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予之,取之
类别:
武侠仙侠
作者:
浮槎客字数:2032更新时间:24/11/07 07:18:14
且说赵构骑乘泥马分水踏波沿滔滔黄河东下,一路上驱驰如飞,迎面的强风吹得他双目难睁,只能听到耳畔风雷之声大作,也无法计算路程远近。
片刻之后,他感觉胯下的泥马渐渐放慢了速度,才稍稍睁开眼睛向左右观察,见岸上已无金国追兵,只是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蓦然间,一声清朗长笑传入耳中,有听得有人高诵道号:“福生无量天尊,康王殿下,一向久违了!”
赵构心下一惊,急忙转头循声望去,却见黄河南岸有一青衣道人迎风而立。
此道人望去不过二十许人,面如满月,眉眼含笑,左手捏着一个巴掌大小的碧玉葫芦。
“胡垆道人!”
赵构立时便认了出来,正是原本最受父皇礼敬尊宠,后来又突然设伏围杀,却被他闯入皇宫,迫父皇订立城下之盟,准许割占登州形同自立的“太上道”教主胡垆。
胡垆扬了扬手中的碧玉葫芦,笑道:“正是贫道,冒昧要康王来此相见,尚请恕罪。”
说话间,那匹托着赵构的泥马已自动转了方向,向着胡垆所在的位置奔去。
赵构虽有些担心,但左右无计可施,便只能听之任之。
那泥马的四蹄刚刚落到岸上,忽地僵立在原地一动不动。
赵构也随之发现泥马瞬间失去先前的血肉触感,低头看时,果然见它已变回了干硬泥胎,急忙翻身从马背上下来。
他定一定心神,移步来到胡垆面前,拱手施了一礼道:“小王将蒙大难,幸得道长施神通搭救,心中感激不尽,翌日必有所报。”
胡垆见此人刚脱大难,有面对来意不明的自己,居然还能勉强保持镇定,心下也暗自称赞他远胜那对已为臣虏的父兄,遂也还了一礼淡然道:
“康王不必多礼,按说贫道当日离了东京,本该与大宋分道扬镳,就此井水不犯河水。但念及苍生无辜,才决定出手为大宋续几分元气,以抵御金虏护佑黎民。康王若念着今日这点情意,只需尽心尽力抗金守土,善待百姓,便不枉贫道出手这一回。”
赵构脸上略有些难堪,但想到父亲与兄长在这些事上做得确实极不地道,纵使心中不悦也无从反驳。
胡垆也只轻描淡写地点了这一句,随即又道:“如今如今长江以北尽受金虏荼毒,康王若有重整乾坤之志,不妨南下渡江,以金陵为基业,召集天下有志之士,勠力同心北伐中原。”
赵构心念一动,急忙做出诚恳之态,向胡垆拱手道:“道长既怜悯苍生,何不与孤一同南下,共谋恢复大业?”
胡垆摇头道:“贫道还有些事情要做,此刻却是无暇分身。不过好人做到底,贫道索性再助康王一臂。”
说到此处,他将左手中捏着的碧玉葫芦举到胸前,口中念道:“请宝贝现身!”
登时便有三尺白光从葫芦口冒出,白光顶端现出一物,长三寸七分,形如飞龙,双目如电,肋下却又生着一对羽翼,正是胡垆将三柄飞刀融合祭炼后的“斩仙飞刀”。
他右手食中二指捏成剑诀一指一引,那飞刀旋又变回一道白光,一闪没入赵构的眉心。
见赵构面露惊疑不定神色,胡垆笑道:“康王勿忧,方才那物是贫道炼制的一柄‘斩仙飞刀’,暂借与康王三年,寄放于眉心识海。康王若遇危险,只需如贫道方才唤一声‘请宝贝现身!’它便会即刻出现;而后须委屈康王向它躬身一拜,再唤一声‘请宝贝转身’,此刀即刻取下对面敌人的首级。”
赵构大喜,急忙向胡垆施礼拜谢。
胡垆又道:“康王切记,得此刀虽然厉害,却不可以滥用,否则与本身福运大有干碍。此外,贫道尚有一事与康王商议。”
“道长请讲,孤必无不允。”
他前一句话赵构虽听了却并未在意,后一句话却让赵构真正安下心来。
赵构本不相信胡垆道人会如此宽宏大度,此来相救自己,有所图谋才是整理。
胡垆道:“贫道既已入世,终不能坐视金虏荼毒苍生,欲尽一击之力与之周旋一番。不久之后,贫道将自登州出兵,进取京东东路全境,以此为根基与金虏相持。”
赵构脸上神色有些难看:“孤虽是亲王身份,并无权力将大宋疆土予人。”
胡垆轻笑道:“康王误会贫道的意思了,贫道并非向求取甚割让土地的诏书,只是和康王打个招呼罢了,毕竟京东东路之地也曾经是大宋国土。”
听到对方话中特意加重语气的“曾经”二字,赵构险些被一口气噎死。
胡垆不管他如何反应,自顾自地道:“贫道还可以与康王订一个君子之约。三年之内,若康王能兴江南之兵卷土重来,收服故土,贫道愿举山东之兵以为声援,合力驱逐金虏。”
这话赵构便再也没有放在心上,只是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
胡垆见自己成功将天聊死,便也不再多说什么,笑道:“贫道话尽于此,便即刻再送康王一程。”
说罢他走到那匹泥马旁边,举起碧玉葫芦往口中倒一口酒,默运真气含在酒液中,向着马头一喷。
那泥马竟又立时活了过来,扬手发出一声长嘶,四蹄在原地轻轻跳踏。
“请康王上马,这一次它会听从康王驱使。”
赵构深深望了胡垆一眼,拱手致意后立即飞身上马,用力一抖缰绳,催动泥马向着南方风驰电掣般疾驰而去。
胡垆站在原地遥望远去的一道烟尘,啜饮了一口葫芦中的美酒,在心中忖道:
“虽是有言在先,贫道却不信你能忍得住不频频动用‘斩仙飞刀’。如此以来,你一身所系之大宋国运便将渐渐被这宝贝汲取,助其在三年内蜕变进化。这正是‘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
“嘿!你宋室未来的一百五十余年国运,说到底不过是苟延残喘。与其在你等不思进取的君臣手中浪费掉,不如由贫道拿来涤荡魔氛、澄清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