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狼军诛满清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烟雨织轻愁字数:6708更新时间:24/11/29 03:14:44
而牛继宗两次派兵出战,两次被满清击溃,损伤惨重。
这两次战败,很快传回京师,在朝堂和民间,引起轩然大波。
民间百姓,越发惶恐。
朝堂之上,保守派重新占据上风,要求重启和谈。
而此时,寇相派系的主战派则是坚决反对。
寇相认为,即便要和谈,那也是在大夏打了胜仗之后的事情。
若此时再次提起和谈,必然会让满清狮子大开口,提出更过分的要求。
如此一来,在谈判桌上失去的,只会比在战场上失去的更多。
而秦相则是认为,这一切,都是寇相等主战派酿成的苦果。
若是一开始大夏同意割让代州,此时两国早就签署了停战协议,又何至于此?
而此时若再不及时和谈,及时止损,只怕以后将越发艰难。
两派官员,唇枪舌战,争执不下。
此时,就连永隆帝,都开始迟疑起来。
而就在此时,大夏月报,再次发行了一期增刊。
而这一期增刊,是针对这一次满清入侵的增刊。
这一次,增刊并没有免费,但销量,仍然比第四期的正刊,还要多了一些。
这一次增刊,几乎所有文章,全都是贾琮执笔。
因为这一次的增刊,毕竟是围绕满清入侵而来的,大观园诸女,并没亲眼见识过战乱场面,自然是无法写出震撼人心的文章来的。
好吧,其实贾琮也没亲眼见识过,但是他在后世,可是见过太多这样的文章了。
能够借鉴的文章,简直不要太多。
贾琮根据记忆,将后世描述小日子犯下累累恶行的文章,随便修改了一番,然后就直接刊登了出来。
所有读到这些文章的百姓,无不怒发冲冠,义愤填膺,恨不得吃这些畜牲的肉,喝这些畜牲的血。
而最后一篇文章,是贾琮最为用心所写。
这篇文章,先是摘选了苏洵的六国论。
六国之弊,弊在赂秦。
秦,虎狼也,岂会因为你今日割让三城,明日割让五城而满足?
最终还是将六国一一吞并。
割肉饲虎,无异于与虎谋皮,只能落得个慢性自杀的下场。
然后贾琮又列举了宋朝的例子。
宋朝面对蒙古铁骑的进攻,处处忍让,然则最终仍旧被蒙古所灭,然后在中原土地上建立了元朝。
而在元朝,中原百姓,只是处于最底层的四等人。
一个一等的蒙古人,杀一个四等的南人,并不会触犯律法。
南人在异族统治之中,几乎如同猪狗。
并且蒙古在攻打南宋的时候,动辄屠城,犯下累累恶行。
如今满清蛮夷,其暴虐残忍之处,比之元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若满清果真攻打过来,大夏将有多少百姓会惨遭毒手?
即便侥幸存活下来,也势必沦为猪狗。
子孙后代,世世被欺压剥削。
而对朝中高官来说,他们只需要及时改换门庭,就可以继续在新朝为官。
南宋有名有姓被计入史册的投降元朝的武将文臣,就有一百多人之多。
他们仍然可以高官厚禄,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如今朝堂之中,多半高官,都主张求和,难道这些博学多识的老大人们,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京城百姓,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不由越发怒发冲冠起来。
怪不得朝廷这么多官员想要议和。
原来他们是怕了,根本就没想过真正要和大夏共存亡,没想过真正要和满清决一死战。
一旦满清果真打过来的话,他们一转身就可以投诚新主子,继续当他们的官,享受着荣华富贵。
而最终遭难的,还是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啊!
因此,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大夏月报所到之处的百姓,无不对秦相等官员,破口大骂。
当日,皇宫之中,永隆帝也看到了当日发行的大夏月报的增刊。
等永隆帝看完最后一篇文章之后,他放下手中报纸,忍不住自嘲道:“没想到,朕竟然还没一个年轻人看的清楚。”
“朝中百官,皆有退路,然则朕作为一国之君,是必然没有退路的啊!”
而以秦相为首的保守派,回家之后,看到报纸,听到所有百姓几乎都在骂他们为卖国贼的消息,直被气的一口老血好悬没吐出来。
贾琮这个黄口小儿,简直欺人太甚!
竟然将这卖国的屎盆子扣到他们头上!
这让他们无比愤怒,同时心里也是惶恐不已。
实在是因为,贾琮文章中所说的,全都是事实啊!
他们何尝没有想过,若满清果真攻打过来,大夏果真抵挡不住,他们便直接改换门庭,去当满清的官也是好的。
如今被人直接拆穿了他们的心思,他们如何能不恼羞成怒?
于是,第二日,无数的弹劾奏折,如同雪花般飞入内阁。
很快,便是被送到了永隆帝面前。
见了这些奏折,永隆帝脸上,不由露出一抹冷笑之色。
第二日早朝的时候,永隆帝宣贾琮进殿自辩。
一般情况下,官员被弹劾之后,都会被宣进殿,有一个自己辩解的机会。
而其实,永隆帝也可以直接将这些弹劾贾琮的奏折留中不发,强行压下这件事情的。
他之所以召贾琮进殿自辩,就是永隆帝发现,这个年轻人胆子极大。
一些他不方便说也不能说的话,都可以借这个年轻人的口说出来。
宁国府中,贾琮接到圣旨之后,脸上并没有丝毫惊讶之色。
早在写文章,发增刊的时候,贾琮便是料到会有这一日。
这一篇文章一出,贾琮可说是得罪了以秦相为首的所有投降派。
这并非明智之举。
然则,如今战乱将起,最要紧的,还是手握兵权。
得不得罪这些投降派,反倒在其次。
而这一次皇上召其进殿自辩,也正是贾琮入伍的大好时机。
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宁国府中,梅夫人还有林黛玉、薛宝钗并一干丫头,都十分惶恐。
贾琮被弹劾,这一去,福祸难测,她们心里如何能不紧张?
贾琮则是笑着对她们说道:“娘、娘子,你们不用担心,我很快就会回来,在家等我。”
说罢,贾琮上了车,直奔皇宫而去。
不多时,贾琮便来到皇宫之外,很快便被引入到金銮殿中。
“微臣参见陛下,叩请陛下万福金安。”
永隆帝说道:“贾爱卿请平身。”
“谢陛下。”
永隆帝又道:“这一次召你来,是因为有几十位大臣都上奏折参你,特召你进殿自辩。”
贾琮说道:“是,陛下,不知那些大人参微臣?又是因何事而参微臣呢?”
此时,礼部侍郎出列说道:“本官参贾修撰在大夏月报上面妖言惑众,蛊惑百姓,破坏两国和议,动荡国本。”
贾琮再次问道:“不知侍郎大人觉得下官发布的文章,哪一句是在妖言惑众?”
礼部侍郎冷笑道:“你撰写之文章,通篇妖言惑众!简直狗屁不通!”
“我大夏乃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自当与邻为善!尔之文章,通篇都在鼓动百姓,不知你居心何在?你可知罪?”
贾琮淡淡问道:“敢问大人,我大夏立国以来,与满清签订过几次停战合约?满清又有几次毁约?”
这话一出,礼部侍郎顿时张口结舌,一时说不出话来。
原来,自大夏立国以来,与满清多有征战。
双方先后签署过四次停战合约,然而满清一共四次撕毁过停战合约。
也就是说,满清从来都未曾真正遵守过停战合约。
每一次满清入侵大夏,得到好处之后,就和大夏签订停战合约。
大夏还要再搭上一些好处。
然后等满清消化完所得,腾出手来之后,马上就会撕毁合约。
每一次都不例外。
因此妄图通过签订合约来换取真正的和平,无异于痴人说梦。
见礼部侍郎没有回答,贾琮又自说道:“若是大人不记得的话,下官可以告诉大人。”
“满清曾先后四次与我大夏签订停战合约,而每一次,他们都很快撕毁合约,再次开战。”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这种食言而肥、背信弃义的蛮夷之辈,难道大人相信他们真的能信守承诺吗?”
“面对接二连三的毁诺的蛮夷之辈,大人若仍旧相信对方下一次一定会信守承诺,那么大人何其愚蠢?”
“而若大人也知蛮夷之辈不会信守承诺,但是仍然假装不知道这一点,那么便是坏!”
“不知大人究竟是蠢呢?还是坏呢?”
礼部侍郎指着贾琮大怒道:“好你个黄口小儿!竟敢信口雌黄,出言无状!老夫和你势不两立!”
贾琮冷笑道:“侍郎大人莫非是被下官说中心事,恼羞成怒了吗?”
“大人一心甘愿做满清走狗,心里怕不是想着,等你主子打过来,你也好转换门庭,跑去新主子面前也好讨一个大官坐坐!”
“无论朝廷如何变换,你们这些高官,只要丢掉礼义廉耻,总是少不了官做的!”
“然而你们又置圣上和我大夏百姓于何地?”
“侍郎大人还有诸位大人之所以弹劾于我,难道不是因为我戳穿了你们心事而心虚吗?”
所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朝堂之争,是有其潜规则的。
一般而言,不到不死不休的时刻,这些大臣们,是不会将话说的这般不决绝的。
贾琮这番言论,算是揭开了这层遮羞布。
当然了,贾琮本就有备而来,故意如此的。
秦相派系的官员,尤其是弹劾过贾琮的官员,果然出离愤怒了。
首当其冲的礼部侍郎,被气到浑身直哆嗦,他伸手厉声呵斥道:“无知小儿,你血口喷人,老夫,老夫和你势不两立!”
还有更多的官员,也站出来指责贾琮。
而贾琮横眉冷对千夫指,浑然不惧。
此时,梅翰林则是出面说道:“贾修撰果然不愧是连中六元的状元郎,果然巧舌如簧,辩才无碍。”
“只是你之所言,未必便不是你心中所想,以己度人罢了!”
这梅翰林,倒是恶毒的很。
他这属于是反咬一口。
贾琮不是骂他们心怀二心吗?
梅翰林便诬陷贾琮心里才是这么想的。
而贾琮只要分辨,就会陷入他们的圈套之中。
殊不料,听了这番话,贾琮忍不住纵声大笑起来。
这位梅翰林,虽然十分恶毒,然则对他而言,这番话却是神助攻。
自然而然的就引出他接下来想要说的话来。
一番大笑,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之后。
贾琮才朗声说道:“我和尔等,自然是不同的!”
“弱冠系虏请长缨,岂让儒冠误此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狼军诛满清!”
“臣,贾琮,愿弃笔从戎,愿披甲执戈,上阵杀敌!请陛下成全!”
轰!
这番话,让朝堂之上,满朝文武,都为之震撼不已!
这位状元郎,如今竟是要弃笔从戎,要亲上战场杀敌!
这番操作,漫说是那些保守派。
便是寇相和永隆帝,都为之震惊不已。
因为此前,贾琮也没和他们透气,会玩这么一出啊!
唯有林如海,事先知道一二。
但也未料到,他竟然是当众请缨。
永隆帝很快便是说道:“贾爱卿,你之忠心,朕甚为欣慰。”
“然则术业有专攻,你乃状元郎,其才并不在战场厮杀上,因此,你之请求,朕,不允!”
永隆帝真的不舍得放贾琮上战场。
大夏和满清,乃是国运之争,战场之上,多贾琮一人不多,少他一人不少。
贾琮的才能,当放在朝堂之中。
只要磨砺一二十年,必将成为大夏之栋梁之材!
因此,永隆帝怎么舍得放贾琮去战场冒险?
而贾琮听了永隆帝的话之后,却是再次请求道:
“启禀陛下,微臣乃将门之后,值此边境动荡,蛮夷屠杀我大夏百姓之际,微臣又怎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微臣神射,胜于满清神射手,微臣同样善于骑射、弓马、排兵布阵!”
“微臣之家族,乃勋贵之家,我大夏勋贵,与国同休,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微臣愿率领族中子弟,上阵杀敌,至死方休!”
“恳请陛下允可!”
大夏勋贵,与国同休,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贾琮这番话,让永隆帝心里,生起颇多感概。
若是我大夏百官,都做此想,该有多好?
永隆帝凝视贾琮半晌,从他眼眸之中,看到了果敢坚毅,看到了视死如归,看到了满腔热血!
半晌之后,永隆帝沉声说道:“好!我大夏儿郎,当如是也!”
“你的请求,朕,允了!”
“朕封你为偏将,三日之后,你可率族中子弟,前往战场,自寻牛将军报到。”
“上了战场之后,自当奋勇杀敌,你不负朕,朕,自然也不负你们!”
最后一句话,永隆帝用的是你们,而不是你。
这番话,并不是说给贾琮一个人听得,而是说给所有勋贵之家听得。
大夏勋贵,与国同休,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永隆帝自然是希望所有勋贵之家,都能有此觉悟。
而贾琮,听到永隆帝封他为偏将,也忙谢恩不已。
偏将,实为偏师之将,是最低等的杂号将军。
贾琮虽然满腔热血,这一番弃笔从戎,起到了极佳的榜样作用。
然而他毕竟首次上阵杀敌,永隆帝也不可能上来就任命他为先锋或者其他什么将军。
能封他为偏将,已经算是千金买马骨之举了。
而贾琮也并没有丝毫不满之处。
偏将虽然低等,但是是可以独自率领一军的。
到目前为止,贾琮所有的计划,全部圆满完成,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而此时,秦相派系的保守派,则是十分不甘。
他们发动这么多人,一起来弹劾贾琮。
到头来,竟是被这小子三下五除二,轻松破局。
这让他们,如何能心甘?
就在这些官员,蠢蠢欲动,准备再次弹劾贾琮的时候。
秦相却是主动出列,他对贾琮深深一揖道:“贾将军大义,本相钦佩至极,请受本相一拜。”
而贾琮,面对秦相这一拜,却并没有躲闪,而是欣然接受。
这让正在给贾琮行礼的秦相,脸上不由掠过一抹怒色。
而贾琮心里,则是在冷笑不已。
这糟老头子坏滴很,想在自己身上再刷一波声望,还想一点亏都不吃?
未免想的太美了!
贾琮不由说道:“末将代我大夏百姓,受秦相这一拜,到了战场,必定奋勇杀敌,驱逐蛮夷!”
秦相深深看了贾琮一眼,然后转身向永隆帝问道:
“陛下,贾将军本是大夏月报总编纂,如今他弃笔从戎,要亲赴战场上阵杀敌,却不知这总编纂一职,要由何人接管?”
闻听此言,满朝文武的注意力,一下便被拉了过来。
到现在,他们如何还不知道大夏月报的厉害之处?
先前赈灾捐赠的时候,一篇文章,就让他们遭到百姓辱骂。
后面就这两天功夫,他们又因为大夏月报上面的一篇文章,被无数百姓骂做卖国贼!
这大夏月报,绝对是控制舆情的一大利器。
这种利器,实在是太厉害了,一定要掌控在自己手里才可!
因此,贾琮这边刚弃笔从戎,秦相就迫不及待地当众提出了这个问题。
并且希望能够在朝堂之上,确定下来接替总编纂的人选下来。
因为秦相这时候才察觉到,这大夏月报总编纂一职,竟然不受六部管理。
虽然贾琮明面上为翰林院修撰,然则他连翰林院都不需要去。
他是直接向永隆帝负责。
大夏月报是新兴事物,竟是直属永隆帝管辖,不受其他任何部门钳制。
若是不能当堂确定下接换人选的话,那么永隆帝就可以私底下随便任命接替者。
因此,秦相才在此时,马上就提起此事来。
而秦相派系官员,或是想到了这一层,或是并未想到这一层,但他们马上心领神会地配合起秦相来。
他们马上开始向永隆帝推荐人选。
而他们推荐的人选,正是梅翰林。
梅翰林可是老翰林了,添为翰林院侍读。
资历比贾琮老,官职比贾琮高。
由他接任大夏月报总编纂一职,可谓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不料永隆帝却是并未接这茬。
永隆帝疲惫地打了个哈欠说道:“议政议了一晌午了,朕也乏了,这件事情,容后再议吧!退朝!”
戴权站到前面,大声喊道:“退朝!”
秦相等保守派官员,也只能无奈退下。
且说贾琮,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却是被小太监喊住。
“贾将军请留步,圣上召见,请贾将军到御书房觐见。”
“是!”
不多时,贾琮便被领入到御书房中。
见过礼之后,永隆帝赐座,让贾琮坐下说话。
等贾琮坐下之后,永隆帝不由问道:“贾爱卿,如今你准备弃笔从戎。”
“不知你觉得这大夏月报总编纂一职,交给谁接管为好?你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当然是交给林妹妹最好。
实际上,除了增刊之外,最近的期刊,贾琮除了提前写好的射雕英雄传之外。
其他的已经基本不过问了。
毕竟,现在他忙着肝属性是正经。
编纂报纸的事情,都是林妹妹在做。
这些事情也并累不着她,让她每日都有事情做,并且还是她喜欢做的事情,贾琮觉得倒是一件蛮不错的事儿。
只可惜,大夏还没有女子为官的先例。
即便自己推荐了,也没什么用处。
自己倒是想将大夏月报掌控在自己手里的,但是一时间,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左右永隆帝也不可能将之交到保守派手上去。
贾琮估摸着还是让寇相又或者岳父大人接管的可能性更大。
想到此处,贾琮不由说道:“末将那里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陛下看谁合适,就交给谁便是了,末将必定会将之交接妥当的。”
永隆帝问道:“如今大夏月报都是你在编纂,还是另有别人?”
贾琮不假思索地说道:“启禀陛下,其实自从满清扣关以来,微臣早就有弃笔从戎之心。”
“因此这段时日,微臣并没太关注大夏月报的事情,一直都是贱内在负责大夏月报,微臣在忙着训练族中子弟。”
这些事情,必然是瞒不过永隆帝耳目的。
倒是不如自己说出来的好。(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