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欲报仇周瑜出谋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醉酒西风字数:2061更新时间:24/11/07 02:35:10
周瑜和孙策两人互相看了看,虽然没有说话,但顾雍此来的目的,他们马上想到了。
不要说他们两个,就连孙河在见到顾雍的时候,也想到了。
顾雍现在可是大将军陶应跟前的红人,从吴郡长史到丹阳太守,现在又是大将军府的长史,很得陶应的信任。
当然人家也有才,吴郡顾家的子弟,又是蔡邕的学生,这一切都集中到顾雍的身上,怎么可能不被重用呢?
他来江夏,除了劝降,还能有什么事?
“让他进来!”过了好一会儿,孙策才说道。
“诺!”
很快,顾雍随孙河来到了孙策的帅帐。
“见过孙将军!”顾雍向孙策拱了拱手。
其实孙策现在的身份很尴尬,虽然继承了父亲孙坚的兵马,但朝廷并没有下诏书让他继承孙坚乌程侯的爵位,以及破虏将军的职位。
顾雍称孙策为将军,只不过是对其的尊重。
“不知顾长史来江夏所为何事?”孙策打量了一下顾雍,问道。
“做说客,为将军指条明路!”顾雍直接开门见山。
尽管大家都心知肚明,可这句话直接说出来,还是有些让孙策生气。
只见他脸色微变,手放在了腰间佩剑剑柄之上。
“做说客,难道欺吾的剑不利乎?”
“将军可以杀我,但日后将会落得不忠不孝之名!”
“哈哈哈哈!”听了顾雍这句话,孙策发出一阵大笑,“我以为吴郡才子能有高论,竟没想到却是如此荒谬,信口雌黄!”
“将军可曾想过父仇?”顾雍也笑了笑,“将军在江夏,杀父仇人黄祖就在夏口,近在眼前,然将军已在此屯兵两年,却从未出兵,不是将军不想攻夏口,杀黄祖,而是将军没有能力!尽管将军在秣马厉兵,积草屯粮,可江夏之地,比得过南郡、南阳乎?今日无力攻打江夏,明日将会更难,每过一年,与黄祖之间的实力差距只会越大!”
听完了顾雍这番话,孙策沉默不语,孙河握了握拳头,而周瑜脸上的表情很复杂。
为将者马革裹尸,乃是宿命,黄祖战场射杀孙坚,算不得什么私仇。
但是周瑜知道,孙策心里就是放不下。
如果不能杀了黄祖,孙策很难振作,前番他们还在讨论攻打夏口之事,而现在,顾雍这番话肯定会深深的刺入孙策的心中。
“我家主公乃是陛下刚刚亲封的大将军,将军杀了我,必然会与我家主公开战,从而成为朝廷的叛逆,此为不忠。战端一开,将军又有几分胜算?还有能力攻打夏口,为孙将军报仇吗?而一旦江夏战败,西陵城中的家眷将何去何从?我家主公仁慈,不会为难老夫人及孙将军之子女,但定会做阶下之囚,此皆因将军而起,便是不孝,将军落下不忠不孝的罪名,难道不对吗?”
孙策脸色铁青,握紧剑柄的手都有些颤抖,满身都是杀气。
但顾雍却非常平静。
“将军乃是孙武之后,从祖上开始,便驰骋沙场,威名远振。如今乱世,正是建功立业之时,若能归降我家主公,灭黄祖报父仇又有何难?将来建功立业,封侯拜将,光宗耀祖又有何难?”顾雍又看了看孙策,“将军武艺高强,可文韬武略、兵马战将、谋臣粮草,比之我家主公如何?比之刘表、刘璋如何?比之北方曹操、袁绍又如何?乱世争霸,非将军所长也!”
“此事重大,容我三思……”过了好一会儿,孙策似乎长舒了一口气,“伯海,先带元叹先生下去休息!”
“诺!”孙河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顾雍向孙策又拱了拱手,随孙河离开帅帐。
不过他的心情非常好,从孙策的表情来看,已经被自己说动了。
就算孙策野心再大,才能再高,可这形势,已经没有他争霸天下的机会了。
“公瑾,你如何看?”孙策问周瑜。
“顾雍所言,并无夸大!”周瑜又想了想,“伯符兄无论做什么决定,前路即便再艰险,我周瑜纵然粉身碎骨,也会陪着伯符兄!”
“公瑾有大才,与郭嘉、荀攸相比,也在伯仲之间,是我误了公瑾啊!”
“伯符兄何出此言?”
“公瑾,其实在此之前,我也曾想过,南方迟早会为陶应统一,因此陶应至少有半壁江山,天命所归,一统乱世也绝非不可能,归降,也能为麾下将士谋个出路,只是父仇未报,我心不甘啊!”
“伯符兄可是担心归降大将军之后,若是将来黄祖也归降,就没有了报仇机会?”
大兵压境,夏口黄祖归降不是没有可能。
在战场上杀了也就杀了,可黄祖一旦归降,陶应便绝不会杀了他,江夏黄家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
“公瑾说的没错,到那时还要与杀父仇人同营为将,让我如何面对?”
“伯符兄若是如此想,我倒有一策,在归降大将军之前,报了此仇!”周瑜非常自信的说。
“以我们的实力,根本无法拿下夏口啊!”这一次孙策感到有些意外。
如果能靠自己的力量拿下夏口,还用得了这么纠结吗?
“拿下夏口,还在甘宁的身上,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周瑜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甘宁并非莽夫,他对刘表也没有多少忠心,可以不帮我们,但不会不帮大将军,如此大的一份礼,甘宁又怎么能错过呢?何况现在,苏飞刚好不在甘宁军中!”
“好!”孙策马上明白了周瑜的计策,而且他肯定这绝对可行,“只要报了父仇,归降大将军又有何不可!”
“伯符兄,此事还得保密,顾雍来江夏的事,绝不能传到夏口!”
“公瑾言之有理!”
去年北方大旱,粮价猛涨,但由于陶应这个蝴蝶效应的影响,各诸侯都提前兴修了水利,天下百姓也很好的度过了灾年,没有出现以前历史上那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凄惨景象的。
而老天爷似乎也开了恩,今年大汉天下,从南到北,可以说是个大丰收。
有了粮食心不慌,同时,诸侯的野心也就流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