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一五章 洛川的作用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孤天字数:1839更新时间:24/12/30 20:06:50
刘备在汉中论功行赏,全军上下一片欢腾,庆功宴的酒香似乎仍在空气中弥漫。
此时,谋士洛川再次上前,他心中深知此刻局势之关键,宛如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一念之间或许便能改写天下大势。
洛川微微拱手,进言道:“主公,如今我军刚得汉中,士气高昂犹如烈火烹油,而曹操新遭后方叛乱,又在汉中折损兵力,恰似强弩之末,疲态尽显。且魏兴、上庸、新城等地,曹军兵力空虚,人心惶惶,我军若乘胜追击,必能一举拿下。如此一来,我军便可进一步扩大地盘,增强实力,进可威逼曹操腹地,退能巩固汉中防线,实乃天赐良机,切不可错失啊!”
刘备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心中明白洛川之言有理。但刚刚经历大战,士兵们也需要休整,刘备心中不免有些犹豫。他召集众将,商议此事。
赵云率先出列,抱拳道:“主公,末将愿领兵前往,虽有疲惫,但我军锐气尚在,定能不辱使命!”
黄忠也捋着胡须,高声应和:“老夫虽年迈,然杀敌之心不减,愿随子龙将军一同出征!”
见众将如此积极,刘备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他站起身来,大手一挥,下令道:“好!既如此,赵云、黄忠听令,你二人各领一军,分路进发,攻取魏兴、上庸、新城。务必速战速决,不可轻敌!”
“诺!”二将领命而去,迅速整顿兵马,筹备粮草,不日便踏上征程。
洛川望着将领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他这个来自现代的穿越者,深知历史的走向本不该如此。
在原本的历史长河中,刘备攻取益州耗费长达三年之久,那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岁月,曹操借机将汉中的百姓大规模地迁徙至长安,致使刘备在夺得汉中之地后,面临着人口严重流失、地方百业凋敝的艰难困境,后续的发展举步维艰,犹如在荆棘中艰难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无奈与挣扎。
然而这一世,因为他的到来,形势却截然不同。刘备提前一年便成功攻克益州,迅速站稳脚跟,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衷心拥护与支持,民心所向使得根基初定。
回想起自己初见刘备时,便将后世的兵法谋略、治国方略倾囊相授,引导着刘备的军队避开了许多不必要的损耗,一路势如破竹。
他还记得那些个日夜,与刘备帐中密谈,分析局势,制定战略,终于让刘备的势力提前崛起。
现在曹操尚未有充足的时间实施迁移汉中百姓的计划,于是汉中的人口得以留存,这为刘备的军队提供了丰富的人力与物力资源,犹如坚实的后盾,极大地增强了刘备的实力。
更为关键的是,在此次汉中之战中,洛川早早地联络了马超。遥想当时,他深知马超的勇猛与重要性,便暗中布局,巧妙地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为马超的归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马超早早地便归附于刘备麾下,且此前并未与曹操进行激烈的消耗战,其麾下的铁骑依旧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和高昂的士气,如同猛虎添翼一般,为刘备的军事力量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新鲜血液,使其军队如虎添翼,实力大增。
反观曹操一方,其军队刚刚从与东吴的紧张对峙中解脱出来,士兵们身心俱疲,军备物资也在长期的征战中消耗严重,尚未能得到充分的休整与补充。
并且由于其后方发生叛乱,局势动荡不安,兵力不得不分散各处以应对内忧外患,这使得曹操在汉中的兵力部署相对薄弱,难以集中全力来应对刘备此番强劲的攻势,曹操在这场战斗到来之前的较量中已显露出劣势。
洛川知道,自己虽已改变了许多,但未来的路还长,天下局势愈发扑朔迷离,三国鼎立的格局愈发清晰,一场更加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而他将继续在这乱世中,凭借着对历史的“先知”,为刘备的霸业出谋划策,期待着能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成就一番不世之功,也让这历史的走向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赵云领命后,点齐兵马如疾风般朝魏兴奔袭而去。先锋部队刚至城下,便见曹军守将在城楼上神色慌张。
赵云深知兵贵神速,立即指挥士兵架起云梯,自己则一马当先冲向城门。他手持长枪,左挑右刺,曹军竟无人能挡其锋芒。
城内曹军见主将如此勇猛,顿时乱了阵脚。不到半日,赵云军便冲破城门,一举拿下魏兴,城内百姓纷纷出城相迎,惊叹刘备军之神速与勇猛。
黄忠这边也不甘示弱,凭借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深知曹军会在城外设伏阻击,于是佯装主力强攻,却暗中派一支精锐从小路绕道至曹军后方。
当正面交锋激烈之时,后方奇兵突起,两面夹击,曹军顿时溃败。黄忠乘胜追击,一路凯歌高奏,上庸城的曹军早已听闻黄忠威名,又见其用兵如神,吓得弃城而逃,黄忠不费吹灰之力便占领上庸。
两路大军会师后,士气大振,浩浩荡荡向着新城进发。新城曹军听闻赵云、黄忠大军将至,内部早已人心惶惶。
守将们意见不一,有的主张拼死抵抗,有的则暗通刘备军寻求后路。赵云和黄忠抓住曹军内部矛盾之机,故意在城外耀武扬威,展示军威。城内曹军终于乱作一团,守将无力控制局面,部分曹军打开城门投降。
赵云和黄忠顺势率军入城,新城就此收入囊中。