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濮阳城陶应赋诗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醉酒西风字数:2259更新时间:24/11/07 02:35:10
    濮阳城,一片喜庆。

    昨天夜里,城外喊杀声震天。

    城中许多官员、百姓、客商、世家都没有睡好,因为那场战斗的声势太浩大了。

    尽管他们知道,吴军强大,吴王陶应天命所归,城外的魏军根本不可能打进城里来。

    但担心是难免的,毕竟城中兵马太少,而城外的敌军有三万多。

    昨天一天攻打了整整四个时辰,战斗结束之后,许多百姓都参与打扫战场,处理尸体。

    那尸体堆的,简直就像山一样,血流成河呀,可见攻防之战有多惨烈。

    万一魏军攻破城池呢?

    好在一个多时辰之后,喊杀声停止了,城里是一片安静,这时他们都放了心,看来魏军攻城未果,退兵了。

    然而,天亮的时候,众人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城外的魏军全部被歼灭了!

    原来昨天晚上不是魏军在攻城,而是吴军的援军到了,将敌军全歼了!

    这一下人人都奔走相告,城中一下子沸腾了。

    大清早城门便打开了,有些起的早的百姓到城外去观看。

    果然一队队吴军将士,威风凛凛列成整齐的队形,而魏军的俘虏狼狈不堪。

    接着吴王陶应及军师郭嘉,还有典韦将军出了城,将打了胜仗的吴军将士迎进了城里。

    许多吴军在城外安营扎寨,陈到、太史慈、武安国等将领随主公陶应入城。

    以前的皇宫大殿中,东郡太守杨修早已安排好了庆功宴。

    所有人都开怀畅饮。

    “恭喜主公,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恭喜主公,击败魏军平定乱世!”

    “恭喜主公……”

    众人都向主公陶应敬酒,而陶应也向陈到、太史慈等将领敬酒。

    这场酒宴,一直从中午持续到了晚上。

    所有人都喝的醉醺醺的。

    自与曹操开战以来,捷报频传,可众人都没有放开喝酒,因为他们清楚此战旷日持久,开始的胜利并不等于最终的胜利,如果大意,极有可能前功尽弃。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可以说大局已定。

    曹操折损了这三万兵马之后,整个邺城就剩下四万兵马。

    平原、清河、渤海虽然还有一些兵马,但他都被吴军在城外挡着动弹不得,尤其是清河,要不了几天应该就会攻破。

    而许褚又突袭中山,等于断了曹操败退回幽州的去路,曹操还能怎样?

    最终会被控死在邺城。

    至于说幽州的张燕,只要到时候大兵压境,就一定能够将其迫降。

    所以就连陶应觉得,也可以庆祝了。

    “当年,许子将曾言,主公文韬武略,当世俊杰,自入徐州之后,灭黄巾、平山越,先后击败袁术、刘表、刘璋、士燮,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个太平盛世马上要来临,昨日又灭了曹彰的三万兵马,主公当赋诗一首,迎接盛世!”杨修说道。

    “德祖(杨修的字)言之有理!”郭嘉站了起来第一个支持,“主公,今日盛况,必赋诗一首!”

    穿越汉末,陶应基本没有做文抄公,偶尔的几篇,比如说《陋室铭》,让陶应在文坛也有很大的名声,就连孔融、陈琳、王璨等人,对其才学也非常佩服。

    前世的陶应背的诗不少,但适合于这个时代的诗文,却不多,陶应不敢随意去抄,关键是抄一首就少一首,如果没了,遇到重要的场合就尴尬,比如今天的场合,必须要做啊!

    陶应想了想,就抄曹操的《短歌行》吧!

    那是曹操赤壁大战前夕,畅想着天下一统,做的非常大气的一首诗。

    只可惜半场开香槟,结果让孙刘联军逆风翻盘。

    这一世中的曹操,肯定做不出来了,因为他没有这样的机会,只有自己可以。

    而且陶应可以确定,曹操绝无翻盘的可能。

    “来人,将本王的大枪拿来!”

    “诺!”

    当年曹操是横槊赋诗,自己也要效仿一下。

    很快,兵士拿来了陶应的亮银枪。

    陶应拿在手中,看着寒光闪闪的枪尖,一尘不染的枪身,感慨万分。

    这条枪当年他随父亲陶谦征讨北宫伯玉的时候,大显神威。

    可自从被封了长水校尉之后,只在白坡谷与徐晃对战时用过。

    在此之后,这条枪便不用了,因为他不再去冲锋陷阵,他改用剑,剑指天下。

    陶应借着酒兴挥舞了一番,博得众人一阵喝彩。

    接着开始吟诗,装一装。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吟到这里,陶应稍稍停了停,也是让众人消化一下,既然是装,那肯定要装全套。

    大厅中,众人几乎都屏住了呼吸,听了这几句诗之后,个个钦佩不已。

    郭嘉更是激动的站起来手舞足蹈。

    主公的诗太合他的口味了。

    前番有妙语,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今日又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能解忧,唯有杜康”这样的好诗,怎能不饮酒?

    而陶应也喝了一杯酒,继续吟诵。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栖。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好诗,好诗啊!”

    “主公之才学,天下无人能及也!”

    “孔融曾夸赞,曹子建之诗,冠绝天下,今日观之,曹子建岂能和主公相比!”

    真正的夸赞也罢,拍马屁也罢,众官员都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而陈到、太史慈等武将,虽然不懂诗,可也能够感觉到主公所作诗之好,尽管不能评价,但也是赞不绝口。

    “当今诗坛,曹子建应有一席之地!”盛世将要来临,陶应知道,文风也应该兴起,所以他决定定个基调,“除此之外,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璨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与学无所遗,与词无所假,并驾齐驱,可称七子!”

    陶应的这些话很快流传出去,曹植和建安七子的名号慢慢兴起,天下文风盛行。

    当然,这是后话。

    而杨修等官员注意到了主公陶应诗中的两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他们都望了望杨修,杨修点了点头,众人立刻明确自己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