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写作之道》的影响力
类别:
网游竞技
作者:
醉卧笑伊人字数:1977更新时间:24/11/06 03:34:44
王德孚终于回到了苏州,此时已经是七月份,天气愈发炎热了,东吴大学校园中也弥漫出了一种紧张的气氛,毕竟临近期末,不管平时学得好不好,临时抱佛脚总归是不会错的。
当然了,许多东吴大学的学生,还非常期待下一学期的到来,只因本来不收女学生的东吴大学,在下一学期终于招收女生了,还是面向华夏全国招收。
王德孚在这件事中,可是拥有很大的功劳的,毕竟他那一篇《女性的屈从地位》,直接打动了本来还处于摇摆不定状态下的校方高层。
王德孚本人当然也比较期待下一学期,哪怕他很有可能在下个学期直接完成本科学业,拿到学士学位,但他还是觉得,一个大学中只有男学生,实在太过古怪了,没有那学生时代的美好感情的大学,也缺少了太多青春的气息。
王德孚在魔都的时候,也没有停止自己创作的脚步,他的《乌合之众》已经完成了四分之三,只剩下收尾的部分了,而那部《写作之道》,他也顺利在魔都的一份颇为著名的文学期刊上发表,这是一份月刊,每个月交稿的字数,也没有硬性要求。
本来这份文学期刊的名气虽然还算不错,但销量颇为一般,毕竟是比较专业性的文学期刊,会看这种杂志的,基本上都是有志于文学之道的人,这可不是普通人喜欢看的那种通俗杂志。
但不得不说王德孚现在在许多文人心目中也颇有地位,当他的作品《写作之道》发表到这部期刊上后,许多非常关注王德孚的文人,当然就第一时间购买这份期刊了。
然后王德孚的《写作之道》,一时间又成为了不少热爱文学创作的人追捧的作品,有些崇拜王德孚又有志于文学之道的人,都已经将这部作品奉为圣经了,完全就忽略了王德孚这部作品的前言。
王德孚早就说了,他写这部《写作之道》,真的不是大言不惭地要指点谁谁谁去创作,只是分享和总结他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这样的心得体会如果可以给同行们带来帮助和提高的话,那他会非常愉悦,这种传教布道的事情,是王德孚本人特别喜欢做的,他是真心希望这个世界出现更多优秀的作者,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结果即便王德孚这样打了预防针,依旧有一些喜欢钻牛角尖的同行,觉得王德孚的《写作之道》实在写得太棒了,认为他已经道出了创作的本质,所以只要按照王德孚分享的经验来创作的话,那一定可以成功!
其实拥有这样死忠的支持者,可以看出王德孚的作品的出色,可这同样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为有些狂热的支持者,将《写作之道》奉为圭臬的支持者,竟然开始对别人的创作也指手画脚起来了,尤其是那些刚刚入行的新人作者。
他们本来好好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创作,结果作品发表之后,就会被一些同行找茬,说是按照王德孚那部《写作之道》中某部分的内容来看,你这样创作完全是不合理的,没有真正做到完美,只有按照王德孚的《写作之道》来,那才可以真正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来。
本来《写作之道》的影响力可能还处于慢慢发酵之中,毕竟它只是在某份逼格较高的文学期刊上连载,其影响力也仅限于圈内,可是随着王德孚连载的内容越来越多,它终于字数足够出单行本之后,它的影响力便一下子扩散开来了。
这实际上还蹭了王德孚那部成功在魔都地区多次表演的《西厢记》的热度,其实按照往常的情况来说,一般能火的应该是《西厢记》中的演员,还有梅家这个梨园世家。
结果谁让《西厢记》的原作者还是天才作家王德孚呢?
这一次《西厢记》的大火,可是让王德孚这个原作者也跟着再一次在魔都文坛刷了很大的存在感,甚至不少人都觉得,《西厢记》能够这么受关注,也是因为它的原作者是王德孚,至于它本身剧情有多优秀,那也不见得。
圈内人对《西厢记》达成的共识是,它里面的古诗词当真优秀到了极致,至于其他方面,过于媚俗平庸,不见得有其他经典的古典戏剧好。
所以这部作品能火,全靠了王德孚本身那过人的文学才华,至于表演了《西厢记》的,除了那位梅小玉演员确实灵气十足之外,其他人也就是中规中矩。
总之梅家这个梨园世家算是占了大便宜了,居然能够搭上王德孚的关系,直接收获了这么大的名声与金钱,让其他古典戏剧的圈内人,都各种羡慕嫉妒恨。
而随着王德孚的关注度与存在感在《西厢记》上映时段内的大增,他这部《写作之道》单行本的上市,自然也就在销量上,变得非常可观了。
王德孚在写作上的成功,让他获得了不知道多少崇拜者,这些崇拜者中,当然有一些也希望像王德孚一样,在这文学的殿堂之中徜徉。
现在王德孚的《写作之道》,对他们而言,简直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他们就像沙漠中的旅人,获得了从天而降的甘霖。
本来首版数量并不是很多的《写作之道》,在上市之后,竟然瞬间被抢购一空,让出版商都惊骇莫名,然后才反应过来,王德孚的号召力是多么恐怖,他们能做的,当然就是不停地加印!
没办法,出版商对一部作品的销量评估,实际上还是比较靠谱的,他们认为《写作之道》这样一部工具书,购买的人应该不算多,毕竟这世上有多少人会踏上创作之道呢?
结果让人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是,有不少人买王德孚的作品,已经根本不在乎他作品的内容是什么了,他们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对王德孚的支持,或者干脆就是想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来装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