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第 251 章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金玉满庭字数:4111更新时间:24/11/06 15:06:49
    “正月十七子时动手。”李长安翻了翻手中的密报。

    三个月之前,李长安在派人传信给李岫让他阻止史思明带兵支援河北的时候就已经在设想今日了。

    安史之乱能持续那么多年的原因,一个是李隆基李亨父子的各种微操,另一个就是安禄山阵营换的人太多了,安禄山死了有安庆绪,安庆绪死了还有史思明,史思明死了还有他儿子史朝义这个祸害。

    她不想跑来跑去挨个平叛,她只想把这些祸害都聚集在一起一网打尽。

    只是让李长安没有想到的是史思明还拉上了严庄。

    史思明、严庄,安禄山手下的一文一武联合起来什么事做不成呢。

    也不枉她还专门给长安城里的这一伙的人制造出的安稳假象,外忧内患先平外忧,可倘若没有外忧呢?如今“寿安公主”远在邺城,哥舒翰被逼兵退,王忠嗣又被拦在陕郡之外,史思明自然要趁着没有外忧之时先把内患解决了。

    正月十五,上元节。

    长安城依旧萧条,没有一夜鱼龙舞,只有千万家紧闭的木门。

    安庆绪刚从史思明府上回来,他的手被北风吹的冰冷,心中却一片火热。

    安庆绪的母亲是安禄山的第一任夫人,那时候安禄山还没有起家,糟糠之妻也只是没有才貌的普通妇人,并不得安禄山宠爱。第一任夫人死后,安禄山又娶了续弦,这时候安禄山已经位高权重了,娶的续弦貌美聪慧,给安禄山生下了小儿子。

    安禄山本就不喜欢木讷的安庆绪,幼子出生之后就更加偏爱幼子了,早在还是节度使的时候,便只把幼子带在身边教导。

    安庆绪时常担忧自己的父亲会抛弃他这个木讷长子,反而把家业都留给幼弟。尤其是安禄山病重之后,屡次呵斥他,对他十分提防。安庆绪更加忧虑起自己的性命,倘若父亲为了幼子杀了自己怎么办,或者来日幼弟上位杀了他怎么办。

    就是这个时候严庄找到了安庆绪,告诉安庆绪他愿意帮助安庆绪上位,甚至还帮安庆绪拉拢到了史思明。

    安庆绪大喜,被严庄一鼓动就有了先下手为强的心思,打算在安禄山还没来得及对他下死手之前先除掉安禄山,只要父亲死了,他这个长子就能名正言顺接管父亲留下来的势力了,再也不用担心被父亲或者幼弟所杀。

    安庆绪深吸一口气,回忆起方才在严庄宴会上所见到的几位大将,心中更加安定。

    看来军中还是更支持他这个长子。

    而史思明和严庄则更加忙碌,安庆绪那个蠢货只是被他们推出去顶罪的替罪羊,明面上是安庆绪要杀父夺权,实际上却是他们要杀安禄山夺权,他们才是真忙的两个人。

    夺权不是一拍头提着刀往前冲就能成的事情,安庆绪只需要背黑锅,他们要考虑的事情就太多了。

    安禄山怕死,哪怕是已经入住了皇宫,可他身边依然有数百亲卫保护他,这些亲卫都是安禄山的义子,是安禄山从小养大的孤儿,对他忠心耿耿。史思明和严庄得先想办法把这些亲卫调开,给安庆绪接近安禄山的机会。

    还要想办法让长安城混乱起来,要趁着混乱才能浑水摸鱼夺权,毕竟军中也不是人人都服气史思明。

    严庄把武令询推上了京都尹的位置,武令殉和严庄交好,可以借着武令询的手把守军都换成史思明的亲信。

    长安城中,表面还是一片风平浪静,实际上却已经是一触即发。

    正月的风依旧寒冷,刮在脸上像刀子一般,晨霜像厚重的白铅。营帐内,士卒忙碌穿梭着,检查弓箭、整理铠甲,面甲下是紧绷的肌肉和坚毅的面容。

    经历过十几次战役的洛阳军早已经不再是当初站在虎牢关城墙上被叛军吓得握箭的手都发抖的新兵了,鲜血和战火,将洛阳军磨砺成了一支百战精兵。

    “公主有太宗皇帝之风。”王忠嗣来给李长安送行,他满脸严肃,拱手,“此战凶险,臣不比多言,只望公主一切小心、旗开得胜!”

    李长安眨眨眼:“好哦。”

    王忠嗣以为她走的是兵家四派中的兵形势,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就是霍去病和李世民这个路线,指挥专一,先发制人,兵贵神速,缺点就是总孤身犯险,危险性大。

    可李长安自己知道她就不是兵形势。

    在别人眼中,寿安公主亲领三千精兵,破潼关、入长安,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与安禄山决一死战,等同于霍去病深入大漠和匈奴王决一生死,危险系数五颗星。

    在李长安眼中,潼关不用打,自己人,长安城守城门的人现在也是自己人,史思明帮她把安禄山周围的防守力量调开了,安禄山和史思明狗咬狗打成一团没心思提防外敌,这时候就该趁机里应外合把逆贼一网打尽。

    她最擅长的战术也不是以少打多、兵贵神速,她最擅长的战术是给敌人上负面状态,增强己方。

    敌人太强怎么办?那就给他们挂上“内忧外患”兄弟阋墙父辞子笑君死臣笑”敌在内部”负面状态然后再打就容易了。

    尤其是“敌在内部”这招,李长安用得最为得心应手,她的所有敌人都吃过消息不对等的亏。

    不过李长安也没有告诉王忠嗣她的内应不仅有守潼关的薛嵩一人,既然王忠嗣觉得她比霍去病和李世民还勇敢,那就让他接着这么觉得吧。

    反正王忠嗣的滤镜太厚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将军放心,我这次必定要用安禄山的尸体祭我大唐江山。”李长安一拉马缰,爽朗一笑,意气风发。

    “我先带精兵突袭长安城,杀死贼首安禄山,将军在后带着大军随行,此行,必定要收复长安!”

    李长安声音铿锵有力。

    叛军之中大半军队都被将领带走支援范阳老家去了,留在长安城的叛军只剩下了十之二三。

    李长安原本的策略是先克范阳,再收复长安,直到她收到了安禄山派薛嵩守潼关的消息。

    策略变了,最难打的潼关如今不用打了,原本范阳比长安容易打,先打范阳,端掉叛军老窝,可现在长安城失去了天下第一关潼关,长安城比范阳更容易打了。李长安没犹豫多长时间就改变了策略。

    先收复长安!趁着自己人是潼关守将的时候立刻长驱直入!

    王忠嗣听到李长安的一番话,心中热血沸腾。

    长安城,也是他的故乡啊,他保家卫国戎马半生,为的就是守护大唐江山,看着安禄山叛乱,大唐国都沦陷,百姓流离失所,王忠嗣未尝有一日不心痛。

    他日日都想收复国都,可他还要一遍遍告诫自己,要忍住,要以大局为重,如今时机还未成熟今日,终于时机成熟了!

    王忠嗣看着李长安的背影,握紧了拳头,转身走入军营。

    正月十六,子时。

    严庄来到了史思明府上。“我已经调开了安禄山的近卫。”严庄低声道,他是安禄山手下的第一谋士,如今行宰相之职,虽说还无宰相之名,可安禄山势力的政务都是他主导处理。

    他还是找到了机会替换了安禄山身边的近卫。

    “只有一日。”严庄深吸一口气,“那些近卫都是安禄山的亲信,我借口让他们上元节后沐休一日才调开了他们一天。”

    “足够了。”史思明道,“我的亲信也已经替换了长安城的守卫,入夜之后就会开始制造混乱。”

    “到时候就让安庆绪趁乱闯入安禄山殿中杀了他。”

    严庄抚摸着自己胳膊上一道被安禄山鞭打出血痕,眸色黑沉,声音像一条嘶嘶的毒蛇。

    “我要安禄山被乱刀砍死。”

    史思明侧目看了严庄一眼,举起了酒樽:“必如大夫所愿。”

    @潼关城墙之上,戍守在此的叛军将领看到唐军骑兵奔来,面色大变,正欲派人放箭,肩膀却已经被人从身后按住了。

    “薛将军!”叛军将领回头一看,却是自家将军按住了他的肩膀。

    薛嵩面色沉稳,遥遥看着径直往此奔来的唐军,沉声吩咐:“开城门。”

    “将军?”裨将大惊失色。

    “开城门。”薛嵩语气坚定,他的视线紧紧盯在城外唐军为首的将领身上。@“我是寿安公主之臣,非安禄山之臣。”

    开元年末,他祖母樊梨花寿终正寝,薛嵩回到洛阳薛家奔丧,那是薛嵩第一次见到寿安公主。

    从那时开始,他就是寿安公主之臣了。

    潼关城门缓缓开启,李长安带着三千洛阳军长驱直入,现在不是叙旧的时候,李长安也无意叙旧,只是带着士卒打马横穿潼关,关中叛军鸦雀无声,就这么目送着昨日的敌人离开。

    这瞬息之间,他们就从叛军变成唐军了?

    卯时一刻,天色刚微微亮,晨光熹微。

    安禄山起身,近侍李猪儿伺候他梳洗,安禄山的身材极其臃肿,手足红肿,李猪儿要托着他的肚子,再由另外四个仆人伺候他才能穿上衣服。

    “废物!”安禄山被李猪儿碰到了腿上的溃疡,大怒之下就甩了他一巴掌,李猪儿被扇在地上,半响才爬起来,低着头接着伺候安禄山。

    洗漱完之后,安禄山气喘吁吁来到了太极宫正殿,注意到了跟着自己的侍卫眼生:“你是何人?阿大呢?”

    侍卫低眉顺眼:“校尉今日沐休,属下来轮班。”

    安禄山点点头,没有在意。他也不能拘束自己信任的近卫一年数百天日日都跟着他,偶尔轮班换了不熟悉的侍卫来保护他也是常有之事。

    今日似乎和往日没有什么不同。

    依然是看四处传来的军报,分析局势发现局势不好,又丢失了几座城池,偶尔也会收到战胜的消息,只是败多胜少而后安禄山又狠狠发一通脾气,打骂身边人,又把严庄高尚两个狗头军师喊过来骂一顿。

    当初是严庄和高尚两个狗头军师竭力劝他造反安禄山才动手造反,现在战况不顺心,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的安禄山自然把失败都归结到了狗头军师身上,隔三差五就把二人喊过来骂一顿。

    严庄又挨了一巴掌,高尚也没逃过被骂,好不容易离开了大明宫,高尚本来想着凑到严庄身边和他抱团取暖一起背后骂一骂安禄山,可谁知道往日总是愤恨的严庄今日却没有搭理他的意思,反而嘴角高扬转身就走了。

    高尚背后一冷,觉得严庄的笑容无端透露出几分阴森。

    酉时一刻,金乌渐渐西沉。

    长安城五十里外,李长安下令全军休息吃饭,恢复体力。

    李长安抬头望向西北方向,那是长安城的方向,她的背后如血的残阳缓缓沉入地平线。

    “上马,出发。”李长安的声音不大,每个听到她声音的士卒都毫不犹豫站起了身体,翻身上马,轻甲与冰冷的陌刀刀锋在她的身后列成一片银灰色的长河。

    冰冷的风像刀锋一样吹刮着李长安的脸颊,李长安一双眼睛亮的惊人,她目视前方,那是长安城的方向,她的身后叮当作响的铠甲碰撞声,那是她的同袍。

    李长安很放心她的将士,这些人同打南诏时候那些临时征召的士卒不同,这些洛阳军彻彻底底是她的同袍,和她一起在洛阳城长大,与她一同习武射箭的同袍。

    弓手里有一个人叫陈珠,李长安记得她,她的母亲是自己当年从洪水中亲手救出来的人;还有一个伍长叫做孙大虎,他全家都在自己手下的铺子里做活,三年前自己还摸过他的头给他“赐福”,还有赵三郎、刘四郎、孙五娘这些人是她最忠诚的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何必担忧战会不胜呢?她的身后,是大唐最精锐的战士,是她最忠诚的同袍。

    长安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