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薛宝钗千里送粮,蓟州城惨烈厮杀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烟雨织轻愁字数:6812更新时间:24/11/29 03:14:44
薛家,薛姨妈和薛宝钗,都在垂泪不已,薛蟠更是失声痛哭。
薛蟠原是性情中人,在红楼书中,他就曾因为柳湘莲出家而大哭了一场。
又张罗人手寻找柳湘莲下落,辛苦一番并没找到,这才不了了之。
而他和贾琮的交情,更要比红楼中他和柳湘莲的交情深厚的多。
因此在得知贾琮已经陷入绝境之后,也怪不得他会失声痛哭了。
薛蟠哭道:“天不佑好人,没想到琮兄弟竟落到这般下场,真真是痛煞人也!”
“这贼老天,怎不让那贾赦之流,替琮兄弟死了呢?呜呜!”
听到这番话,薛姨妈不由骂道:“作死的孽障,如今琮哥儿还好好的呢,你这哭的是哪门子丧?没得让人丧气。”
薛蟠大哭道:“我和琮兄弟是过命的交情,难道我不盼着他好不成?只是如今这等绝境,他如何能活?”
“琮兄弟死后,将来我娶了亲,必定过继一个儿子给他,也不让他绝了后!”
所谓患难见真情,古代又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薛蟠能说出这番话来,倒真是不负了两人的一段友情了。
此时,薛宝钗忽然问道:“妈,哥,你们说,若是琮三哥得了粮草,是不是就能守住城了?”
薛姨妈不由说道:“我的儿,蓟州城中,也有五六万兵马,若有粮草在。”
“就凭琮哥儿的本事,如何守不住城?只是朝廷运送粮草的路线,已经全部都被满清切断。”
“前后两次送粮,都被满清拦截下来,为之奈何?”
此时,薛宝钗又是说道:“妈,你说,若是我们自筹一批粮草,走平安州那条路,转向蓟州城去,能不能救下琮三哥来?”
薛家的商路十分广泛,其中就有通过平安州走私一条路。
在红楼书中,薛蟠就曾在平安州走过商,半路被剪径强盗劫了财物,碰到柳湘莲,柳湘莲帮其寻回被劫走的财物,两人就此拜了把子。
当时贾琏去平安州办事的时候,还曾见过这两人。
而因为走私,因此薛家有自己的渠道。
那满清大军,会拦截朝廷运送的粮草,却不会拦薛家商号的货物。
薛姨妈听了之后,不由说道:“我的儿,你这想法,固然是好的。”
“只是我们便是从平安州穿过去,又如何呢?”
“如今蓟州城已经被满清大军团团围困住,我们便是到了地头,又如何将粮食送进城里去呢?”
“再则,这一去,几乎要搭上身家性命,只要遇到清军,就是个死字。”
“也断不会有伙计冒着生命危险去走这一趟的。”
这时候,薛宝钗忽然说道:“妈,琮三哥救过哥哥性命,胭脂水粉生意,也是琮三哥带着我薛家做的。”
“若没有琮三哥,断没有我薛家今日,但凡有一线机会,我薛家也不能眼睁睁地坐视不管。”
“妈说哪怕是将粮食运送到蓟州城外,也进不了城,然则我们也惟有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妈说没有伙计肯冒着生命危险走这一遭儿,只要肯给重金,还是有人肯去的。”
“并且女儿愿意亲自走这一遭儿,有女儿在,想必那些伙计,也能够安心了。”
听到这里,薛姨妈忙一把搂住薛宝钗说道:“我的儿,万万不可,妈断不容你以身犯险。”
“你若有个好歹,让妈又指望哪一个?咱们家是亏欠琮哥儿许多,但妈宁愿亲自走这一遭儿,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你去冒险。”
这时候,薛蟠也大声说道:“妈,妹妹,你们说的是什么话,我才是家里的男人,要去,也理应是我去才对。”
“琮兄弟救了我的性命,我这一去,便是死了,全当还了他的救命之恩。”
“我若不去,便是那忘恩负义的王八,活着又有什么意思?我更是不会看着亲妹子眼睁睁去送死的,因此,便是我去。”
此时,薛宝钗忽然起身,跪倒在薛姨妈面前,给薛姨妈磕了三个头。
然后说道:“妈,哥,你们不用再劝了。哥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担负着为我薛家传宗接代的重任,如何能去冒险?”
“而女儿这一去,也不止是报恩,女儿也想为自己博一次。”
“女儿不甘心就这么糊糊涂涂过这一辈子,若是能成功送去粮食,自有我的道理。”
“若不幸碰到清兵,女儿自会自行了结,这也是女儿的命,不该如此痴心妄想。”
“这是女儿的一点念想,还望妈和哥哥成全。”
薛姨妈和薛蟠,自然也听懂了薛宝钗这番话的意思。
薛宝钗,是喜欢着贾琮的。
但是因为几次三番的阴差阳错,导致最终她错过了琮哥儿。
如今正是老太妃国丧之中,世家大族,不得婚嫁。
但是老太妃的国丧之期,很快就过去了。
而薛宝钗,一年大似一年,早到了要找婆家的时候了。
一旦找到婆家,怕是马上就要嫁过去。
他们本是商人之家,薛宝钗今年又十七岁了,在这个时代,倒是成了大龄女了。
一时之间,哪里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好婆家去?
薛宝钗不甘心就此认命,胡乱找个婆家嫁了。
因此,她便想着甘冒奇险,亲自走这一遭儿。
若能成功送到,贾琮感念她这份深情,怕是也不好不将她娶回去的。
而若是不能送到,怕也没命回来了。
薛姨妈听了之后,不由失声痛哭不已。
因为要是早听薛蟠之言,薛宝钗是有多次机会能够嫁给琮哥儿的。
只是这几次三番,都是自己从中阻拦,以至好事不成。
如今宝丫头竟是宁肯豁出性命去,也要走这一遭儿,可见她情根深种和内心的不甘。
如此,薛姨妈如何不懊恼后悔?
也就是薛蟠又长了一岁,脾气见好。
不然的话,怕是又不知如何埋怨薛姨妈了。
薛姨妈和薛蟠母子两个,苦劝了薛宝钗一番,然而薛宝钗始终不为所动,甚至以死相逼,他们母子两个,也只好答允下来。
其实薛家商铺里的粮食是现成的。
商人逐利,因为大战将起的缘故,京城的粮价,狠涨了一波,如今快要翻出一倍去了。
而薛家作为商人,自然不会放过这等机会。
他们从外面收购了大批的粮食,运送到京城来。
如今还不曾出手,他们准备等粮食价格再涨一些才出手的。
如今倒是不用再四处筹集粮食。
光是他们手中的粮食,也足够五万多士兵一月军粮了。
而至于招募伙计,虽然艰难了些,但是只要银子给足,也不愁有要钱不要命之人。
更何况还有大小姐跟随,他们心里便自觉得,大小姐必定是有把握,不是去白白送死的。
因此,伙计的事情,也很快解决。
接下来,他们便开始将粮食装车,然后准备出发。
而此时,薛宝钗却是又去了一趟宁国府,见了林黛玉一面。
将侍奉的丫鬟子都撵出去之后,薛宝钗道明了来意。
薛宝钗自然是知道,宁国府中,是可以和蓟州城那边,用信鸽传递消息的。
薛宝钗这一次来,便是想让林黛玉将薛家会送去粮食的消息,通过信鸽告之贾琮。
而等他们大约快到蓟州城的时候,贾琮也好带兵出来接应。
这样的话,未必没有机会将粮食送进去的。
若是全无一点把握的话,薛宝钗自然也不会白白去送死。
而林黛玉,在听到薛宝钗的话之后,脸色颇为复杂。
她既感念薛宝钗的这份大胆,她这一去,可是冒着丢掉性命的危险去的。
然则林黛玉心里也明白,薛宝钗这一去,断不是只为了报恩。
同时也是情之一关难过。
若她果真将粮食送将过去的话,怕是家里又要多出一个姊妹来了吧。
嗯,也罢,左右相公官职爵位越做越大,必然是要多出姊妹来的。
既是如此,倒是不如将宝丫头娶进门来了,好歹还是知根知底的。
只是,其实蓟州城中,现在并不缺少粮食。
只是林黛玉却是不好和薛宝钗言明。
这个消息,万万泄露不得。
一旦泄露出去,将会对相公极为不利。
并且,林黛玉也无从判断,蓟州城里真的不缺粮食,还是相公为了让自己放心,故意哄骗自己的。
因此,林黛玉在沉思半晌之后,便是答允下来。
并且当即写了一封书信,然后叫人来将消息用信鸽传递了出去。
然后林黛玉又再三叮嘱薛宝钗,让她千万小心。
若是遇到危险,宁肯放弃也不要甘冒奇险。
这也是林黛玉不好明言其实蓟州城中并不缺粮食,她也只能说到这一步了。
而薛宝钗,则是觉得林黛玉是真心为自己好。
她心里,越发感激起来。
她不由福身道:“多谢妹妹。”
林黛玉忙是将她扶起来说道:“姐姐这是做甚,你我姊妹,何须如此?”
两女又说了一番话之后,薛宝钗这才起身告辞而去。
到了第二日,薛宝钗便换了一身儒士装,扮成一个男子,随着粮队悄然出行。
当然了,粮车都经过伪装,从外面看上去,运送的是布匹。
毕竟在这个粮食大涨价的时候,被人发现他们运送了大量粮食的话,必然又要另起波折了。
却说薛宝钗并不是娇娇女。
她本就出自商人世家,虽然不像薛宝琴那般,整个大夏都走过七七八八。
但是薛宝钗也是出过门的。
只是,这一次是去蓟州城的路,这路,到底要比她往日走的路,艰难了许多。
一路颠簸,自不用说。
薛宝钗倒也并不曾叫苦叫累。
甚至她还接连催促车队,快一些,再快一些。
蓟州城中,粮食短缺,不知还能支撑几日功夫。
她早到一日,便能让琮三哥,多一分活命的机会。
既是如此,她如何敢懈怠?
因此,这一路下来,她们赶路的速度是极快的。
以至于就连底层的伙计们,都开始吃不消了,更遑论薛宝钗这个娇滴滴的千金小姐了。
只是薛宝钗仍然咬牙坚持着,哪怕她只剩下一口气来,也要将粮食及早送过去的。
算算日子,还有几天功夫,就能到达平安州了。
在此之前,他们都是安全的。
因为有商会的掩护,不会有什么人来拦截他们。
但是出了平安州之后,就不同了,接下来,他们极有可能会碰到清军。
如今,薛宝钗也惟有盼着能够平平安安抵达蓟州城外罢了。
这日,贾琮在蓟州城中,接到了林黛玉的书信。
当他看到薛宝钗竟然不远千里,运送了几十车的一大批粮食来。
贾琮是既无奈又感动。
无奈的,自然是蓟州城里并不缺少粮食。
她没得巴巴的甘冒奇险的送粮食过来做什么。
感动的,同样也是如此。
她可是冒着生命危险来的。
贾琮自然能够感受的到她的深情。
在红楼书中,尽管薛家一直想的,就是让薛宝钗嫁入贾府中去。
但是从字里行间的细节判断,薛宝钗其实是没看上贾宝玉的。
在开夜宴一回上,薛宝钗抽到一个牡丹签,上面写着艳冠群芳四个字,下面有一句诗:任是无情也动人。
实际上也是在暗示,薛宝钗并没有对贾宝玉动情的。
而便是不曾动情,也是如此楚楚动人。
而现如今,她竟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亲自送来粮草。
若说她不是对自己情根深种,贾琮自己也是不信的。
而这,却也让贾琮,也为之动容起来。
粮队的速度,快不起来。
想是还要一段时日,才能赶到蓟州城外的。
贾琮已经开始想方设法的通知柳湘莲,让柳湘莲去迎接薛宝钗去了。
而这几日功夫,满清攻城也开始激烈起来。
因为他们围城的时间,前后已经超过二十天了。
格斯泰断定,蓟州城中,应该已经断粮了。
因此,格斯泰加强了攻城的强度。
他在逼迫贾琮要么投降,要么弃城而逃,冲出一条血路去。
而格斯泰故意露出破绽,城南的兵力,十分薄弱。
而实际上,格斯泰在这里布置下天罗地网。
只要贾琮敢从这里突破,必定会陷入重重埋伏。
而即便贾琮从其他三城突破,下场也好不到哪儿去。
毕竟他们大多都是骑兵,机动性超强。
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夏军团团包围住。
格斯泰感觉,用不几日功夫,夏军就会崩溃而自动突破。
殊不知,贾琮现在不知道多开心,哪里会崩溃?
格斯泰是加强了攻城兵力不假,然则格斯泰可并没想着真正攻城,只不过是增加压力罢了。
而蓟州城内的守城物资,根本就不缺。
在这种情况下,蓟州城内,每日都能杀死更多的清军,不断消耗着清军的有生力量。
虽然夏军也有伤亡,但是双方的伤亡比例,悬殊极大。
并且蓟州城中,医护兵越来越多。
甚至满城的郎中再加上学徒等人,也都暂时充当起了医护兵。
再加上贾琮有消炎药和退烧药的缘故,因此夏军重伤死亡率极低。
至于轻伤,顶多养个三五天或者七八天,就能够再上战场。
在这等情况下,蓟州城中的士气,何曾低靡?
甚至反倒是越来越高涨,恨不得马上能和清军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
而隐隐的,格斯泰也察觉到哪里不对的样子。
格斯泰作为满清第一猛将,可谓是身经百战。
而他也绝非一味勇猛而已。
按照他的推算,蓟州城中,应该已经断粮了。
然而蓟州城中守军的士气,始终没有低靡。
这完全是不应该的事情。
出现这种情况,大约会有两种原因。
一种就是蓟州城中,粮草一直十分充足,先前蓟州城中粮草不足的消息,都是蓟州城故意放出来的假消息,他们都被欺骗了。
第二种就是,蓟州城中的士兵,已经成为死士。
他们已经决意要和蓟州城共存亡,他们此时早已没了粮食,他们此时甚至已经将城中的百姓当成了粮草。
而要想夺下蓟州城,就惟有杀死他们最后一个人才行。
而这,也是格斯泰最不想看到的一种情况。
因为这势必会给他们大军带来惨重的损失,甚至要损折八九万人都有可能。
不过格斯泰判断,蓟州城的情况,并不太像是第二种,反倒是像第一种情况多一些。
接下来,格斯泰又认真观察了几日。
最终隐约察觉到,蓟州城中,怕是根本就不曾缺粮过。
这让格斯泰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因为若果真如此的话,那么最终,他也惟有强攻一途,才能拿下蓟州城来。
强攻,无疑是损失最大的一种方式。
并且,他们还在这里,耽搁了太多的时间。
这一次,他们大清几乎是举全国之力大军压境。
只准成功,不准失败。
蓟州城,必定要拿下。
格斯泰不准备再拖延下去了。
他准备第二日便开始猛烈攻城。
五天时间里,一定要拿下蓟州城来!
到了第二日,清军大军集结。
贾琮站到城墙上,面色凝重。
满清,要全力攻城了!
接下来,双方将展开一场惨烈的攻防战。
而自己方面,则是要尽可能的拖延。
要让满清大军压境,城墙之下,至少也要让他们聚集五万兵马。
然后,就可以动用手榴弹了。
动用手榴弹之后,虽然未必能歼灭掉城墙下的所有敌人,但是至少歼灭两三万人是会有的。
而接下来,便是趁势追击!
连同留在外的柳湘莲的一千多骑兵,展开反击。
是的,从一开始,贾琮就没想过只挨打不反击。
虽然双方人数有些悬殊,即便满清方面损失两三万人,人数也有他们两倍多。
反击似乎只有死路一条。
但是这二十几天功夫,他们制造出了大量的手榴弹出来。
有这么多手榴弹在,贾琮相信,很快就会击溃他们。
……
第二日,满清方面,果然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一上来,满清方面,就动用了两万多士兵进行攻城。
其中一万弓箭手在城下,不断提供火力压制。
余下一万多士兵,扛着攻城梯,树到城墙上,一队队士兵,飞快地向上攀爬着。
而城墙上的大夏士兵,则是不断将石头、滚木、烧的滚开的金汁、开水等,浇灌下去。
弓箭手则是不断展开射击。
在人数上,夏军还占据着上风。
双方的死伤,都十分惨重。
不过夏军因为占据绝对地利,他们死伤自然比满清少的多。
而此时,参与战斗的,并不止是战士。
城中的百姓,也参与了进去。
他们经过简单的培训之后,用木板作为盾牌,然后两个人抬着,将烧开的开水,直接沿着攻城梯倒将下去。
有了百姓的参与,防守力量大大增强。
而贾琮,则是用弓箭,几乎不停歇的射杀着下面的满清弓箭手。
他的箭术,已经到了进无可进的地步。
完全不加瞄准,每一箭,都能带走敌方一个弓箭手。
并且这一次,贾琮一改之前的作风,并不射杀敌人。
而是选择射穿敌人的肺部。
这样,既能让他们失去战斗力,又让他们短时间内不会丧命。
这些重伤的弓箭手,倒在地上痛苦哀嚎不已。
短短半个时辰的功夫,贾琮一个人,便射伤了满清二三百弓箭手。
而满清方面,有人受伤,他们就不得不进行救援。
因为若对伤员熟视无睹,未免会寒了其他士兵的心。
但是要救治伤员,就需要更多的人手。
并且这些重伤的伤员,救回去之后,还要人救治。
因此,贾琮这种只射伤,不射杀的行为,反而会牵扯清军更多的兵力。
而这些受伤的清军,还是救不过来的,即便能救治回来几个命硬之人,以后也上不了战场了。
因此,贾琮这种手段,倒是让满清将领格斯泰,头疼不已。
一个时辰功夫,满清方面,便出现了两千余人的伤亡。
这个伤亡数字,十分惨重。
格斯泰皱了皱眉,不得不鸣金收兵。
这蓟州城,果然是一块硬骨头啊。
格斯泰不由皱起了眉头。
现如今,他们必须要尽快破城才成。
不能再采取这种抽添战术了,不然的话,他们的伤亡,将会越发惨重。
格斯泰决定,从下午开始,直接大军压上。
至多三天时间,不计死伤,必须要拿下蓟州城方可。(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