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灭管亥再得良将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醉酒西风字数:2338更新时间:24/11/07 02:35:10
    兵败如山倒,纵然管亥在黄巾军中威望很高,此时也无法控制溃兵。

    先是骑兵冲阵,然后步兵席卷掩杀。

    徐州兵仿佛是一头头饿狼,而黄巾军则成了待宰的羔羊,羔羊数量再多,哪里又是群狼的对手?

    冷兵器时代,人数多并非是取胜的关键,因为真正短兵相接的,只是一部分,而那一部分败退了,自然会引起全面的败退,挡都挡不住。

    因此,兵法云,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将不在广而在于勇。

    卞喜和白绕的兵马刚过来,就遇到了管亥的溃兵,结果,自己的阵型先乱了。

    不行,必须斩杀敌将,提升士气!

    管亥不愧身经百战,此时知道想要反败为胜,就必须斩杀敌将。

    只有在敌方群龙无首的时候,才是他们的机会。

    他看了看战场的形势,立刻将目标放在了骑兵统领赵云的身上。

    虽然长水营、虎贲卫以及青州的兵马,在各自将领的率领下,斩杀的黄巾士卒更多,但关键是,骑兵让他们根本就列不起防守阵型,骑兵营才是胜负的关键。

    想到这里,官亥带领他的几十个护卫,直接冲向了赵云。

    这些护卫都是当初的黄巾力士,而且个个都有战马,也唯有他们,扛得住同等数量的骑兵。

    “贼将受死!”管亥大喝一声,挥刀直砍赵云。

    这一刀他几乎使上了全力,想要一刀将赵云斩落马下。

    陶应麾下的将领,此时已经打出了很大的名气,尤其是赵云、典韦等人。

    正常情况下管亥是不愿意和赵云、典韦等人单独厮杀的,尽管他是黄巾中第一猛将,但也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可是现在没有选择了。

    而且他对赵云是不敢有丝毫轻视,使出了全力。

    赵云举枪往外一架。

    “咚!”一声巨响,火花飞溅。

    管亥手中的大刀,差点脱手。

    而同时赵云手中龙胆亮银枪顺势刺来,快如闪电。

    管亥吓了一大跳,尽管他已经把赵云想象的很厉害了,可是此时他还是明白,自己低估了对方。

    盛名之下无虚士啊!

    他根本不是赵云的对手。

    但管亥也是一个狠人,面对赵云刺来的这一枪,他根本不管不顾,手中大刀照着赵云又劈了过去。

    不管是赵云,还是战马,砍哪儿都行。

    赵云也吃了一惊,这管亥纯粹是要以命换伤呀!

    他可以一枪刺死管亥,但也会受伤,赵云肯定不干。

    收回大枪再次将管亥的大刀架开。

    两人在乱军之中大战在一起。

    而管亥的那些护卫,也和赵云的护卫杀在了一起。

    尽管管亥是这种拼命的打法,但他和赵云之间武艺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十几个回合之后,他已经满身是伤,终于支撑不住了,被赵云一枪刺落马下。

    在附近的小山上观战的陶应和郭嘉看的非常清楚。

    “少将军,这场大战结束了!”郭嘉缓缓说道,“管亥也是一员良将,有些可惜啊!”

    “虽是良将,但也是敌人!以管亥之能,如果想要归降朝廷,所受到的待遇比黑山张燕,白波谷郭太肯定要高,可现在依然占山为匪,侵州掠县,可见此人受张角影响颇深,绝无归降可能!”

    “少将军言之有理!”听了陶应的这番话,郭嘉非常满意。

    作为一名上位者,能有如此明确的判断,难能可贵,而更重要的是,陶应没有滥施仁心。

    虽然求贤若渴,但对敌人,哪怕是人才,也不会有半点仁慈。

    这都是上位者需要具备的。

    管亥死了之后,太史慈和典韦也在乱军之中斩杀了卞喜和白绕,接下来徐州军大喊投降不杀,战斗便结束了。

    黄巾兵士群龙无首,怎么可能再负隅顽抗?全都扔掉兵器,跪在地上。

    陶应和郭嘉下山之后,徐州将士已经在打扫战场了。

    在城头上观战的孔融将这一切也都看得非常清楚,他赶紧命令宗宝打开城门,迎接陶应及徐州将士。

    战场需要打扫,俘虏也需要整编,陶应命令大军暂时驻扎在城外,孙观、赵云率领兵士继续打扫战场,同时挑选俘虏中的青壮,将各自兵马补齐。

    五万黄巾军中也有近百匹战马,都收拢起来归骑兵营,虽然这些战马质量不是很高,但可以为骑兵营运送必备的粮草、兵甲器械等。

    陶应和典韦、郭嘉、太史慈以及五百名护卫,进入都昌城中。

    太守府中,酒宴已经备好。

    昨天太史慈杀进城里,告诉了孔融陶应的计划,那个时候孔融就知道此战必胜,在准备酒席了。

    陶应率领一支兵马,孤军深入洛阳,吓得董卓都从氾水关退兵,而且最终迁都长安,这些黄巾匪兵又算得了什么。

    何况陶应这一次还带着赵云、典韦等猛将,那可是连吕布都能战败的,管亥又算得了什么?

    孔融其实并不怎么会打仗,但是他觉得,论打仗,没有人比得过陶应。

    “贤侄,我代表北海百姓,感谢贤侄的救命之恩啊!”酒宴上孔融非常高兴,他端起一杯酒,诚恳的敬陶应。

    “府君言重了,全赖将士拼命杀贼!”陶应也举起了酒。

    “将士是将士的功劳,贤侄是贤侄的功劳,我必禀明陛下,论功行赏!”孔融也向其他官员及郭嘉、典韦、赵云、太史慈等人举杯。

    众人都是一饮而尽。

    “自黄巾之乱起,青州百姓便受其迫害,张角伏诛之后,管亥又起,官府羸弱,贼匪愈加强盛,我欲除贼,然力不从心。今日贤侄终除此祸害,管亥一灭,北海乃至整个青州百姓,将不再受黄巾贼匪之迫害,正是贤侄解救北海百姓于倒悬啊!”

    “府君过誉了,陶应乃大汉将领,剿灭贼匪,分内之事尔!”

    “若是人人都如贤侄一般,这大汉又岂能是盗匪横起,民不聊生啊……”孔融又喝了一杯酒,看了看武安国和太史慈,“武安校尉,子义,如今北海匪患已除,我知你二人皆为当世之良将,在此却是屈才了,从今之后,便跟随陶校尉,为国效力如何?”

    陶应听了孔融的话,心中一下子乐开了花。

    他在正在寻思着怎样把太史慈和武安国弄到自己麾下。

    这不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吗?

    “谨遵府君之命,从此之后,我武安国便为少将军驰骋疆场!”武安国非常高兴。

    “子义,你的母亲……”

    “子义既然要随我出征,那便将母亲接到下邳如何?”

    孔融和陶应都想到了太史慈心中的顾虑。

    “多谢少将军,从此之后,太史慈便为少将军驰骋疆场,万死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