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2章 炸药包的威力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一片白菜叶字数:2211更新时间:24/11/06 13:34:54
城内。
万家灯火齐明。
仓北坡。
北风萧瑟,众将士裹紧身上的棉衣,严阵以待的望着远处的敌军。
天刚微微亮,蛮夷大军就开始行动。一支步兵大军在几百骑兵的带领下,迈着整齐的步伐逼近仓北坡。
他们身后是五十多架攻城车和三十几辆投石车以及一根粗壮的撞木,被人推着跟在后面。
军队行使的速度并不快,似乎是怕攻城器械跟不上。
到达多吉死亡的地点,敌方骑兵却瞬突然加速,骑着战马飞速向前冲出一段距离,连射三箭后又快速返回。
敌军这一轮箭矢没对城墙上的士兵造成什么大的伤害,因为在对方打马上前时,汪洋立刻意识到敌人这是准备朝己方射箭,便第一时间命令盾兵队的人架盾。
三百人的队伍将盾牌挨个架起来,挡住了对方射来的箭。
虽然这样一来,己方的弓箭手无法还击,但至少能保证守城的士兵不会变成活靶子。
汪洋之所以能立刻反应过来,是因为这几天赵朗带领全营的人在不断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敌军佯装慢慢靠近,接近城墙后快速突袭这种可能被演练了三遍,汪洋作为盾兵队的队长,早已知晓该如何应对这一突发情况。
那头领见突袭不成功,也不再让人继续偷袭,他抬起手朝前一挥,大军继续前进。
赵朗挥动手中的军旗,除了盾兵队外,城墙上的其他士兵举起手中的弓箭瞄准了对面。
待对方进入射程内,士兵举箭射击。
与此同时,敌方的箭矢也射了过来。
汪洋立刻让盾兵架盾,箭矢射在盾牌上,不断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
一波对射,赵朗这边损失较小,敌军却折了不少人。
不过这一轮过后,敌军一直在不停射箭,想用这种方法让城防军不敢露头。
对方显然是知道,大鄌这边守城的人少,若敢和自己对射,用不了多久就能被全部消灭。
所以史那可部的战士一边射箭,一边推着攻城车、撞木等攻城器械靠近。
赵朗没让士兵对射,等城墙上那二十架投石车都装好炸药包后,他打起旗语,示意士兵发射。
炸药包上的引线被点燃,投石车翻转间,二十个炸药包携带着小火苗飞向了城外。
由于对方的箭矢太过密集,盾兵队架起的盾牌并没有收回,发射炸药包的士兵看不见城外的情况,无法进行瞄准。
但是外面黑压压的到处都是人,瞄不瞄准好像也没什么区别。
敌军看到飞过来的炸药包,并不清楚这是什么东西,只以为是包装起来的巨石。
很多人都很纳闷,干嘛要将石头拿布包起来?难道大鄌已经这么富裕了吗?连石头都要装饰一番?
不过很快他们就知道了答案。
随着布包落地,一声声惊雷在耳边炸响。
紧接着,周围几仗范围内的士兵被炸死的炸死,掀翻的掀翻,很多的人被飞溅的铁片等物刺伤,失去了战斗力。
每一个炸药包都至少让三四十人无法继续前进。
三四十人甚至几百上千人的损失对八万大军来说不算什么,但是从没见过炸药包的草原汉子们听到晴空起雷,联想到多吉的死,心中都涌上不祥的预感。
再看那爆炸的中心,鲜血染红了方圆几丈的地面,至于其他的,不描述也能想象得到,到底有多触目惊心。
这种情况下,各位士兵心中的恐惧直线上升,一时间,前进的整齐步伐一滞,人群出现了骚乱。
史毕汗骑马站在后方,远远的看到飞上天空的士兵,不禁瞳孔骤缩。
这声音比他昨天听到的那声巨响还大,威力也比那根箭矢强多了。这是什么武器?大鄌什么时候多了这种大杀器?
吐吉脸色难看的走到史毕汗跟前,问道:“父汗,将士们有些害怕,咱们继续前进还是……”
史毕汗望着距离城墙不远的士兵,咬牙道:“继续前进,天黑之前拿下关隘。”
吐吉点点头,朝前方的军队打出旗语,示意众人继续前进。
将士们只能压下心中的恐惧,推着攻城车继续朝前走。
却在这时,天空又飞来一批四四方方的包裹,这下人们学聪明了,争先恐后的躲避起来。
可是二十块炸药包一起投下,能躲避的也只是边缘的人,中间的人躲开了这一块,又进入了另一块的爆炸范围。
一时间,就连不断射箭的弓箭手也乱了阵型,射上城墙的箭雨变得稀稀拉拉。
还未抵达城墙下,敌军就死了上百人,更有近千人因为被炸伤而失去了战斗力。
原本整齐的队列开始变的混乱,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
有人开始转身后撤,但是还没走几步,就被后面督战的士兵一刀砍了脑袋。
在督战队连砍了七八个脑袋后,后撤的人这才熄了火。
在一声声催促前进的号角声中,大军继续前进。
赵朗又让人投了两次炸药包后停了下来,因为最前面的那排敌军已经到了城墙下,将攻城车推到墙根处后架起云梯开始攀登了。
而后面的敌军放慢速度,将人员分散的很开,再用炸药包去炸,无疑是一种浪费。
这时候,滚木,擂石等物派上了用场。
收编的叛军一马当先,站在城墙边缘处,两人合力,用力将滚木扔下去,砸落云梯上的敌军后,将滚木拉上来,又朝着后面爬上来的敌军砸。
比脑袋还大的擂石扔下去,云梯上的敌军即使戴着头盔,依然被砸的七窍流血,惨叫着翻下云梯。
远处的敌军见那种大范围的杀伤性武器停了,立刻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霎时间,分散的大军立刻蜂拥着朝城墙靠近。
这时候,赵朗又让人开始投射炸药包。
敌人见对方的这种武器还没有用完,又开始分散人群。
两方人马开始了拉锯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墙下的敌军越聚越多。
他们知道守城士兵不可能将这种武器扔到城墙根,所以墙下的敌军不再分开站,而是挤在一起,前赴后继的朝着城墙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