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觉醒种地天赋,曲辕犁,启动!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马三爷字数:2292更新时间:24/11/06 16:11:08
长安城,城北东西坊市处的横门。
当高阳和霍去病从距离长安几十里地的新丰急匆匆的赶回来时,正在大农令官署听取意见的刘彻有些诧异。
“太师这么快就回来了?这才几天啊?”
“陛下,太师已经在新丰待了六七日了。”
“太师说是有重大发现,所以回来求见陛下。”
自打高阳霍去病这俩刺头离开廷尉,张汤终于能松口气了。
现在更是被刘彻赖以重任,眼看着加官进爵指日可待,自然是不敢有半分携带,干活效率直接拉满。
重大发现?
听到这话刘彻的眼中闪过一抹精光,以高阳这厮淡然的性格,能被他称为重大发现的,该有多么重要?
“太师现在人到哪儿了?速速引来广明殿!”
“喏!”
张汤乐滋滋地出了广明殿,走到半路上就遇见了高阳霍去病师徒二人。
“太师为何不乘车?这可是陛下特赐太师的殊荣啊!”
高阳没有搭理这厮,径直往前走着,同时跟霍去病小声说道。
“张汤这家伙你以后少跟他来往,小心将来溅你一身血。”
“哦,学生知道了。”
霍去病回头瞥了一眼站在原地一脸困惑的张汤,没敢问是为什么。
“太师,太师这边。”
尽管被高阳无视,张汤也没生气,反倒是愈发的小心起来。
毕竟他可是除了霍去病之外,偷听高阳最多的人了,深知高阳身上的手段深不可测。
更何况现在还当上了太师,真论起在刘彻心中的重要性,张汤也得往后稍稍。
“太师这次离开长安近十日,陛下可是每日都在询问呢。”
“前些日子那狄山已经招了,说是与张当居合谋构害太师,不过太学的那些博士和学生却是群情激奋,本官恐怕会波及到太师身上。”
张汤亦步亦趋的跟着高阳,一路上话就没停过。
他本以为太学的那帮读书人闹事会让高阳有所忌惮,然而目光一扫,高阳脸上根本就是毫无波澜。
嘶——!
这小子为什么不带怕的?这些读书人特别还是太学的,最是难缠。
就连他张汤都不想招惹,免得羊没吃到还惹了一身骚。
“先生,太学的那些人...”
“放心,回头就收拾他们,再说不就是耍嘴皮子吗?这事儿我会怕?”
高阳呵呵一笑,网上冲浪十几年的经验摆在这里,太学那帮家伙在旁人看来可能是舌灿如花。
但在高阳看来,还是童稚未泯、心智未开的三岁小屁孩。
比起这些,高阳更担心自己会把他们说的血压飙升,当场气血攻心倒下几个。
唉,喷人都得收着力。
“太师,你来了!”
还没进广明殿,刘彻就出来迎接,那热情的态度让高阳有些不适。
“听说太师在新丰有了重大发现?朕倒想听听。”
来到偏殿,刘彻给高阳霍去病赐座后,搓着手满脸兴奋地问道。
闻听此言高阳看了一眼霍去病,“怪不得张廷尉迎我入殿,感情这一路都监视着我呢。”
刘彻尴尬的笑了笑,张汤是他的心腹,没有自己的命令会去监视已经成为太师的高阳?
这小子对朕还是如此警惕!
“说是重大发现,其实也没什么。”
霍去病从怀里掏出一卷帛递给高阳,高阳转手交给一旁的黄门侍郎。
“某在长安周围以及新丰观察百姓耕地时,发现了一个问题。”
“即百姓所用的耕犁费力难用、转向不便,而犁乃是耕种所必须之物,大汉千万百姓每年在此之上浪费的时间与力气,不知凡几。”
“若能改进这耕犁,使其省力方便,虽然是微末之计,但积沙成塔,将会直接减少农时,大为便利百姓!”
看着面前这张绘制了一种新犁的锦帛,刘彻捋着胡须沉吟起来。
“这新犁名曰曲辕犁?”
“是的,曲辕犁与旧犁最大的区别就是犁辕弯曲,使其转向更加方便,同时也更利于耕牛使力。”
高阳双手演示着耕地的动作,继续说道:“某在新丰通过观察发现,因为这耕犁的费力,许多百姓并没有将每一寸土地都犁好犁整。”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耕犁不便!”
“倘若此种曲辕犁一旦推广开来,下惠百姓,上利国家。”
“太师竟对农事如此重视,实在出乎朕的意料。”
仔细看完了曲辕犁的构造后,刘彻不得不承认,这事儿很有搞头。
因为即使是他这个不事农耕的皇帝,也看出了曲辕犁与旧犁之间的差别。
以前或许没觉得旧犁有什么不好,但是跟曲辕犁放在一起比较之后,旧犁身上的缺点顿时被放大无数倍。
对于刘彻的评价,高阳露出一抹朴实的笑容。
谁叫咱们是华夏民族呢?种地这可是打一出生就自带的天赋!
“陛下可能不知道,某所在的后世,百姓都嚷嚷着要去月亮上种地呢。”
“啊?”
刘彻有些懵逼,在月亮上种地?真的假的?
“某之所以这么关注农事,那是因为大汉的百姓,或者说华夏这片大地上的百姓是最吃苦耐劳的,但凡还有一口饭吃饿不死,他们就不会起来造反。”
高阳微微叹息道:“民以食为天,发展经济、发展手工业、对外扩张,这些通通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吃饱肚子!”
一个曲辕犁或许无法让大汉的百姓不再忍饥挨饿,可多多少少也能改善一些。
再搭配上张骞从南越带回来的占城稻,只要大力推广,不出三年就能见到成效!
“民以食为天...”
刘彻神色有些复杂,“太师之言足慰天下也!”
吃饱肚子,这对于刘彻这个天子来说几乎跟蓬莱仙山一样是个遥远到虚无缥缈的事情。
只有在某地发生大灾或是军队需要粮食的时候,刘彻才会有所重视。
至于普通百姓饥饿与否,他并不在意。
但现在被高阳这么一说,刘彻蓦然醒悟过来,吃饱肚子是件多么重要的事!
“再怎么饥荒也饿不到陛下,但要想做到陛下所想的大汉万国来朝,匈奴不敢南下,种种之费,皆出于此。”
高阳摸了摸肚皮,占城稻和曲辕犁,这已经是他所能做到的极限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
不过,在此之前需要将禁锢在他们身上的枷锁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