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哪个虫儿敢作声。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我是节操字数:2745更新时间:24/11/06 17:40:49
    大概是碰到了知己的原因,苏轼也慢慢卸下了心里的防备,不断的说着心里话。

    潘金莲端起茶壶给面前的美少妇倒了一杯茶水,听着她不断的抱怨。

    “当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监管与执行不足,毕竟让那些士大夫的官员,去执行阻止土地兼并的政策,这跟让她们用刀子割自己的肉,没有什么区别,根本不可能成功。”

    苏轼长长的叹了口气,旋即慢慢抬起头,略带兴奋的美眸看向潘金莲道:“可如今不一样了,梁山的大多数人都是市井草莽出身,对于民间具体什么情况,可谓再了解不过了。”

    “而且正因为她们出身不好,反而背景更加干净,跟朝中的那些士大夫们,并没有什么利益捆绑。”

    “等将来改革的时候,也可以如同一把锋利的长剑,将那些藕断丝连的各个守旧派,一扫而空……”

    潘金莲看着越说越兴奋,白皙的玉手狠狠的一拍桌子,丰盈饱满的人心都一阵摇曳跳动的美少妇。

    他艰难的将目光收了回来,轻咳两声道:“此事不可操之过急,饭要一口一口吃,步要一步一步走,要是过于急功近利,反倒容易中途祸事啊。”

    苏轼美艳白皙的面庞,泛起一抹疑惑之色:“此话怎讲?”

    潘金莲开口解释道:“在想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想明白,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团结大多数的朋友,去攻击少数的敌人。”

    “唯有分清楚主次矛盾,把最关键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自然可以迎刃而解。”

    “若是丢掉主要矛盾,去抓其它的矛盾,抓了也白抓,反而会让敌人不断的团结起来,阻力越来越大……”

    “……”

    苏轼秋水般的眸子微微一愣,这话虽然粗俗,但她仔细思索了一下,发现确实很有道理。

    当年王安石最开始变法的时候,宋神宗可谓大力支持,朝中不少怀揣理想的官员,也纷纷支持变法。

    可是随着变法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有人提出变法的缺陷与问题,纷纷被打上阻挡变法反对派的帽子。

    在这些有不同意见的队友,纷纷被打压流放的时候,情况就开始慢慢变得不对劲起来了。

    开始反对变法的人越来越多,而原本支持变法的官员,也因为彼此意见不合,队伍慢慢产生分裂。

    最终导致变法完全无法推进,变法就此失败。

    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纷纷被罢官流放,王安石的女儿,也被

    守旧派的官员陷害入狱,活活逼死。

    甚至王安石本人,也被冠上了祸国殃民大罪人的骂名。

    如今不少百姓听到她的名字,都会忍不住啐上一口浓痰,简直令人叹息。

    若是她能够分清楚主次矛盾,把朋友搞的多一点,也不至于落得这等下场。

    苏轼白皙的手指轻轻敲打桌面,许久后,美眸看向面前的男人:“在公子看来,谁是我们可以团结的敌人,谁是我们应先剿灭的敌人?”

    潘金莲淡淡一笑:“枪杆子里出政权,那些士大夫手里的笔杆子,写的再怎么洋洋洒洒,也比不过长枪顶在她们脖子上有效。”

    “枪杆子里出政权,此话一针见血啊。”苏轼美眸顿时一亮,嘴里忍不住一阵重复着。

    她曾经被流放到鸟不拉屎的海南一带,那里很多都是当地的部落,官府根本没有什么治理能力。

    在那种情况下,你手里握着一把刀子,往往比所谓的圣人典故,儒家教化,要有用的多了。

    毕竟不是谁都懂仁义二字是什么意思,但是如果你能将一个人手撕成两半,脑袋单手拽下来,那当地人一定会乖乖坐下来,聆听你的教化。

    潘金莲继续道:“在摸清楚了主次矛盾后,那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就很简单了,诏安梁山,阳谷县的武大娘,扈家庄的扈三娘她们,增加朝廷改革派手里的筹码。”

    “尽可能的先拉拢那些守旧派,让她们支持朝廷剿灭,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等势力。”

    “等把这些割据一方的贼寇势力,纷纷消灭之后,朝廷凭借着大胜之威,再去推广土地改革的时候。”

    “这些守旧派即便心中不满,想要暗中扶持势力搞叛乱,来阻止朝廷的改革,一切都都晚了。”

    “历史大势已经形成,她们螳臂当车的行为,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唯有拉一派,打一拍,一步一步蚕食方为稳妥,要是地方势力还没有剿灭,就同时推广改革变法。”

    “很难保证大军在前线打仗,她们在后方会不会搞出什么政变……”

    潘金莲说到这里,眉头都不由紧锁了起来。

    他这可不是随便乱说的。

    根据后世考古的不断挖掘,很多关于大宋时期的历史记载,都纷纷被颠覆了。

    很多人都觉得赵佶太窝囊了,只是担心岳飞迎回二圣,影响自己的皇位,就杀了岳飞。

    这其是那些士大夫们编造出来,忽悠人的东西。

    实际上赵佶不但不反对岳飞北伐,反而全力支持岳飞收回失地。

    甚至,还一步步把岳飞

    从一个出身低下的武将,培养到当时大宋武将地位最高的,三镇节度使。

    岳飞本身就是皇帝一手培养起来的人,怎么可能猜忌。

    当时真正的情况是,朝廷里不少南方派系的官员,不想耗费南方的大量钱财税收,去收复北方的失地。

    因为收复失地她们获得不了太多的好处,甚至为了建设被破坏的北方领土,还需要继续征收她们的钱财。

    岳飞为了提升军队的士气,同时为了帮助大宋收复北方的民心。

    所以提议从金国人的手里,打下土地后,把这些打下来的土地,分给归顺大宋的流民百姓,以及勇于作战的士兵。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效果出奇的好。

    岳家军在前线百战百胜,所到之处百姓纷纷喜迎王师。

    赵佶看这个改革之法不错,想要在大宋内部也推行土地改革,这一下触怒了士大夫集团。

    你给我们南方增加税收,去收复北方领土,把土地都分给了一群泥腿子,我们获得不了多少好处也就罢了。

    你将来还想阻止我们土地兼并,从我们的身上割肉,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这帮士大夫们趁着岳飞带领大军,在前线打仗的时候,直接在京城发动了一场政变,把赵佶彻底给架空了。

    此后以秦桧为首的士大夫们,以皇帝为名义,连续发出多道圣旨,命令岳飞停止北伐,立刻返回京城。

    然后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就把岳飞给弄死了,好不容易打下的土地,又主动全部送给了金国。

    毕竟失去几州之地,她们又不会掉一块肉,可一旦那些靠着土地改革的泥腿子,一个个在朝中担任官员,成长为新的寒门势力,开始支持改革变法。

    那对于她们来说,可是实打实的威胁。

    随着岳飞的倒下,朝廷彻底被南方派系所掌控,凡是渴望北伐收复失地的武将,几乎没有一个好下场的。

    一个个不是被各种迫害,就是活活憋屈的忧郁而死。

    前有辛弃疾,后有陆游,叶适。

    临终前都忍不住一阵悲愤,空有一腔凌云志,奈何难生两翼风。

    在有了岳飞这个悲惨的反面例子之后,潘金莲自然更能明白,分清楚主次矛盾的重要性。

    绝对不能把潜在的盟友,一下子全部都逼到对立面上去。

    即便你孔武有力,这满桌的跳蚤你十根手指也按不过来啊,一定要一步一步来。

    等搞定了外部的主要威胁后,将来梁山直接派遣兵马,往东京城这么一驻扎,谁敢说半个不字。

    春来我不先张口,哪个虫儿敢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