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节制西北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萧三郎字数:2250更新时间:24/11/06 17:49:25
养心殿。
太初帝看着眼前的儿子,双目中露出复杂之色。
“你这样下去,以后还有哪个臣子效忠你?动辄杀人,如何是好?”
“这天下是父皇的天下,儿臣只是太子,也是臣,哪里需要他们效忠的。”
萧牧野不在意的说道。
这些人若是向自己效忠,恐怕眼前的这位就着急了。
“现在的太子,就是以后的皇帝。”
太初帝不满的瞪了对方一眼。
萧牧野看的出来,太初帝虽然是在教训自己,但实际上,心里面还是很开心的。
“等父皇什么时候决定传位给儿臣的时候,再说这些也不迟。”
萧牧野更是不在意了。
“哼,你啊!”
太初帝不知道说什么好,以前他担心太子想要获得更多的权力,所以让人掣肘太子,齐王、李弼都是人选,现在发现,自家儿子不想要权力了,也不想结党营私了。反而不习惯了。
“你真的决定去西北?”
太初帝询问道。
“儿臣不想去,但不得不去,父皇担心西北局势,其他皇子都不想去,只能让儿臣去了。”
萧牧野叹息道。
太初帝心中一动,感叹了一声,生出一丝愧疚来。
“这次你到西北,想要什么?”
太初帝询问道。
“就看父皇要儿臣干什么了。”
萧牧野正容道。
“哦,朕要在西北获得两场大胜,迫使西秦称臣呢?”
太初帝听了顿时笑了起来。
“那父皇就要给儿臣足够的权力,可以指挥三十万大军。”
萧牧野想也不想,就说道:
“若父皇只是想劳军,那儿臣辛苦一趟就行了。”
“怎么,你有足够把握获得胜利?”
太初帝并没有生气。
“儿臣这些年在东宫也不是白混的。”
萧牧野大言不惭的说道。
他当然有这个自信,这是一个没有孙子兵法,没有三十六计的时代,打仗的时候,还是讲究个人勇武的时代。
最起码,在这个时代,还没有一本系统的兵书,战阵之道,也仅仅是靠着家传,靠着先辈作战的经验来的。
一代影帝萧牧野演过帝王将相,为了深入角色,也曾博览群书,兵法之类的书籍也接触过。
当年的野猪皮就曾经凭借一本三国演义打下如画江山,为何他不行?
“打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啊,高静忠五十万人,都没有拿下西秦,你能行?”
太初帝显然还是有些不相信。
“父皇,西秦全国兵马不过五十万吧!”
萧牧野幽幽的说道。
虽然不能执掌兵权,但总得保住西军的元气吧!
高静忠这个无能之辈,耗费数年之功,损兵折将,损耗了无数钱粮,连河湟都没有拿下来,更不要说打入西秦内部了。
不是无能又是什么?
太初帝听了脸色变了变。
他不懂行军打仗,却也知道,双方实力想相差不大,打了数年之久,大梁还是损兵折将,这就有些问题了。
“这件事情,朕会考虑的,你先回去吧!”
太初帝摆了摆手。
“儿臣告退。”
萧牧野不敢怠慢,连忙退了下去。
看着萧牧野离开的背影,太初帝面色阴晴不定。
“高守忠,你怎么看?”
太初帝忽然询问道。
“这个,陛下,老奴觉得殿下很懒。除非得以的情况下,殿下宁愿缩在东宫里面。”
高守忠赶紧说道。
太初帝听了,略加思索,顿时点点头。
“这小子还真是如此,若不是齐王等人不想去,恐怕他是不会出头的。”
“通政司送的那些奏折,他也不会在乎,也不问问可有其他的奏折。”
“是很懒。”
太初帝忽然想到了什么,望着对方说道:“朕问的是西北之事。太子这是要西北的军权。”
“嘿嘿,这个,陛下说行就行,说不行也不行。太子殿下也并非要西北军权,只是看陛下的安排。”
高守忠目光闪烁,又说道:“不过,老奴也不明白,我大梁五十万精锐,怎么就杀的只剩下三十万了呢?难道西秦兵马真的这么厉害?”
太初帝顿时露出一丝迟疑来。
他也怀疑高静忠是不是真的会打仗,河湟之地就像一个泥潭一样,吞噬了大梁的精血,无数钱粮都朝西北而去,然而,西北局势仍然没有打开。
高守忠见状,连忙退到一边,静静的站在那里。
他和高静忠都是太初帝身边的内侍,一人被称之为媪相,一人被称之为内相。
相比较高静忠的贪婪跋扈,高守忠在大梁的名声无疑好的许多。
只是高静忠领军在外,掌控数十万大军,根本瞧不上高守忠。
两人虽然都是太监,但两人之间的恩怨却很深。
这一次,高守忠终于找到机会了。
或许太初帝不会追究高静忠的事情,但此刻心里面肯定有了怀疑。
只要种下怀疑的种子,总有生根发芽的时候。
“西北。”
太初帝幽幽的望着西北方向。
他虽然喜欢画画,很有艺术素养,但并不是一个蠢人,相反,他很聪明,否则的话,不可能成为皇帝。
现在只是被酒色财气所影响,变的昏庸而已。
在萧牧野和高守忠的提醒下,对西北的情况也产生了怀疑。
国力远逊大梁的西秦,难道就这么骁勇善战,能够抵挡大梁五十万精锐的进攻?
大梁还为此损兵折将,牺牲了二十万将士。
仔细想想,还真的有些不符合常理。
“高守忠,拟旨,加封太子为天策上将军,代天巡狩西北,西北道一切军政要务皆有太子节制。”
太初帝终于做出了决定。
天策上将军乃是大梁太宗皇帝尚且为太子的时候,高祖令其统领大梁三军所册封的官职,自从太宗之后,从来就没有加封过。
太初帝加封萧牧野为天策上将军,就是为了节制西北三十万大军的。
“告诉太子,西北之事,一定要慎重,一旦接手,就意味着大梁国运。”
太初帝叮嘱道。
他生怕萧牧野为了军权,仓促行事,那个时候,恐怕连太子之位都难保了。
“老奴这就去传旨。”
高守忠心中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