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拟官制《九品中正》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醉酒西风字数:2137更新时间:24/11/07 02:35:10
华歆突然提出封王之事,书房中的其他人没有附议,也没有反对,但都在认真思索。
前段时间,关于金陵王气的讨论,不光是大将军府,就连刺史府也非常热烈。
再加上陶应这几年在徐扬两州的威望,现在拿下荆州指日可待。
称王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
大汉天下不封异姓王,那是指盛世,乱世一切皆有可能。
当你的实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可以直接称王。
那么,主公陶应现在的实力是否达到了称王的条件?
假如天下诸侯群体而攻之,能否守住徐、扬、荆三州?
这些都要细细考虑。
现在诸侯形势盘根错节,互相之间都有算计,比如北方的曹操和袁绍,即使刘表和刘璋结为盟友,也是如此。
可一旦主公贸然称王,他们又会怎样?
朝廷羸弱,大家都是诸侯,各自拥兵自重,这似乎没什么。
但有人要打破这种秩序,就不一样了,除非有几大诸侯同时称王。
华歆的提议不是没有道理,可其他人的顾虑也很多。
但主公已经将秣陵改为金陵,好像有了称王之意,谁也不愿意第一个阻止,因此,书房中一片安静,似乎都在等主公陶应自己的意见。
“子鱼(华歆的字)所言虽然有理,可如今天下,到处都是诸侯混战,当务之急,乃是先打好赤壁之战,然后继续秣马厉兵,休养生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陶应思索片刻之后,说道。
现在不能断然否决称王之事,穿越一场,连皇帝将来都要做,怎能不称王?
只是现在的时机确实未到,以前历史中袁术的前车之鉴不能忘,枪打出头鸟啊!
“主公英明!”虞翻听了陶应这番话之后,拱手行了一礼,他非常满意,主公虽然年纪不大,但这种定力,绝非常人所有,称王这么大的诱惑,竟然不为心动,霸业岂能不成,“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金玉之论也!”
“属下也赞成,称王之事,将来必定有水到渠成之时!”郭嘉也拱了拱手说道。
张昭、王朗对陶应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论又大加赞赏了一番。
“主公,是属下有些着急了!”华歆也表达了歉意。
细细一想,他确实有些着急,一旦称王就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主公是天下最强的诸侯,可也很难挡住其他诸侯的联合攻打呀!
何况陛下还在阳翟,人家占据着大义的名分。
“刘表终于把传国玉玺交出去了!”对于这条消息,陶应根本不在意。
“江夏丢了,刘表非常惶恐,交出玉玺,乃是希望朝廷给予援助,只是主公和刘表的赤壁之战,水军的作用非常大,无论是曹操,还是司州的吕布,起的作用都不大,唯独益州的刘璋,能解刘表一些燃眉之急!”郭嘉笑了笑,“只是刘备真正看中的,恐怕是江陵,同样曹操和吕布看中的,也将是南阳,刘表败亡已不远矣!”
“奉孝言之有理!”
主公对传国玉玺不动心,那在其他人看来,也就是一块玉石而已,没什么值得讨论的。
“长文,关于官员的品阶律例,你拟定的如何了?”陶应问陈群。
“回禀主公,已经初步完成,正欲让主公和众人探讨,去妄存真,以便确定!”
“好,长文,你且说于众人!”
“诺!”
陈群站了起来拿出了自己的初稿。
“奉主公之令,制定官员的品阶律例,以此来选用和任用官员,以及官员的升迁。此法可称《九品中正制》,亦可称《九品官人法》。州设大中正官,郡设小中正官,由本地推举有名望的人担任。由中正官将当地人才按生、德、才、行四方面评定,写出评语,并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九品,作为选任官吏的依据。”
陈群说完这一段后后,停了下来,明显是在等其他人表达见解。
张昭、王朗、虞翻等人都提了一些小问题,比如每一个品阶的人才,对应哪些官职,陈群都一一做了解答,众人都比较满意。
能评为上上,肯定是德才兼备,当重用。
而下下,自然是一般的人才,在县令府倒也合适。
“此乃选用人才之法,而所有已用官员,无论文武,亦可分一至九品,比如大将军、三公等为一品;车骑将军、卫将军、九卿等,为二品;四征将军,朝廷侍郎、御史中丞、谏议大夫等,为三品。各州州牧、四镇、四平将军为四品,州牧府官员,各地太守,各种杂号将军,朝中所设各校尉,为五、六、七品,其他文武官员,各县官员,皆为八、九品,品阶与俸禄一致。凡政绩突出,立功受赏皆可提升品阶,同样若触犯律法,或作战不力,可降!”
如果说前面的选人标准,是以将军府为基础制定的话,那后边的官员品阶升迁制度,完全就是为一个崭新的朝廷制定的。
但是众人都不感到意外,因为这在他们来看,是迟早的事情。
《九品中正制》的确是有利于官员展示他们的才华,也能提升每个人向上的积极性。
只要你不是三公,那你就有上升的可能,而这种上升的制度,又是非常明确的,你可以按照这个制度去做,绝对有机会上升。
结合前面的选才制度,也就是说,一个被评为上上的大才,他的起步就是五品,而一个被评为下下的一般人才,起步是九品,也没有大材小用。
陶应以前想着所有的官员,都都从基层开始。
但发现人才太少,公认为有大才的那些人,哪有时间让他们基层锻炼,文官直接就任用太守一级,而武将则直接统兵,让他们在实践中去锻炼、成长。
《九品中正制》引起了每一个人的重视,大家都在热烈的讨论,而陈群也在详细的记着众人的建议,以便后面去修改和完善。
大汉朝廷迎来了一个好消息,荆州牧、镇南将军刘表将传国玉玺送了回来。
天子刘协大喜,派董承、伏完等重臣,出城迎接祢衡和傅巽。
但司空曹操却没有任何高兴,反倒是愁眉不展,整个司空府受其影响,也没有一点欢快的气息。
曹操麾下的重臣,都在紧张的商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