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本宫不死,尔终究是庶!(1)【二合一】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快穿狂魔字数:4985更新时间:24/12/21 03:39:38

    回归后的白圣,并没有自己去研究随身位面当中多出来的那个福泽之山效果,而是从福泽之山上敲了一块下来。

    快递给专业的检测机构。

    然后等那边出检测报告就行了,而她自己当然是继续选了个新任务工作。

    这次刚一进入原身身体,白圣便感觉颇为尴尬,并立刻明白原身是个什么死因了,偏瘫心悸,失禁牙紧,这是明显的急性心脑血管发作,导致的猝死。

    或许用猝死来形容也不恰当。

    但反正死的很快。

    明白情况后,白圣也顾不上此时失禁的尴尬,赶忙便开始利用精神力疏通脑部血管,同时运转龟息养元术尽可能调理身体,好在原身的条件应该相当不错,体内还有不少补品所残存的药效。

    所以龟息养元术运转效率很好。

    没多久,白圣此时这具身体的状态就基本稳定下来,同时开始梳理记忆。

    原身姓郑,全名郑正容。

    份数名门世家,宗室贵戚姻亲。

    家族世系很庞大,追溯源头能追溯到开国的弘毅公,族内分了十六房,原身家属于第三房,不提与其他勋贵之间的联姻,光是与皇族联姻便十分密切。

    太宗元妃,世宗孝昭仁皇后、温僖贵妃,高宗顺贵人、诚嫔,仁宗孝和睿皇后、恭顺皇贵妃,宣宗孝穆成皇后。

    全都出自于他们家。

    即便不提已经死去的那些,最近的联姻其实也不少,比如原身的亲姑姑嫁给了端亲王,是端王妃,端亲王有一个姐姐嫁人生的女儿,是咸平帝的嫡后。

    为什么提到这位呢?

    因为原身是咸平帝的继后!

    在咸平帝正式登基之前,他的太子妃就已经去世,并未留下子嗣,但夫妻俩还是有感情的,所以登基后将其追封为皇后,原身则是在咸平帝登基的第二年,也就是咸平二年,通过选秀入宫。

    二月初封为贞嫔,五月便晋升为贞贵妃,六月则是直接成为当朝的皇后。

    既有原身比较受宠的缘故在。

    也有家世背景深厚的底子。

    虽然不是直接以皇后礼进宫,但后续也补上了行册立礼等流程,再加上前皇后实际上没当过一天活着的皇后,所以大家一般默认原身为咸平帝的嫡后。

    不过原身的身体不好,甚至于时常闭经,基本没有生育可能,但在礼法规矩越来越森严的大乾朝,倒也半点不损原身的身份地位,谁生子她都是嫡母。

    所以在后宫方面管的颇为宽松,不但不苛责其他妃嫔,甚至于鼓励她们。

    并言明谁先生子,必有厚赐。

    反正她也生不了,自然没必要管。

    毕竟不管如何,只要是咸平帝的子嗣登基,都得尊她为嫡母,可如果过继一个的话,就不好说了,类似情况史书中多有记载,虽说不至于受苛待,但也确实没什么权利,直接在宫廷中隐身。

    原身闲着可没少看史书。

    并且从史书中寻找经验教训。

    不过可能是咸平帝本身能力并不咋样,后宫女子身体素质同样不好,即便原身什么阴暗手段都没干,甚至多有照顾。也是直到咸平五年,后宫才有妃嫔生了一女,后来是兰贵人于咸平六年生下咸平帝长子,母凭子贵,晋为贵妃。

    而原身与兰贵妃之间的关系,其实能用时好时坏来形容,最开始两人没什么交集,毕竟原身成为皇后的时候,她还只是个贵人,直到兰贵人怀孕,原身才对她稍加关注,并且派人多有照顾。

    后来随着她生下皇长子,原身和咸平帝都有恩赐,毕竟登基六年没皇子出生,不管是咸平帝还是原身都有压力。

    两人的矛盾主要在于,兰贵人晋升成为贵妃之后,难免有些骄傲放纵,更别说之后几年,宫里一直没有健康男婴诞生,她的儿子是咸平帝唯一的皇子。

    唯一就意味着下一任皇帝的人选。

    非她儿子不可,都没有人竞争。

    作为未来板上钉钉的太后,兰贵妃她有所骄傲放纵,甚至于没事就想挑衅挑衅皇后,其实也不算特别难以理解。

    原身能容忍其他妃嫔生孩子。

    但是并不意味着,她能容忍其他妃嫔骑到她头上来,所以自然要教训兰贵妃,并主要是以祖宗家法之类教训,有理有据,就算咸平帝也无法帮忙求情。

    反倒教训兰贵妃对皇后尊敬点。

    注意嫡庶之别,莫要僭越。

    如此几次之后,兰贵妃没办法,只能规规矩矩的装作认命,从此伏低做小当着自己的贵妃,不敢再有僭越之举。

    而原身也懒得与她计较。

    后续基本能维持和平相处。

    咸平十一年,咸平帝驾崩,年仅六岁的小皇子登基,改年号为同辉,是为同辉帝,并且因为年龄小,太后垂帘。

    原身为母后皇太后,兰贵妃则晋升圣母皇太后,两宫太后共同垂帘听政。

    又称东宫太后与西宫太后。

    东宫明显要比西宫更加尊贵些,毕竟自古只有东宫太子,从来没听说过什么西宫太子,而原身这个嫡母,自然也是理所当然,更加尊贵的东宫太后了。

    咸平帝驾崩前几年,他的身体就有些不好了,兰贵妃贴身照顾的同时,还会帮忙读奏折,甚至于给些参考意见。

    并且替他写批注。

    对权力的渴望表现的相当明显。

    再加上上一个有类似经历,并且这么干的是武则天,兰贵妃与武则天的区别无非就是她儿子没有武则天多,同时她不是皇后。对于史书并不算太陌生的咸平帝,自然会有所提防,所以他在驾崩之前,不仅留了八个顾命大臣辅佐儿子,平衡朝政,提防兰贵妃摄政掌权。

    还将更为重要的帝王印玺。

    交给了原身掌管。

    他有两个印,一个是帝玺,还有一个是私印,帝玺留给了原身,私印留给了他儿子,只是儿子年纪小,由兰贵妃暂时掌管。同时他的遗旨明确表明,在他儿子成年亲政之前,大事必须要两个印一起盖才有效,但实际来讲,很多旨意有无私印无所谓,帝玺是必不能缺。

    毕竟前者才能代表皇权,后者所谓私印,其实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私印。

    所以虽然将权力两分算是提防两个太后,但主要提防的还是皇帝的生母。

    也就是兰贵妃,圣母皇太后。

    除此外,担心不喜朝政之事,有可能被架空的原身,回头对付不了生出野心的兰贵妃,咸平帝甚至还留了份密旨给原身,必要时可持密旨废了兰贵妃。

    即便她成为圣母皇太后一样能废。

    原身作为正妻,手持自己丈夫的遗书,废个妾室,还是十分符合礼法的。

    即便小皇帝想阻止也没办法。

    毕竟他父皇旨意优先级高于他。

    当然了,前提是对方实力还没膨胀到离谱的程度,要是膨胀到想杀谁就杀谁,那么有密旨也没用,灭口就是了。

    总而言之,咸平帝对兰贵妃相当提防,对原身则是很信任,只不过原身最多只能算是个好人,碰上好皇帝可能还能混个贤后之名,但本身政治能力以及政治素养,理政手段可以说基本为零。

    这既是咸平帝放心的原因。

    也是担心她斗不过兰贵妃的根源。

    不过小皇帝继位后,成为圣母皇太后的兰贵妃并未表现出跋扈之态,甚至于朝政之事,事事请示原身才敢批注。

    没啥宫斗经验,算计心思的原身。

    是理所当然放松警惕。

    并且因为明白自身能力不行,胡乱施政,有害无益,所以很快放权,只有碰到一些大事才会参与,了解下情况。

    或者提一提自己的想法。

    让他们把自己想法加进去。

    在此期间,顾命八大臣对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很是不满,圣母皇太后更是他们厌恶的核心人物。因为相比较于不怎么管事的原身,一直在插手朝政,安插自己人手的圣母皇太后,完全不像是单纯垂帘听政,而是有夺权摄政的意思。

    当然了,最关键的一点还是侵害了顾命八大臣利益,缩减了他们的权利。

    所以顾命八大臣与圣母皇太后。

    很快便明争暗斗了起来。

    过程很复杂,但结果很简单,就是圣母皇太后进谗言说动了原身,并且联合宗室中一些没能掌权的王爷,共同发动政变,最终将顾命八大臣全部诛灭。

    提拔了不少宗室勋贵上来。

    原身家也因此得了很多好处,所以即便后来原身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算计了,顾命八大臣没那么可恶,但最终并未说什么,更没有替那八个大臣翻案。

    就这么顺水推舟揭过此事。

    之后,原身除了偶尔压制下圣母皇太后的野心,并不怎么过多干预朝政。

    直到同辉帝驾崩。

    同辉十二年的时候,因为同辉帝已经成年,可以亲政,所以原身便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也算是对先帝有个交代,故而率先提出,卷帘归政,就是还政于同辉帝,她们两个不再垂帘听政。

    一众宗室勋贵和大臣都相当支持。

    西太后有所不满,不愿意归政。

    但是她并不敢表现出来,同时还十分清楚,即便她反对也没有任何用处。

    最终只能无奈同意,还政同辉帝。

    并暗地以孝道压制同辉帝。

    间接达成一些自己的政治目的。

    同辉帝对此颇为不满,开始设法联络起宗室大臣,想要重修园林,让太后离宫居住,以此来摆脱他母后的干政。

    但次年,同辉帝就驾崩了。

    只亲政了不到一年,便死于养心殿冬暖阁,年仅十九岁,对外则是宣称他意外感染天花,最终不治,暴毙而亡。

    原身其实也知道,同辉帝与他亲生母亲之间关系有些不太融洽,从选皇后开始,彼此矛盾便挺大,而后续西太后干政,无疑更是触动了同辉帝的逆鳞。

    但原身觉得他们好歹是亲生母子。

    她这外人反倒不好过多干预。

    所以也就没管。

    直到同辉帝突然暴毙宫中,圣母皇太后,也就是西太后,还以他是感染天花而亡,有传染性,不让任何人见其死后遗容。可当时京城并没有人群大规模感染天花,同辉帝又是如何染上的呢?

    那时的原身,虽然觉得自己的猜测有些离谱,但毕竟有武则天逼死自己亲儿子,乃至亲孙子的历史前车之鉴在。

    所以原身还是怀疑起了西太后。

    并派人暗地调查。

    最终虽然没有找到实际证据,来证明同辉帝是被西太后害死的,但有很多证据都能间接证明,同辉帝的死与西太后有关,不是直接死于她手也是间接。

    调查到这些信息之后。

    原身可谓痛心不已。

    一来是同辉帝好歹认她做嫡母,与她关系处的也很不错,比他亲生母亲都好,原身对他,也算有点母子之情,虽然可能比不上亲生的,但反正有感情。

    二来就是,原身觉得自己辜负了先帝的嘱托,并且还让先帝因此而绝嗣。

    即便之后可以过继。

    那也不是先帝亲生的了。

    也就是从那之后,原身开始警惕提防起了西太后,后来西太后提议让有皇室血统的她外甥,过继给她儿子之际。

    原身还想以国赖长君来阻止。

    想要立一个成年的皇族子弟,这样也免得西太后妄图继续垂帘听政,同时自己能省点心,不用继续压制盯着她。

    但奈何当时掌权的那些宗室勋贵大臣们,乃至于原身娘家,都希望立个小皇帝,他们好继续掌握朝政大权,为自家争取好处。原身再怎么是正室,再怎么是母后皇太后,也无法与那么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相抗衡,最后只能妥协。

    于是才四岁的明光帝过继登基。

    两宫太后继续垂帘听政。

    直到这时,原身才想要多掌握一些政权,以预防西太后手里掌握的权势越来越多,乃至有摄政,临朝称制之嫌。

    但是吧,西太后已经与更多的宗室勋贵成为利益共同体,再加上原身对朝政之事并不熟悉,有些事情即便让她处理,她也不会。最重要的是原身也没怎么提拔自己人上位,朝中基本没多少她的死忠,愿意听她话的,大多都是比较古板,遵从礼法的大臣,数量并不多。

    所以原身是处于势弱的状态。

    只能在一些规矩比较森严的场所或者典礼上,以祖宗礼法勉强略胜一筹。

    前些日子,原身身体有些不适。

    而西太后也直接说自身病重,暂时推辞了垂帘听政,不再露面,然后原身便觉得,这是自己设法夺权的大好时机啊,所以便强撑着不适开始处理政务。

    原身虽然能力不行,但做事认真。

    想要勤能补拙,把事情办好。

    结果嘛,现在很显然,直接把自己累死了,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爆发猝死。

    临死前,原身甚至怀疑是西太后给她下了毒,所以原身的遗愿之一就是必须要将西太后打压下去,不能让她得势之后为所欲为,更不能让她临朝称制。

    有必要,甚至得名正言顺弄死她。

    其二就是,如果有可能希望能够改善民生,中兴大乾,再创个辉煌盛世。

    不过白圣仔细梳理了一下原身记忆以及身体状况之后,基本可以断定,原身还真不是被西太后毒死的,因为原身二十几岁时就有过一次中风前兆,三十几岁时也出过一次事,只是救治及时。

    现在再出事,完全属于旧疾发作。

    当然了,西太后在当中可能有做些手脚,拖延太医诊治时间,但就原身的状态以及如今的医疗水准而言,即便太医抢救的再及时,原身最多也就是能活下来,还是那种后遗症相当严重,半身不遂啥,或者直接偏瘫的勉强活下来。

    被毒害完全是原身自己臆想。

    但若是报复西太后,倒也不算报复出错,反正西太后肯定无法脱离干系。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声音。

    “恭迎圣母皇太后驾到,圣母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万福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