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得胜归大封文武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醉酒西风字数:2387更新时间:24/11/07 02:35:10
    建安七年,即公元202年,五月。

    大汉天下形成了南北对峙之势,同时也是鼎足三分。

    吴王陶应雄霸南方,占据着半壁河山,窥视天下。

    北方曹操继续奉大汉天子,但已经权倾朝野,完全将朝廷架空,魏王府自成小朝廷。

    并州袁谭,西凉马腾韩遂,结成联盟,表面上拥护朝廷,实际上也割据一方。

    正是因为鼎足三分,天下出现了又一次短暂的和平。

    吴王陶应在金陵大封群臣。

    现在的吴国完全就是一个小朝廷,而且也已经有了完整的官吏制度,在大汉官吏制度的基础上,加入了品级。

    而这一套制度明显是为以后吴王登基称帝做准备的,因此,文武的品级都从四品开始。

    徐州刺史陶谦如今年岁已大,这一次,辞官回丹阳金陵老家。

    四品的文臣主要就是各州刺史,以及吴王府的长史、从事等等。

    有益州刺史顾雍,徐州刺史陆康,扬州刺史王朗,交州刺史蒯良,荆州刺史张昭。

    吴王府的官员郭嘉、荀攸、陈登、张肱、糜竺、鲁肃、陈群等,自然也都是四品。

    蔡瑁、蒯越、周瑜、张济、贾诩、王璨、诸葛瑾、朱治等,以及各地的太守,吴王府的普通官员都是五品。

    太守府的其他官员,根据职位的重要性,以及自身所做的贡献,分别被定为六品或七品。

    各县县令全部定为八品,县令府的官员定为九品。

    徐庶、张松、费观、董和、法正、阎圃、黄权等,虽然封了一定的官职,但没有定品级。

    同样的官职,有品级和无品级之间的俸禄,是有差距的。

    武将方面也从四品开始。

    首先是四征将军,征东将军徐晃,征西将军典韦,征南将军臧霸,征北将军赵云。

    他们四人是最早就成为陶应麾下,这些年来,也立下了无数功劳,因此,被封为四征将军,也就是说,目前吴王府最高品级的将军。

    仅次于他们的四镇将军,称为从四平,和四征将军稍有差距。

    镇东将军陈到,镇西将军太史慈,镇南将军孙观,镇北将军张辽。

    五品有四平和四安。

    平东将军蒋钦,平西将军周泰,平南将军孙策,平北将军魏延。

    安东将军凌操,安西将军徐盛,安南将军黄忠,安北将军甘宁。

    由于是乱世,战争不断,因此需要的武将更多,在正五品之后,又封了许多从五品杂号将军。

    他们有许褚、文聘、张绣、糜芳、武安国、曹豹、陈武、董袭、步骘、李严、廖化、冯习、张南、傅肜、霍峻、邓芝、尹礼、吴敦、夏侯兰、朱桓、吕范、吕岱、贺齐、邢道荣、邓当、吕蒙、凌统、黄盖、韩当、程普等。

    在这些五品将军中,四平将军职位稍高一些,四安和其他杂号将军基本相同。

    新近归降的将领孟达、杨任、杨昂、吴班、吴懿、吴兰、雷铜等,暂时没有确定品级,只是封了相应的官职。

    有一些文武双全的,比如鲁肃、周瑜、诸葛瑾、步骘、朱桓、朱治等,如果需要他们做武将,带兵打仗,那就是武将的品级。

    如果需要他们做文臣,治理地方,那就是文臣的品级。

    官员的品级制度,制定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真正实施现在才开始。

    这让吴王治下所有的官员都兴奋不已,因为官职可以变,品级基本是固定的,而现在的这种情况,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武将的品级上升的更快,只要立了功,基本是从五品杂号将军开始。

    战场厮杀是有危险的,因此陶应将他们的起点定的比较高。

    而重要的文官也都是从五品起步的,只是一些地方官,可能要从九品起步。

    但只要你的政绩好,每三年就有机会上升一个品级。

    因此他们也都充满着希望,不能战场立功,治理地方也可以立功啊!

    比如说百姓的收成好,人口数量增多,开垦的荒田增加,治理自然灾害成绩显著等等,都会成为他们立功的途径。

    对众文武的封赏传到各州之后,各书院的反应非常大,众学子个个发奋学习,以便早日学成为官。

    以前有些大世家子弟,是不屑于去做最底层的官员。

    比如县令府的那些九品官员。

    他们觉得以自己的才能和家族背景,就算直接做一名县令也有点屈才。

    可是现在不一样,因为每三年品级就有一次提升的机会,只要你的政绩突出。

    这样算来,二三十年便有机会成为一品大员。

    当然这种几率是非常小的,不可能每一次升迁你都会有足够的功绩,但至少有这一种可能呀!

    升到四品左右还是没有问题。

    这就是动力。

    而同样,吴王府的封赏传到北方之后,北方的那些世家子弟看到了希望,纷纷南下。

    这让曹操有些着急,本来人才就不多,这要再流失到南方,此消彼长,那南北差距就更大了。

    可是你也不能用强硬的手段留住,那就只有改变一下制度了。

    于是赶紧命令程昱、荀彧、荀谌、董昭、满宠、刘繇、伏完等,商议制定新的官吏制度,以及举孝廉制度。

    当然这些,陶应不会理会,他在封赏了众文武之后,命令吴王府开始积极的备战。

    粮草的积累,钱财及战马,由刺史府、太守府负责,再加上陶家、曹家、陈家、糜家四大家族的商队。

    吴王府要解决的,第一个就是兵器。

    陶应也试着制作一些热兵器,但没有成功,火药的成分,作为现代人都很清楚,但真正要做出来,并不那么容易,因此还是在冷兵器上下功夫,提高冶炼水平,让钢铁的质量更好,让制作的刀剑又轻、又锋利、又不容易折断。

    投石车继续改进,弩车和床弩也开始改进和研发,尽管现在还没头绪,但有马钧这个发明家在,应该能够解决。

    第二件事就是加大医馆的投入,给军营中配数量更多的军医。

    一名兵士要成为百战精兵不容易,而这个这个时代,很多轻伤没有相应的药物及正确的救治方法,都会变成重伤,最后危及兵士的性命。

    华佗可是治外伤的专家,他培养的弟子进入军营之后,能够挽救许多生命,让兵士减少伤亡。

    “主公……主公……”陶应还没有起床,郭嘉风风火火的跑来。

    “夫君……”小乔羞红了脸,本来已经起床了,可夫君又要再来一次,结果……

    “奉孝,有什么事这么火急火燎的?”整理好衣冠,陶应走出小乔的内室。

    这家伙平时比自己都懒,怎么今天大清早就跑来了,而且还一直跑到了这里。

    “属下打扰主公雅兴,还望恕罪,只是属下太高兴了,而且这对主公非常重要!”郭嘉一边说,一边拿出了两张纸,呈给陶应,激动的说,“主公,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