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地方上思想开放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齐橙字数:2133更新时间:24/11/06 20:05:35
    原来,在海青文到沧塘来之前,高凡便与他有过一个约定,那就是沧化科贸公司将为海青文的研究提供每年10万元的研究经费,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增加。

    海青文利用这些经费对沧海化肥厂淘汰的合成氨装置进行改造,开展煤化工的相关研究,研究成果的署名权留给海青文及其团队,由这些成果而产生的经济收益,则归沧化科贸公司所有。

    海青文向沧海化肥厂的一干厂领导说自己承担了国家的重点课题,这话不假。但他没说这个课题的经费只有区区10万元,做点理论研究还凑和,想做实验就远远不够了。

    高凡帮他解决了实验装置的问题,还承诺提供实验经费,这对于海青文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至于说什么经济收益的归属,海青文脑子里一点概念都没有。

    在他看来,一家企业愿意出钱资助科研,获得成果的收益权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吧?

    他觉得不踏实的地方,就是高凡这样一个小屁孩,有何德何能,怎么就敢答应一年10万元的经费资助。这样的事情,他不亲自来和沧海化肥厂的领导谈一谈,怎么也是不放心的。

    听到高凡的话,海青文把目光投向高逸平,等着高逸平来为高凡背书。

    高逸平叹了口气,苦笑着对海青文说道:“海教授,你也看到了,这件事,我说了不算。这是高凡自己拿的主意,我无论是作为化肥厂的厂长,还是作为高凡的父亲,都做不了他的主。”

    “这么说,高凡跟我说他是你们厂劳动服务公司的承包经理,拥有公司的决策权,这是真的?”海青文问。

    高逸平犹豫着点了点头。他不知道儿子在外面吹了多大的牛皮,但这会也只能承认了。幸好海青文一看就是那种忠厚木讷的科学家,属于他们父子俩能够摆平的人,相信惹不出什么麻烦。

    “早听说地方上思想开放,改革的步子走得比上面更快,现在算是见识了。”海青文由衷地感慨道。

    在北京人眼里,一切“外地”都属于“地方上”,是和他们这种“上面”有所不同的。高凡这样一个16岁的少年,就能够成为一家有实力的公司的承包经理,还拥有独立的决策权,这在海青文看来就属于大胆改革的典型了。

    “其实,我们也是响应中央的号召,摸着石头过河……”高逸平顺着海青文的话说道。

    在高逸平的心里,对于这件事又岂是没有犯过嘀咕的。劳动服务公司刚刚完成了一桩100万元的出口业务,公司留成有30万元,还给化肥厂上缴了20万的分红,可谓是放了一颗卫星。

    依着高逸平的想法,高凡只需要照着这条路子做,一年能够做成两三桩同样的业务,就足够向上上下下都有交代了。

    要知道,化肥厂这么大的盘子,1000多职工,一年也就是几百万的产值,利润少得可怜,有些年份甚至直接就是亏损。

    厂里的一个劳动服务公司,几乎没有啥固定资产,只有200多个一点技术都没有的待业青年,如果一年同样能够做出几百万产值,还有上百万的利润,搁在哪都算是辉煌的成绩了。

    在这种情况下,高凡还必要折腾那些不着调的妖蛾子吗?

    可高凡却告诉高逸平,郑立农亲自安排他承包化肥厂的劳动服务公司,不是光让他做出几百万产值就够的。郑立农需要的是打造一个产学研联动的典型,以便向全国推广。

    高凡通过一个科技新产品,打开了日本市场,实现了出口创汇和利润双丰收,这只能算是初见成效,离成为值得全国学习的典型还差得很远。

    化学清洗剂的研发,自始至终只有高凡一个人参与,这不能算是产学研的联动。要实现产学研联动,必须建立一个技术研发中心,吸引大批研究人员参与,拿出足够多的科研成果并转化为经济效益,这才符合郑立农的要求。

    邀请海青文带领自己的团队入驻沧化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就是高凡的第一个尝试。随后,他还会以各种方式,招募更多的科研人员为沧化公司服务。

    在北京的时候,他向449宿舍的同学放出一个重烷基苯磺酸盐改性的项目,也是这样一个目的。

    未来,他还要与清华、浦交大、金陵大学乃至茂林工学院等高校开展同类的合作,当然,还有国家以及省内的化工设计院、相关化工企业及化工设备制造企业等,也是高凡预备接触的合作对象。

    听儿子说得如此自信,高逸平也没法提出啥反对意见了。过去半年多时间,儿子已经创造了若干个奇迹,让他这个当老爹的也自叹弗如。连人家副部长都看好儿子的能力,他还能说啥呢?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你们虽然赚到了30万,但像伱这样大手大脚地花钱,这30万也花不了多久啊。”

    这是高逸平唯一能够提醒儿子的话。

    “是啊,赚钱还是太慢了。日本人还是太穷了,我费了这么大的劲,才卖出去100万。”高凡嘟哝道,丝毫不在乎这种凡尔赛言论会在老父亲的心里留下什么样的阴影。

    海青文考察了一番化肥厂淘汰下来的合成氨设备,和高凡约定春节后再来对合成氨设备进行改造,然后就离开了。

    有了海青文的这次沧塘之行,化肥厂的一干厂领导也没法再反对劳动服务公司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了。高逸平大手一挥,把一座准备拆除的旧车间拨给了劳动服务公司,作为技术研发中心的场所。

    高凡则是给北岛正伸发了函,让他帮忙在日本采购一批化学实验设备,用于充实技术研发中心。

    北岛正伸在第一批化学清洗剂的销售中赚到了4000万日元的利润,相当于日本普通工薪层十几年的工资,正是积极性爆棚的时候,高凡让他跑跑腿,办点杂事,他是毫无怨言的。

    在给高凡的回信中,北岛正伸还透露,第一批化学清洗剂在日本市场的销售十分火爆,预计春节后几家零售企业会追加新的订单,新订单的数量不会少于50万瓶。

    这也是高凡敢于大手笔花钱的底气。

    呃……我回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