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使团进京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是蛋炒饭字数:2187更新时间:24/11/06 21:39:00
    翌日一早。

    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进入南梁京师,引得沿途百姓纷纷驻足观看。

    为首两骑并立而行,分别端坐着一名白衣文士,以及一位红袍少女。

    白衣文士温文儒雅,风度翩翩,举手投足之间丰神飘洒,显得沉稳且睿智。

    红袍少女眉目如画,雍容华贵,扫视着沿途百姓,美眸中隐隐带着几分凌厉之色。

    “师父,南梁虽然兵微将寡,武力薄弱,但民间的商业却极其鼎盛,似乎比我大魏更加繁荣。”

    “南梁的商业确实很繁荣,不过南梁朝廷昏聩已久,即便商业再繁荣,那也只是一头肥嘟嘟的绵羊,我大魏随时可以过来宰割!”

    “师父言之有理!”

    赵清旋遥望着远处南梁皇宫的轮廓,面带傲然道:“这次我们用一道文战国书,便已经试探出南梁朝廷的虚实,可笑那位梁帝竟然还同意了文战,此举无异于将淮南三州送给我大魏。”

    “呵呵,经过两次青州之战,梁帝早已被我大魏的精兵强将吓破了胆!”

    沈庆之洒然笑道:“为了避免再起刀兵,梁帝面对丧权辱国的文战国书,只能被迫同意文战。”

    赵清旋道:“这一切都是师父良谋,若是我们能顺利拿下了淮南三州,那南梁便再也没有什么屏障了,届时我大魏要饮马长江,也是轻而易举之事。”

    沈庆之摇头道:“公主殿下,我想通过文战拿下淮南三州恐怕不易!”

    赵清旋不解道:“师父,你的意思是这次文战,我们有可能会输?”

    沈庆之回道:“非也,南梁文坛人才凋零,我们一路走来九战九胜,就连京师三大名儒都输在了我们手下,如今更没有人能在文战胜过我们了,我担心的是梁帝不会履行赌约。”

    赵清旋冷笑道:“呵呵,倘若梁帝胆敢反悔,那我大魏正好能以此为开战的借口,兴兵拿下淮南三州。”

    “若是梁帝用拖字诀呢,如之奈何?”

    “拖?文战在即,梁帝能拖到什么时候?”

    “我说的是文战之后的拖字诀,比如梁帝选一个替罪羊出来应战,输了之后,他便以替罪羊不能代表南梁朝廷为由,来搪塞大魏……到时,我们可就出师无名了!”

    “如此说来,我们确实需要提前制定应对之策!”

    ……

    南梁皇宫,奉天殿。

    梁帝正在与文武百官商议文战事宜。

    就在这时,一名青袍官吏神色匆匆地奔进大殿,躬身禀道:“启禀陛下,东魏使团一行人已经住进了四方馆,这是东魏使团递交的国书,请陛下过目!”

    御前内侍接过国书,旋即走到金銮之上呈给梁帝。

    “东魏使团竟然将文战延迟到明日举行?”

    看完国书,梁帝不由眉头一皱。

    适才朝议,已经将文战事宜商议好了,定在弘文馆举办。

    现在东魏使团突然临时变卦,等于是彻底打乱了梁帝的布置。

    “诸位爱卿,东魏使团提出延迟文战,你们对这个无理的要求有何看法?”

    “启禀陛下,老臣以为东魏使团一路走来,舟车劳顿,延迟文战也算情有可原,不如就答应他们吧!”

    吏部尚书张伯然应声而出。

    兵部尚书侯景紧随其后。

    “启禀陛下,东魏使团临时变卦固然无理,但东魏终究属于上国,老臣以为不用在这种小事上纠结,还当以大局为重。”

    “臣等附议!”

    有了这两人带头,文武百官纷纷躬身附和。

    梁帝见状,旋即把目光落在萧裕和萧尘身上。

    “老三,老八,你们也认为朕该同意东魏使团无理的要求吗?”

    “还请父皇以大局为重!”

    萧裕和萧尘对视一眼,很是默契躬身齐拜。

    梁帝眼睛一眯。

    先前的文战国书,他忍了!

    现在东魏使团临时变卦,更改国书,他又要忍!

    哪怕是泥菩萨,也有三分火气!

    更让他生气的是萧裕和萧尘。

    这两个逆子在这种节骨眼,居然不跟他一条心。

    除此之外,张伯然和侯景也甚是可恶。

    这两个家伙仿佛不是南梁的重臣,倒像是东魏的走狗。

    张伯然这厮非但不站在南梁的立场上,反而主动替东魏辩解。

    而侯景更是无耻之尤。

    肆意更改国书,本就是羞辱南梁的举动。

    可到了侯景口中,竟然变成了小事……

    两国邦交从来没有小事,件件关乎国之荣辱。

    纵然梁帝心中有再多的憋屈,面对国力鼎盛的东魏,他只能委曲求全。

    于是,他提起御笔,在国书上写了个‘准’的朱批!

    “明日辰时,文战在弘文馆如期举行!”

    “父皇英明!”

    “陛下英明!”

    见到梁帝妥协,萧裕和萧尘引领着百官纷纷赞拜。

    ……

    南梁京师,四方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南梁太子竟能作出这等大气磅礴的诗词,真是举世罕见的奇才啊!”

    沈庆之凝视着抄录而来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脸上尽是震惊之色。

    作为天下有名的东魏诗仙。

    他写过无数诗词,但没有一首能与眼前这首词相比。

    所以,他对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爱不释手,无比痴迷。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赵清旋手中也在捧着一首诗:“师父,南梁太子这首江南春也是传世之作。”

    自从东魏使团入驻进四方馆,她便吩咐手下斥候前去打探南梁文坛的消息。

    没想到,斥候竟然将萧统在许园诗会所作(抄)的一诗一词带了回来。

    沈庆之忧心忡忡道:“公主殿下,南梁太子之才举世罕见,他恐怕是我大魏的头号大敌啊!”

    “师父,南梁太子萧统虽有诗才,但终究是底蕴薄弱,实力浅薄!”

    赵清旋目光锐利道:“况且我们已在私下里支持了三皇子萧裕,这位南梁太子必然不能保住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