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马三爷字数:2283更新时间:24/11/06 16:11:08
硕鼠?
霍去病目光一下犀利起来,他显然知道高阳说的硕鼠是指什么人。
“先生,若是有硕鼠胆敢食粟,那就用刀剑杀到他们不敢为止!”
少年的义愤填膺总是这么热血沸腾,听到霍去病的话,高阳摇了摇头。
杀?能不能杀光且不说,就算杀得再狠,过一段时间又会冒出来新的硕鼠。
高阳脸上带着一抹不屑。
朱元璋杀的贪官污吏不够多么?剥皮填草株连九族,然而依旧阻止不了硕鼠的出现。
“这种事,不是光靠杀就能解决的,或者说没有什么手段能够杜绝。”
高阳面无表情的说道:“他们之所以能够如此猖獗,便是因为底层权力都被他们掌控了。”
“杜绝是不可能的,但是遏制并削弱他们的危害还是有机会的。”
极致的权力滋生极致的腐败,在古代,国家需要维持一个相对集权的中央,但基层不能也集权。
汉末各地刺史、州牧自立,唐末节度使世袭藩镇的例子就是证明。
“要防止这些硕鼠坐大,流官制和监察制度必不可少,这两个大汉已经有了,我就不多说。”
“剩下一个就是分割削弱地方豪强的实力。”
高阳斟酌了一下语句,说道:“简单来说就是对地方豪强也实行推恩令!”
霍去病瞪大了眼睛,推恩令是针对诸侯王的法令,能推广开来的原因就在于诸侯王的合法性极度依赖朝廷,而且拢共就那么点人,打击面很小。
这玩意能用在地方豪强身上?
“先生,这怕是行不通吧...”
高阳没有反驳,继续解释道:“大致是这个意思,具体操作自然要灵活变通的。”
“推恩令是为了消除诸侯王的实力,避免他们对朝廷形成威胁,地方豪强也需要类似的限制手段。”
“他们对朝廷的威胁就是盘踞地方,占据上升通道,那就从这一点入手。”
“你看,话又说回来了,对付地方豪强最致命的手段就是在察举制上做文章。”
高阳啐了一口,重新拾起一根麦秆叼在嘴里。
“想推行察举制的改革,就要需要一定数量的识字人口,而这一点又需要大量廉价的书籍作为基础。”
“要想有大量廉价的书籍,释放出一部分人口进入工业,来对书籍业进行扩大并创新便是必须的。”
“一环套一环,缺一不可啊!”
嗡——!
霍去病当场就傻眼了,什么情况?从人口过多说到防止硕鼠,现在竟然还能串回去?
一阵大脑风暴后,霍去病搓着小手无比兴奋的说道:“先生真是神机妙算!”
“若是按照先生所说这么干的话,那帮地主豪强的好日子可就到头了!”
高阳看着他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有些无语。
这小子貌似还没想到,但凡是稍微大点的地主豪强都跟王公贵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说委婉点,地主豪强就是上面的白手套,说直白点,甚至许多时候压根就是这些贵族直接下场盘踞地方!
只不过汉武帝时期这些问题还不太严重,也没浮出水面。
要知道科举制和印刷术这两者出现后,世家门阀就走到了末路。
取而代之的则是相较门阀世家更加弱小和松散的士绅联盟。
当然,就算大汉真的改革了察举制,离贵族衰亡也有很长一段时间。
暗室里,刘彻闭目听着孔道里传来的声音,嘴角勾起一抹弧线。
好你个高阳,这都能让你串起来?
朕当真是低估了他!
“此子心思竟如此缜密,一环套一环,说的好。”
“察举制、工业、人口,这三者成掎角之势,一事不成,三事皆败。”
刘彻转过头来面向郑当时和张骞,面含笑意的说道:“高阳这是给朕出了个大难题。”
“陛下,这其中任何一件事都不是能够轻易完成的,何况三件?”
郑当时脸上挂满无奈之色,诚然,高阳描述的前景很让人心动,但他十分清楚,这三件事每一件都会触动不知多少人的利益。
就算是刘彻这样的皇帝,也难以办成。
要知道当年对诸侯王推恩,都前前后后耗费了几十年时间方才完成,中间还激起了一次七国之乱。
真要照高阳说的这么干了,大汉怕是要当场暴毙!
张骞也默默点头,他走遍大江南北见多识广,深知这种改革有多么不易。
一个不慎,就会遭到反噬。
“朕当然知道,莫说眼下正要和匈奴大开战端,国内不能出乱子,就是天下太平的时候,也不能这般急躁。”
刘彻摆摆手,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朕是为高阳的见地感到高兴。”
说到这里,刘彻深吸一口气,怅然道:“自登基以来十余年,还是头一次有人如此合朕的心意!”
郑当时:???
张骞:......
二人对视一眼,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高阳这小子嘴那么毒,还总是说些听起来很好但却难以实现的大话,陛下竟然还欣赏他?
这是不太妙的信号!
刘彻没有理会二人的震惊,在暗室里来回渡步,不知在想些什么。
另一边,霍去病渐渐回过味来。
“先生,现在朝廷正和匈奴开战呢,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这三环加在一起需要的人力物力还有时间,不是个小数吧?”
“嗯。”
高阳一脸淡定的回道:“这是我给大汉规划的未来,你要说眼下的话,那就是先把荆州扬州开发出来。”
“一步一步来,短期的钱就靠薅豪强富商的羊毛外加谨慎出兵,保证每次出征都能有战果。”
“长期就是开发荆扬二州,然后再朝着手工业发展。”
闻言,霍去病不再紧张,这听起来就靠谱多了。
“那先生,具体能说说是什么手工业吗?”
“最简单的,百姓空闲时候织的布、扎的篓子,这就是手工业。”
“不过这样太分散了,纯人力不仅效率低,产出还不稳定,只能作为百姓平日的外快。”
高阳指了指脚下的石板,说道:“长安人口那么多,不可能也依靠这样的手工业吧?”
霍去病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作为逛遍长安的纨绔子弟,他算是对长安再清楚不过了。
“先生说的,应该是那些坊市里的商人吧,他们收来布料,雇人劳作,每天都能装满牛车。”
“啪!”
高阳鼓了个掌,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