处!所以绝对不要谈个人的果证,一定要记住!

    我们讲一个小故事──你看那《显密圆通成佛心要》有一个作者叫做道敐大师,这个人是有修证的人,他是当时的国师,皇帝的国师,地位很高。那么,有一天,有一个老太婆来求见这个道敐大师,她很伤心说:师父啊!我的儿子不小心犯了重罪,马上要被杀头了,我儿子现在已经至诚的忏悔,他也知道错了,你可不可以救我儿子一命?我这寡妇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道敐大师可能跟他也有缘,就动了一念慈悲心,说:好,我尽量想办法,但是我能力真的不够,你要求观世音菩萨,你回去以后,你好好的念观世音菩萨,他应该可以救你。

    这位老菩萨回去之后,每天至诚念观世音菩萨。后来这个道敐大师,过了几天以后,他就入定,入三昧中,他就以他的三昧力,在虚空当中,现出邪恶的凶相出来。皇上有很多的占卜师,一看到,唉呦!天上有凶相啊,恐怕有灾难出现哦!皇上就很紧张,请教国师那该怎么办啊!他说:你不要紧张。他说:我看这个凶相,要大赦,大赦犯人就有救。哪些人要大赦呢?把那些初犯的,初次犯罪的,有惭愧心的人,把他放回去,你就可以躲过这个凶相。果然皇上就大赦了,大赦以后,他又入定把那个凶相给收回来。这个老太婆就很感激,儿子回来了,这是奇迹啊,就跟他师父顶礼。国师说:欸!这跟我没有关系,这是你念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对不对?所以一个大善知识,他绝对不能够泄漏他的本地风光,他一定把这种功德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把他引导到三皈依去。这是一个基本的精神,不能够泄佛密因,轻言未学,这是一个重要的思想。

    佛陀对我们的教诫──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最后断除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种清净决定不可改变的明确教诲。

    不断无成

    刻粪之喻: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旃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

    妄号之喻:

    【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

    噬脐之喻: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

    能断必成

    【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

    判决邪正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跟末法众生说:假设不断大妄语,虽然他广修禅定、智慧,乃至于修种种的福德,就好像一个人去刻一个干粪,把它做成一个栴檀的相状,它本质是一个干粪。但是你希望它得到栴檀的香气,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打大妄语的因地,就是爱见的烦恼,你怎么能够成就无上菩提呢!

    我教比丘要直心道场。直心──不是我们一般说的有话直说叫直心。蕅益大师说:这个直心叫做正念真如,你能够观察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观一切法空,而安住空正见;观一切法假,而安住菩提心;它是菩提心跟空正见的结合,以这两个作菩提的道场,当作根本。

    比丘在这个基本的四威仪当中,尚且不能有造作虚假,何况能够妄称得上人之法,称你自己是某某菩萨示现?这譬如有一个穷人妄称是帝王,他的果报一定要诛灭九族的,你妄称法王,这又怎么能够成就圣道呢?如果因地不真,依止爱见烦恼来修学,那果报当然是迂回曲折;以此不真的因地求佛菩提,就好像一个人去咬他自己的肚子,你的嘴巴去咬肚子,你根本咬不到肚子,不可能成就的!

    所以怎么办呢?心如直弦,一切真实。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发菩提心,依止我们的空正见,跟我们内心的善根要相应,一切真实,要跟真实的心性相应。那么依止真实的因地来修三摩地,才能够永无魔事,我印证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无上菩提。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如我前面所说的是正知正见,不如此说的是邪知邪见。

    莲池大师他曾开示说:一个人久居高位不祥!

    一个人的菩萨道要进步,你在大众当中,不要站太高的位子,对你不好!

    一个人的进步来自于增上惭愧,如果你的生命真的想要积功累德、想要成就圣道、赶快成就往生的善根,不要居在高位,那是很不得已的,很不得已的!因为高位没办法积集能量,那一定是低处,你看:所有的能量是往低处跑!所以站在高位,那是真的不得已的,这个人是牺牲;没办法,没人要站,那你就自己要修观了。如果你的责任是一定要站在高位,那你只好说:佛说菩萨,即非菩萨,是名菩萨,只好这样子。所以做方丈和尚也是不吉祥,那你只好说:佛说方丈,即非方丈,是名方丈;你说我是个假名,我自己不当方丈想。因为你今天居在高位,你很难修行,你试试看,你非常难修行!你那个高慢心一生起,你自己有时候不知不觉;那你高慢心一生起,你这个人就开始退步了,你都不知道,你开始退步了,退到不得了的时候,等你发现的时候,来不及了。

    聪明的人是居在低位,高手!

    真正的高手是躲在墙角的,因为正好修行。

    己二、明诵咒治习(分二:庚一、劝持显益。庚二、重宣神咒)

    本经的正行:是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的理观。助行:有两种事修,一个是持戒,第二个是诵咒,以诵咒来对治我们的习气,这当中有两段:

    庚一、劝持显益

    看持咒的功德:

    劝 持

    【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华,所说心咒。】

    假设有一个人,他的杀盗淫妄的习气,这个习气我们一般叫做种子,那种潜伏性的种子,很强不能灭除。前面的四种清净明诲,主要是对治烦恼的现行──要求你不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这是对治现行。有些人,他没有现行,但是他的烦恼种子很多,那怎么办呢?——持咒。因为持戒,不能对治阿赖耶识种子,只有现行才能够用持戒来对治,所以用诵咒来对治烦恼种子。

    佛陀教我们──

    要一心的去诵持:从佛顶放光所宣说的[摩诃萨怛多般怛啰]。这个是咒的题目,摩诃叫做大,萨怛多是白,般怛啰是伞盖──大白伞盖就是这个保护修行人的善根、远离魔障,有这两层意思。那么这个咒是从什么地方出来呢?是佛陀的三十二相的第一相──无见顶相。从这无见顶相当中放光,光中出现千叶宝莲,宝莲中有一尊无为心佛,从这个地方来宣说神咒。就是:从头顶肉髻当中,放出百宝光明,百宝光明现出千叶宝莲,有一尊无为心佛,坐在宝莲花中,来宣说神咒。

    佛陀把[楞严神咒]说成心咒是什么意思?

    蕅益大师说:这个咒语为什么叫心咒呢?因为它有密诠实相的功能。前面的正见篇的经文,我们用很多的语言文字来发明:什么是达妄本空?什么是知真本有?透过语言文字的一个显教的发挥,(透过语言文字的教导叫显教),你可以讲得很清楚。但是咒语它是没有语言文字的,只有听声音,所以诵咒是不能分别的,要离言说相、离分别相。佛陀透过这音声的带动,在你心中运转的时候,欸!有它开显真如的效果。

    我有一个学生,他诵持楞严咒心,就教他的儿子诵持楞严咒心。他的儿子是小学生,他儿子没有听过佛法,也没有受三皈五戒,但是作了几天功课以后,欸!这个小孩子的内心有变化,他经常会找他母亲忏悔,做错事会忏悔,他回光返照的善根生起。一个人做错事会去忏悔,表示这个人心中的电灯点开了——自觉、自审、自调的功能。不一定能够自调,但至少自觉、自审这两个功德现前。这个小孩子就是持楞严咒心,没有做其它的事情。所以这个持咒,为什么叫心咒呢?它有秘密的开显真如本性的功德,叫做心咒。

    显 益

    习深尚证: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彼尚淫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证无学。】

    况显发心:

    【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

    佛陀讲出一个实际的例证,说明受持楞严咒的功德──

    佛陀说:比方说,阿难尊者你过去生跟摩登伽女是多生多劫的因缘;古德解释说,其实阿难尊者跟摩登伽女是五百世恩爱夫妻的因缘;这五百世相续的生命当中,所累积的习气,已经不是一生一劫所成的。但是当我一宣扬神咒,摩登伽女在一个爱烦恼特别粗重的情况之下,都能够当下脱落烦恼;乃至于回到楞严会上,在佛陀宣说七处破妄、十番显见以后,她就证得阿罗汉果。她是一个淫女,烦恼这么重,而且根本无心修行,以神咒的力量的加持,尚且成就了阿罗汉。

    我们看这段经文,摩登伽女证得阿罗汉是一场意外,她根本不想修行;她是看到阿难尊者很欢喜,就叫她母亲用咒语去迷惑阿难尊者,谁知道文殊菩萨,把她的咒语破坏了,带他们两个回去,然后听佛的说法而证阿罗汉果,就这样子!当然世间上没有意外,应该说她过去生跟三宝的缘结得很深、很深,这种人是标准的根利遮重、烦恼很重…你看她是一个淫女,烦恼重,但是她善根强。

    佛陀举出这个例证,意思是说:摩登伽女烦恼这么重,而且根本没有真正想修行,因为咒语的关系,都可以证得无学,可见这个咒的力量是多大!何况你们这些声闻人,(声闻人的特性是所知障重,烦恼轻薄),而且又回小向大,发了菩提心,你们来持咒,那更是犹如飞尘扬于顺风,飞尘本来就很轻,(烦恼淡薄),大风一吹,这个当然飞尘就消失了,有什么困难呢?

    从经文,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佛陀讲持咒的功德有两个:

    第一个、它有灭除烦恼习气的效果:你看摩登伽女烦恼这么重,持咒之后,都可以使令她爱心永脱,灭除烦恼。

    第二个、增长善根:使令她成就阿罗汉果,不是灭恶而已,还有生善。好,我们看…

    庚二、重宣神咒(分三:辛一、阿难述请。辛二、如来正说。辛三、述德劝持)

    辛一、阿难述请

    阿难尊者的一个述请──自己遭遇的叙述跟请法:

    述遭邪禁

    【阿难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憍爱,求多闻故,未证无为。遭彼梵天邪术所禁,心虽明了,力不自由。】

    蒙救未闻

    【赖遇文殊令我解脱,虽蒙如来佛顶神咒,冥获其力,尚未亲闻。】

    重宣广利

    【惟愿大慈重为宣说,悲救此会诸修行辈,末及当来在轮回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脱。】

    大众普请

    【于时会中一切大众,普皆作礼,伫闻如来秘密章句。】

    这段经文,阿难尊者讲出他个人的想法,之后他请求佛陀宣说神咒。

    这时候,阿难尊者听到佛陀宣扬楞严神咒的功德以后,他就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佛陀啊!我出家十二年来,我依止的心态恃佛憍爱,求多闻故,我就仗恃佛陀对我特别的宠爱。

    阿难尊者---他在所有佛弟子当中,他有两个特色:第一个、他是佛陀最小的堂弟,跟佛陀有亲属关系。第二点、他一出家就当佛陀的侍者。我们看律典里面的一些记载,佛陀对他,的确特别的关怀,这是事实。从佛陀今生的应化来说,他跟佛陀的因缘很深、很深,在这种情况,他产生一个错觉---如来有无量三昧,不劳我修,佛陀随便送我一个三昧就可以了;所以他一心一意只求广学多闻,没有把文字的多闻,转成内心的观照,所以他就不能证得无为的功德。遇到了摩登伽女大梵天咒的时候,他就被它所控制了。他在当时的情况:心虽明了,力不自由。他完全作不了主,力不自由,但至少他内心还很清楚。所以历代祖师大德,在判定阿难尊者的情况,都认为他没有失掉戒体。理由在哪里?就是在心虽明了。当阿难尊者遇到了摩登神咒,是只有起烦恼,没有起颠倒──他还能够忆念如来说:如来大慈,宁不救我。可见这个人没有起颠倒,所以他他的戒体没有失掉,理由就在这里。

    这里,阿难尊者回忆他在前面的一个遭遇──幸赖文殊菩萨将咒往护,来到现场就把我给救出来了,当时蒙如来佛顶神咒…但是他是什么情况呢?冥获其力,尚未亲闻。因为文殊菩萨来到现场的时候是默诵神咒…——默诵,所以阿难尊者他即便被救出来,他也没有听到这个咒的真实音声,所以这时候,惟愿大慈如来,重新为我等宣说。为什么呢?以大悲心来救拔与会的修行者──特别是指的凡夫众生,烦恼障重,善根薄弱,的确需要这个咒语的帮助;又特别是末法众生,障深慧浅,仰仗佛陀这个秘密的咒语,希望得到身心的解脱。于时会中一切大众,听到阿难尊者的请法,心中充满了期待,愿意来听闻佛陀宣说这个秘密的楞严神咒的章句。

    由上可知,阿难尊者请法,有两层意义:第一个、为与会的凡位菩萨来请法。第二个、为了末法时代来请法。

    到这个地方,我们整个《楞严经》的理观、事修,大概讲得快要圆满了,最后我用一个故事来作总结──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带了诸位比丘到处游化,走到了一条河的地方,因为佛陀规定:遇到河,不能显神通飞过去,不可以的,一定要坐船。所以佛陀就带了僧团,坐船,慢慢、慢慢的从此岸要到彼岸过去了。那么这时候,佛陀看到滔滔的海水,这个船缓缓的前进,就有感而发,他就问诸弟子说:诸位比丘啊,你们知道有什么东西,它跑得比光明还快吗?有弟子说:欸,我们的心念嘛!佛陀说:如是、如是,没错!佛陀又问说:那有什么东西,跑得比乌龟还慢呢?没有人知道。佛陀第三个问题说:有什么东西是完全不动的,就像死水一样,完全不动的?也没人知道。佛陀说:这三个东西答案都一样,都是心念。

    第一种人:这个人的心,跑得比光还快,这个人是积极奋斗──以本经来说,这个人理观、事修都具足。一个人学佛以后,真的有些人进步很快,真的是这样,三个月没看到他,真的脱胎换骨,身口意都改变了!因为他真实在观照,他念念是向内观照,不断在修正自己的心态,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他的心慢慢慢慢被他带回家了。所以这个人,你看他一天一天的增长,真得看出来进步。这是第一种人──积极奋斗,这个人当然活在未来。这个人虽然现在不够好,但是未来是充满光明的,我们说这个人修行上路了。

    第二种人:是属于懈怠放松型的,慢慢来的──要以本经来说,这种人进步慢、是属于事修的,每天做功课念佛、持咒,但是缺乏理观。古德说:修道多辛苦!凭着你的那个念力,跟你无始的烦恼罪业抗拒──缺乏理观、缺乏达妄本空,知真本有的理观,自己弄得很辛苦,进步也很慢。

    第三种人:按兵不动、醉生梦死,标准的生死凡夫──完全活在过去,你前生是怎么样,你今生还是这副德性,来生还是差不多,生命的水流没有改变,一滩死水。

    《楞严经》的修学──当然不是说我们学完《楞严经》就怎么怎么的,不是这个意思。《楞严经》可以让你认清路头;我至少知道高速公路怎么上去,所以这里我们讲开悟的楞严,你知道你的生命是从什么地方来,你也知道你将往哪里而去。

    一个人一定要看到──过去跟未来,你才知道你现在该做什么!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一个人一定要了解过去的,找到你的根、找到你的本来面目,你这个人才真实的安住下来,否则你的心就一直在动,你没有根的人,就会飘浮不定。

    研究《楞严经》的人──虽然你还有很多烦恼没有对治,你有很多的罪业没有忏,但他不紧张,安住在不生灭心;观察生灭心中,有很多如梦如幻的影像,我只要不随妄转,最起码我可以做到带业往生、我能够正念分明、我能够不随妄转。

    修学《楞严经》──

    首先,它让你知道你从什么地方来?找到你的根,当然你如果你再把净土放进去──你将往哪里而去?我将往净土而去!那就更好了!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修行方法。

    你把《楞严经》的思考模式,再配合佛号的信、愿、持名,你这时候,真的是如古人说犹如带角虎,老虎就很厉害了,再加上两只角。

    我们看《楞严经》它的修行方法不多…怎么样修、什么波罗蜜…相对于《法华经》、《华严经》的广开方便、怎么样的修行方法…讲得不多,只讲到持戒跟持咒。主要是建立你一个正确的思考模式──如何正念真如?菩萨如何安住?如何发菩提心?这一部分讲得很多,就是调整心态。

    《楞严经》就是要调整你的心态!

    你第一步走对了,你第一个因种走对了,先找到我一个佛种…走对了,你后面就越走越对;你第一个种子错了,你后面就全部错了,你再怎么用功都没有用。《楞严经》很重视你的因地发心——因地的种,你第一个因种,对不对是很重要;你不是学佛以后就开始跑,不是啊!你要找到你的方向,方向对了,你跑才有用,你的加行才有用啊。

    古人说:你没有读《楞严经》,你没有明心见性,没有资格谈加行。

    你拿了沙去煮半天,最后变热沙。所以说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一修行就着魔,一修行就出事情,你根本没有准备好,你怎么有资格修行呢?

    《楞严经》第一个:端正其心,你应该用什么心态来修行,而不是赶快要去冲,你把你的心态调正──什么是菩提心、什么是空正见,这两个根本抓到了,你才有资格谈修行的问题,你才有资格谈后面的《法华经》、《华严经》,那是——广修方便、积集资粮,你才有资格谈这些问题。

    好,我们今天先上到这里,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