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周军入蜀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言页字数:2681更新时间:24/11/07 04:02:53
    春寒料峭,还未等开春回暖,入蜀大军便开拔了。

    大军开拔之前,王全斌与王审琦二人特意面见了柴宗训,简要说明二人此次西进的路线,另外请命在东路蜀军防守薄弱之处,引一路大军从归州直入蜀地,径往成都,作为西进大军的侧翼。

    柴宗训与韩通盯着地图看了半天,认为此策确是一条良策,可以吸引东路大部分蜀军主力,以防他们回防成都。两人仅思考了片刻,便定下由慕容延钊率领东路大军悄然挺进,不动声色,他恰好熟知荆南地形,可与王全斌等在成都汇合。此战,西线仍是蜀军防守、周军进攻的重点,东路作为侧翼,配合西线攻势。

    挺进蜀地后,王全斌先是率领军队攻下了蜀地邻近大周的两座营寨,夺取了兴州,破敌七千余,后蜀刺史只好退守一边陲小县,王全斌得以将战线推进至三泉附近。待王审琦一路赶到三泉时,双方陷入激战,蜀军伤亡惨重,后依托天险,将周军阻断在阁道。

    “眼下我军被蜀军阻断在阁道,我意是沿着山路步步挺进,杀蜀军一个措手不及。”王全斌想着,不能任凭一阁道挡在自己面前,必须与蜀军速战速决。

    王审琦则认为蜀地山路险峻,若是两军不能齐头并进,恐会被蜀军切断各个击破,因此他还是倾向稳妥为上。

    “主帅,末将认为我们可暂时分兵,修治被蜀军损毁的阁道,而后两路大军在过江渡口汇合,如此一来定万无一失。”

    王全斌思忖片刻,最终还是认同了王审琦的意见。于是两人分兵,在几日内便修治好了阁道,两军汇合与蜀军列阵于长江边上。

    周军一开战便直冲蜀军桥梁而去,眼见天色渐暗,蜀军竟直接退守营寨。等第二日天明,王全斌兵分三路,皆大败蜀军,周军趁机抢渡对岸滩头,蜀军败逃,周军一路追至利城北。谁料城中守将见周军来势汹汹,竟弃城而去,退守剑门。

    剑门自古以来便是入蜀险关,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王全斌在从利城赴剑门的路上,就急着与王审琦商讨破敌良策 。

    一侍卫军头无意间说起,曾听降卒提到过,有一条名为“来苏”的小路,可绕过剑门,蜀军自知此地万不能落入敌手,早已在路边渡口部署了一支军队。

    “那便由我率领一支奇兵突袭,与你们前后夹击剑门。”王全斌打算身先士卒,亲自率军拿下来苏。

    “主帅万万不可,大军还要面对来自剑门的正面攻势,倘若此时主帅不在,将令不一,恐会生变,我等着一偏将绕行来苏即可,你我同在此处作强攻之势,吸引蜀军注意,正好前后夹击,定能攻破剑门。”王审琦素有严谨之名,绝对不会同意一军主帅以身犯险。

    翌日,王全斌与王审琦令众人在岸边架起浮桥,吸引蜀军主力,另命偏将奔赴来苏。待蜀军主将反应过来,来苏也出现一支周军后,竟亲自领兵阻敌,仅留一守将驻在剑门。见蜀军守势减弱,王全斌等人一举攻入城中,蜀守将在败逃路上被擒,蜀军一万多人命丧剑门。

    “来人,将此战中俘虏的蜀军将领全部押回汴京,等待陛下发落。”王全斌拿下剑门后,算是松了一口气,扼此蜀地咽喉后,大周离凯旋不远已。

    汴京城,文武大臣在朝廷陆续收到蜀地三战三捷的战报时,已经有了提前庆功的想法。柴宗训却忧心忡忡,他深知胜利的天平已经逐渐倒向大周,但他不敢保证,前线王全斌是否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干出一些违背旨意的事来。

    魏仁浦作为柴宗训的师傅,自然知道他的想法,柴宗训曾不止一次在课上问他:蜀地民风彪悍,若拿下后蜀,定不能让前线将领挑起民变,但倘若王全斌等犯了大错,他该如何惩处当事人。

    “陛下,王全斌久经沙场,王审琦乃慎思笃行之人,他们二人定能互为依仗,顺利拿下蜀地。我大周顺应天命,蜀地民心也是盼望早日止战,修养生息,陛下可放宽心,耐心等待消息,不必过于忧虑。”

    大臣们一听魏仁浦的话茬有点不对劲,看向柴宗训时,又见他对魏仁浦的话竟然点头表示示意,大家连忙将喜色收敛了些。

    “魏相公说得有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现如今也只能等他们凯旋了。王全斌送来的蜀军将领,几位大相公就看着安排吧,愿意为我大周效力的可以留下,若是不愿便暂时将他们安置在京中,待此战结束再将他们遣送回乡。”

    远在前线的王全斌不知道,自己又被领导柴宗训惦记上了,此时他正驻军魏城,商量着如何攻入后蜀都城。

    “报!后蜀向我军派来使者,已至辕门。”

    王全斌与王审琦一听,连忙将人请了进来,一问之下,来人正是后蜀遣来奉表投降的使者,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传我将令,全军整装待发,准备进入成都!”王全斌捏着手中的降表,几乎要控制不住内心的亢奋,此战过后他的名字将青史留名,这让他如何不心动。

    成都城门,后蜀皇帝孟昶早已等在城门口,毕竟是一国之主,王全斌等人还是下了马,走到孟昶面前正式接过降表,这一刻大周才算是把蜀地纳入版图。

    后蜀皇帝孟昶素来喜好文学和艺术,常与词人唱和,花间派的兴盛与发展也有他的影子。孟昶被俘入汴京后,柴宗训授他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但不幸的是,七天后孟昶便染病去世,大周追赠其为尚书令、楚王,谥号“恭孝”。

    “后蜀孟昶奉表归降,望大周纳降,莫伤我士卒百姓。”孟昶在位前期政绩可圈可点,奈何后期“画风”逐渐走偏,变得昏庸无道,葬送了后蜀基业。

    王全斌作为此战主帅,自是有资格上前纳降,只见他双手捧起降表、玉印,面朝东北而拜。随后周军入城,后蜀宣告灭亡。

    十几天后,慕容延钊率领的东路大军从归州出发,一路经开州、忠州、遂州等,沿长江、洛江而上,终于抵达成都与王全斌等汇合。怎知孟昶赠送给慕容延钊的财务与劳军的物资,竞和王全斌等率先攻入成都一模一样。

    一向严谨又心细的王审琦发现了这个骚操作,找来慕容延钊,让他将所获财物与军资全数上交予王全斌,让主帅来分配。慕容延钊一下就反应了过来,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向王审琦道谢后就直往中军营帐而去。

    “主帅,我东路军收到了孟昶赠送的财物与军资,不知该如何处置,还望主帅定夺。”

    王全斌一听,顿时觉得疑惑,不就是一点财物军资吗?但看慕容延钊这阵势,怕是没那么简单,王全斌便将东西留下,一看才知,孟昶前后送给自己与慕容延钊的东西居然一模一样。难怪慕容延钊急忙将这烫手山芋扔了出来,若是他自己留下了,王全斌怕是真的会多想,内心还会替西线大军感到不值,恐致将帅失和。

    慕容延钊出了大帐,径直往王审琦处走去。

    “多谢仲宝兄指点迷津,此恩我慕容延钊来日必报!”慕容延钊虽然在战场上见惯了生死,但对于这些细微之处还是摸不清楚,幸得王审琦的提点。

    “慕容兄言过了,你我同为一殿之臣,此次又一同伐蜀,无须太过客气。只怕蜀人并不完全是诚心归顺,妄图挑起我大周将帅之间的矛盾。你我在此,竟还有人不知死活,想来汴京他们也可能留有后招,我得尽快将此战详情禀明陛下,好让朝廷做好应对之策。”王审琦从孟昶赠送财物与军资一事看到了更多,拿下蜀地并不难,难的是安蜀地民心。现阶段正是周军接管蜀地的重要时刻,万不能因为将帅之间的内部矛盾引发别的问题。

    慕容延钊也赞同王审琦的意见,愿意联名上奏,在二人与王全斌商议此战前后详情、细节,敌方战俘、我方伤亡人数后,三人共同签名拟定了一份奏折送至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